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石林资金互助社农户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

2019-05-14 09:44陈瑜李兴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陈瑜 李兴霞

摘要为了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合作金融;鼓励发展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笔者对景泰石林资金互助社社员农户的金融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户资金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资金供给量、金融服务水平和业务形式需进一步改进。为此建议拓宽资金互助社资金来源,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农户;农户金融需求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1-024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农村金融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时,作为资源配置部门,金融系统将会为农村经济提供有力地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首先要把解决农户信贷要求放在第一位。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在农民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培育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要稳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工作。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金融试点,探索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形式。从近年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到,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合作金融,鼓励发展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这表明现阶段合作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户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主体,既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的参与者,同时又是金融服务的受益者。作为银监会批准挂牌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户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那么,该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支农高效果究竟如何呢?为此,笔者以甘肃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农户作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研究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农户的金融需求及满足状况,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服务效果。

1数据来源及调查情况说明

1.1数据来源

为了解社员从农村资金互助社获得金融服务及社员对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需求的情况,笔者于2016—2017年对甘肃省景泰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地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重点调查社员农户对资金互助社的资金需求状况、融资情况以及资金互助社资金满足情况。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1.5%。

1.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农户为单位展开,如表1所示: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所占比例高达90.16%,女性受访者所占比例为9.84%。受访者的年龄:户主年龄主要分布在30~50岁,占81.96%。受访农户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由于当地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允许60岁以上的老人入社,故没有60岁以上被调查的农户。受访农户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两者共占77.05%。可见受访农户文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问卷具有一定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也能够说明此次调查选取的样本农户具备一定代表性。受访农户的家庭总人口数以4~6人居多,家庭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家庭劳动力人数以2~4人为主,共占85.24%。家庭土地面积在0.33hm2及以下的有144户,占78.69%(表2)。

1.3农户资金需求状况

被调查的农户中,有168户农户表示有资金困难,占调查农户的91.80%,15户表示没有资金困难,仅8.20%。其中,30.36%的农户在生产方面缺乏资金,35.71%在生活中有困难,另外的33.93%两者都有资金需求(表3)。这表明农户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的资金缺口。此外,在168户有资金困难的受访农户中,有159户、86.89%的农户愿意去借钱,这表明农户有强烈的资金融入需求。

2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2.1对互助社的认知及参与情况

从农户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认知程度看,表示了解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农户有123户,占被访问农户的69.49%。表示对其不是很了解的农户有36户,占20.34%。另外还有18位农户表示说不清,占总数的10.17%。这说明当地农户对农村资金互助社是较为了解的,整体认知程度较高。

被调查的183户农户中,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168户,有15户未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時,这些农户对于未入社的原因有:9户是因为距离较远而选择不加入;6户则明确表示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一定风险。面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一新生事物,农户对其表现出一定的不信任。另外部分贫困农户认为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缴纳一定的股金额作为入社的基本条件,这个股金费对他们来说仍比较高,导致不愿意加入到资金互助社。

2.2入社情况

表4为统计的受访社员入社的基本情况:从入社时间来看,受访的近一半的社员入社时间是2007年,占比48.21%,说明在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当年吸引参与农户数较多,同时也反映出龙湾村的农户有较强的资金需求。从社员缴纳的股金费用看,社员缴纳股金额呈两头少中间多,典型的正态分布的现象。受访的社员中,存入的互助金额在1000~5000元的社员占大多数,占受访的社员总数的64.29%;存入股金额5000元以上的社员有15人,其中包括7人是10000大股东,也是发起成立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人之一;还有12.50%的社员缴纳的入社股金费用较少,在500元以下,这与农户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一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不信任、抱观望的态度有关。由图1可知,社员选择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主要原因是为以后获得贷款和借款方便,分别占85.71%、60.71%,而选择参与原因为获得分红及存款利息、利率低、参与管理、受他人影响、其他的分别占8.93%、7.14%、1.79%、3.57%、14.29%。可见,社员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从互助社获得贷款,从侧面反映了农户有强烈的资金需求。

2.3社员的互助社贷款情况

2.3.1资金需求状况。

2015年以来,被调查的社员农户中有67.86%的农户向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过贷款,有32.14%的社员表示未向互助社申请贷款(表5)。资金借贷率较高。未申请贷款的社员主要是因为37.04%的社员表示暂时不需要贷款,9.26%的社员是因为考虑到自己还款能力不足,还有16.67%的社员是因为没有找到担保人而放弃了申请借款(图2)。另有37.04%的社员选择其他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认为互助社贷款额度太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占46.22%,另外互助社利率较高、还款压力大,抑制了17.36%的社员贷款需求。在申请贷款的114户社员中,有89.47%的社员申请贷款成功,10.53%的社员申请贷款没有被批准。这表明石林互助社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农户覆盖面较广。在申请贷款未被批准的农户中,贷款未被批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贷款人自身资信不足,找不到愿意为自己提供担保的担保社员。

2.3.2资金借贷情况。

如表6所示,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贷款成功的社员中,有72户贷款1次,26户贷款2次,4户贷款3次,这充分说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覆盖面很广。入社农户的贷款多为1~30000元的小额贷款,且贷款较为频繁,大部分农户每年平均贷款一次。可知农户的贷款表现出期限短、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从贷款用途来看,社员从农村资金互助社获得的贷款主要是用于生产性用途,占到总数的68.63%,这与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借款用途方面的规定有关。

2.3.3贷款满足情况。

为详细了解社员在农村资金互助社

贷款实际满足情况,当问及借款需求是否能从互助社满足

时,仅5.36%的社员表示能够完全满足,44.64%的社员认为

大部分能满足,50%的社员表示只有小部分能满足。可见,社员资金需求不能够完全从互助社得到满足。资金不满足的原因主要是互助社贷款额度小,占68.52%。38.89%的社员认为互助社贷款利率高(图3)。社员从互助社获得的贷款都是一年期的贷款,而从调查中了解到7.41%的社员认为贷款期限太短,希望能够发放较长期限的贷款。

2.3.4还款情况。

拥有地缘优势,加之血缘、亲缘联系,资金互助社对借款农户情况十分了解,信息对称可以大大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农户还款质量良好,借款违约率非常低。对借款社员的还款统计得知,所有借款社员全都足额归还借款,其中全部提前还款的为30.36%,全部按期还款的为52.33%,分期还款的为17.31%。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的是季度清息、年终还款的方式,农户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全额还款,这样的还款方式较为贴合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特点,也能充分地体现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的宗旨。

2.4社员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评价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贷款优势,主要表现为贷款手续简便、借款成本低、不需要抵押物等方面。比较劣势集中于贷款额度小、业务类型单一、容易出现贷款高峰期无法贷到款(表7)。入社的农户一致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手续简单,公开透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户贷款的交易费用。并且农户普遍反映贷款规则设计灵活,可随到随借。审批时间短,能够及时解决农户资金需求。

3结果与建议

3.1结果

3.1.1资金互助社供给能力有限,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根据表8,景泰石林资金互助社贷款余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贷款余额的增加幅度低于存款增加的幅度,存贷差呈逐年加大。可以看出,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款用来支持农户的力度降低,支农作用弱化,并且反映出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金融供给总量不足。

3.1.2金融服务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金融需求。

农村资金互助社只提供存贷款业务,没有充分发挥出贴近农村、熟悉农户、决策链条短的比较优势,也没能建立起以客户“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营销信息系统,服务单一、服务僵化,收入来源依赖于存贷差,且提供的金融服务未能体现出特色化与创新性,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3.1.3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只能提供一年期贷款,贷款方式采取三户联保,很少开展信用担保。还款模式坚持一次授信,一次还款。没有根据当地农村金融的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农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多元化,而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的小额贷款和短期贷款并不符合其资金需求,这加劇了互助社的供给不足。

3.2建议

3.2.1拓宽互助社资金来源渠道。

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经营主体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产业化合作社都已经开始尝试自行开展资金互助。作为资金互助社这类正规金融机构,应该广泛开展与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产业化组织的合作。适当引进其它资本,包括产业资本、私营资本、金融资本。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尝试开展股权信贷融资和“一体两社”的融资模式,解决外源融资不畅的问题。

3.2.2丰富业务种类,创新金融产品。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该扩展业务种类,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外,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创新业务类型。应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开发适合当地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

3.2.3建立健全内外部制度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从资金互助社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建议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改善经营办公硬件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提升自身正规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从外部保障机制方面,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法》,明确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资金互助社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A].2014.

[2]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A].2015.

[3]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A].2016.

[4]高宏霞,杜司赢.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问题成因解析:以甘肃龙湾村石林资金互助社为例[J].甘肃金融,2015(4):13-16.

[5]张利庠,刘训翰.我国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现状研究:基于西部71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46-50.

[6]李孝京.农村资金互助社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邓道才,蒋智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边缘化及应对策略研究[J].征信,2013(9):68-70,80.

[8]庄哲耕,吴声怡.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3):11-16.

[9]钟志勇.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思路[J].甘肃金融,2013(7):37-38.

[10]罗晓晓.开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难点及其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报,2012(27):54,60.

[11]谈李荣.地方性知识语境下的农村微型金融:运作机理、制度异化与制度重构[J].农村金融研究,2012(7):50-54.

[12]陈荣文.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创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3]王定祥.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4]韩雪萌.消除“金融空白乡镇”期待合力[N].金融时报,2010-02-03(12).

[15]江合宁,谢拓.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践中的法律风险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9(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