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

2019-05-14 09:23张崇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五病房辽宁沈阳110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雾化心脏病动力学

张崇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五病房 (辽宁 沈阳 11000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在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经雾化吸入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37例进行本研究,将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进行剔除,剩余129例资料,对剩余病例依据氧流量不同分组,分别是低流量组(氧流量5L/min)43例,中流量组(氧流量7L/min)46例,高流量组(氧流量9L/min)40例,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变化。结果:中流量组显效率(58.70%)、有效率(32.61%)显著高于高流量组、低流量组(P<0.05);中流量组雾化后mPAP(3.55±0.20)KPa显著低于低流量组、高流量组(P<0.05)、LVEF(55.13±4.05)%、CI(2.58±0.61)L/min·m2显著高于低流量组、高流量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上最适宜的氧流量为7L/min,对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调节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最佳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具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调节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效果。有助于患者血流及心功能的恢复。但关于雾化吸入的最佳氧流量,临床有所争议,本研究通过对高、中、低氧流量加以分析,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137例经氧流量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入选标准是[1]:①病例达到2014年出台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准则,经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射线片、心电图等证实为慢性心力衰竭;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病程超过1个月;④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脏瓣膜病、持续性心动过速等其他心脏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伴有肺结核、肺癌、慢阻肺病等疾病。从中随机挑选出129例符合病例选择范围的患者资料,按照雾化吸入所使用的氧流量差异分组。低流量组男24例,女19例,共43例,年龄33~52岁,平均(43.43±1.95)岁;中流量组男28例,女18例,共46例,年龄31~58岁,平均(42.74±1.82)岁;高流量组男24例,女16例,共40例,年龄32~57岁,平均(39.85±1.74)岁。三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三组医用药物雾化器均为江苏江航医疗有限公司生产,型号是GUN-200型。雾化液均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20130779),取30mg,溶入5mL生理盐水中,低流量组、中流量组、高流量组氧流量分别是5L/min、7L/min、9L/min。受试者取坐位,戴上雾化面罩,雾化液放在雾化杯内,并与雾化管相连接,期间确保杯盖细管比杯底高。雾化开始后,患者缓慢呼吸,将药物充分吸入。若患者产生呛咳、呼吸困难等现象,可暂停吸入。三组雾化吸入3次/d,每次间隔超过4h。

1.3 评价指标

观察雾化前和雾化3d后患者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进行。由轻到重共有4级。Ⅰ级为日常活动量不受限的心脏病;Ⅱ级为体力活动轻微受限的心脏病;Ⅲ级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的心脏病,同时小幅度体力劳动即产生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Ⅳ级为严重心脏病,不能参加任何体力活动。雾化后缓解1级为有效,缓解2级以上为显效[2]。血流动力学在超声心动图下观察,指标有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代入CHISS统计学程序。计数资料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行成组t或均数t检验,±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

低流量组雾化吸入后NYHA分级显效16例(37.21%),有效7例(16.28%);中流量组显效27例(58.70%),有效15例(32.61%);高流量组显效18例(45.00%),有效5例(12.50%),中流量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比低流量组和高流量组高(P<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雾化前,三组CI、LVEF、mPAP无明显差异(P>0.05);雾化后,三组LVEF、CI明显上升,mPAP明显降低(P<0.05),中流量组与低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氧流量驱动雾化吸入为调节患者通气状态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治疗机理是经过高速氧流量所产生的负压,使药液形成微小雾滴,再利用氧气的动力,使微小雾滴进入小气道,渗透至患者气管深部,以及肺组织,从而缓解患者肺部炎症、水肿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则为心脏病较重阶段,是多种原发病的终末期,为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功能,促进血流循环,提高心功能,本研究对不同氧流量的雾化吸入治疗进行分析。本结果显示,使用中流量(氧流量7L/min)对提高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调节血流动力学mPAP、CI、LVEF参数具有最好的治疗效果。这考虑是当氧流量过低时,产生的氧驱动雾化动力较小,难以使药液完全形成微小气雾,影响了药液在气管深部及肺组织的渗透,降低了治疗效果。而氧流量较高时,氧驱动雾化动力过大,易形成大量气雾,导致药液挥发量较大,易被呼出,同时还有造成发憋、呛咳的可能,从而使临床效果不尽人意。采用中等流量的氧驱动雾化治疗,则可以有效混合药物与生理盐水的比例,使其成为易于吸收的极小雾粒,并通过氧气作用,渗透至呼吸道、肺泡,除发挥药物本身消肿、消炎等作用外,还能够提升患者血氧浓度,促进血流动力学的运行,通过缓解缺氧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实现对心功能的保护,提升NYHA分级[3]。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雾化吸入治疗,可将氧流量控制在7L/min左右,能够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护心功能。

表1. 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达结果(±s)

表1. 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达结果(±s)

注:比雾化前aP<0.05;比低流量组bP<0.05;比中流量组cP<0.05

组别 观察时间 CI(L/min·m2) LVEF(%) mPAP(KPa)低流量组(n=43) 雾化前 1.75±0.34 42.16±4.22 4.52±0.13雾化后 2.13±0.51a 47.55±2.86a 4.04±0.06a中流量组(n=46) 雾化前 1.77±0.37 41.42±5.37 4.59±0.27雾化后 2.58±0.61ab 55.13±4.05ab 3.55±0.20ab高流量组(n=40) 雾化前 1.82±0.59 43.27±4.28 4.43±0.35雾化后 2.24±0.46ac 48.21±3.26ac 3.98±0.19ac

猜你喜欢
雾化心脏病动力学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