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9-05-14 09:23何小燕骆凤王晓平黄显峰龚燕甜李英琼东莞市黄江医院妇科广东东莞5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腹肌瘤出血量

何小燕 骆凤 王晓平 黄显峰 龚燕甜 李英琼 东莞市黄江医院妇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4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即为实验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即为对照组,详解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相关指标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最大肌瘤直径及下床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集中发生于中年妇女。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继发性贫血和月经过多等,同时患者会出现流产及不孕等严重现象。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意识逐渐提高,同时对形象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因为更多的女性希望采用微创且高效的医疗方式展开治疗[1]。本次研究中,针对子宫肌瘤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详解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80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8月,开展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

实验组年龄区间为30~75岁,平均(50.25±8.36)岁。对照组年龄区间为35~76岁,平均(50.35±8.37)岁。本次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结果中的观察指标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开展子宫B超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原发性疾病者;排除合并其他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患者。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麻,取患者头低臀高式仰卧位,帮助患者建立气腹,压力需要维持在14~15mmHg,脐孔置入镜子,取左下腹2个操作孔,右下腹1个操作孔,操作孔位置可结合患者肌瘤进行调整。随后需要给予患者的子宫内注射20U催产素,使用抓钳将肌瘤展开有效的固定,切除肌瘤后展开电凝止血,缝合,术后抗感染处理[3,4]。

对照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取其仰卧位,准备消毒,腹部正中行切口,切口长度大约为8cm,逐层剖开后进入患者的腹腔,暴露视野,注射缩宫素(10U),之后自肌瘤突起处逐层且子宫浆肌层至瘤核,将瘤核提起,清除肌瘤,使用薇乔线8字缝合,随后缝合浆肌层,冲洗盆腔,缝合即可,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5,6]。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子宫肌瘤逐渐变小;显效: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肌瘤缩小大约1/2,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子宫肌瘤大小未变。②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最大肌瘤直径、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③并发症:发热、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及阴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相关指标,计数资料为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前者用±s表示,t检验,后者用[n(%)]表示,χ2检验。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P<0.05或P<0.01,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定治疗效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2.2 评定相关指标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最大肌瘤直径及下床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见表2。

2.3 评定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对照组22.5(9/4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2/40)降低(χ2=5.164;P=0.023);对照组:发热1例,肠梗阻1例,尿潴留0例,泌尿系感染0例,阴道出血0例;实验组:发热1例,肠梗阻1例,尿潴留1例,泌尿系感染3例,阴道出血3例。

表1. 评定治疗效果

3.讨论

子宫平滑肌瘤作为一种子宫良性多发性病症,呈现一定的激素依赖性,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进行确诊,恶变率低。子宫肌瘤的发病病因十分的复杂,大部分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容易忽视,使其误诊或者漏诊[7]。

上述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7.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最大肌瘤直径及下床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2.5%;P<0.05,分析原因: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经腹手术的基础上发展的,该手术可直视,且手术视野较好,操作十分简单,难度小,但是因为经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切口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多,创伤严重,同时对患者盆腔内环境干扰较大,感染率较高。腹腔镜手术可借助腔镜进一步定位患者的肌瘤位置,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

综合上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最大肌瘤直径及下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研究。

表2. 评定相关指标(±s)

表2. 评定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最大肌瘤直径(cm) 排气时间(d) 下床时间(d)对照组 40 100.36±26.58 128.41±31.25 6.21±1.62 56.78±4.25 57.25±3.25实验组 40 83.26±5.21 56.36±21.06 6.86±1.25 40.25±5.26 44.26±4.22 t 3.992 12.092 2.009 15.477 15.424 P 0.000 0.000 0.048 0.000 0.000

猜你喜欢
经腹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阴道联合经腹超声诊断疑似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