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2019-05-15 10:44包文敏
赢未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貌学段松鼠

包文敏

摘要: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关键词:提高;预习;有效性

预习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

就我平时的教学来看,虽然我也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文,却没有给学生讲要怎样去预习,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所以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也就很简单草率:课文读一读,抄写字词两遍。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时间一长,学生既不会预习的方法,也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也就不去预习。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

一、课内预习

在第一学段,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此时必须要有具体的指导,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

字词句是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理解词语,加深印象。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把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描红,在稿纸上写几遍,然后抄字组词和扩词。

二、课内外结合

在第二学段,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检查课前预习的生字词语的掌握,根据预习情况再重点指导知识点,以学定教。课内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用“--”划出好词好句。它们好在哪里?为他们写些简单的评语。用“——?”划出疑问的地方,写清不明白什么。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

我们学的课文,是从众多名家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说都是精品并不为过,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现中心思想、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或说理精辟、描写生动的句子,在预习课文时,把这些句子划出来.经常练习划出的这些句子,必定会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还会提高作文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课外预习

在第三学段,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预习要求也逐渐提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几段?试着写段意。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 课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能找到有关的资料吗?你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讲解什么?哪些内容不必再讲解了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在预习指导上,老师还得提前“预习”,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文体、不同重点提出不一样的预习内容、方法。

教学古诗时设计的预习提纲一般是:①读。读古诗。可放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意思,读出节奏并注意句末诗韵。②想。注重关键词的理解,想想诗句意思,弄清大意。③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提出疑难,想象、领悟诗的意境。④诵。朗读、背诵。回顾预习过程,并用这一过程学习以后的古诗。

对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引导学生参照单元导读、课前导读及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抓住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等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了解走进鲁迅,学习刻画人物的一些方法。其中有一篇阅读课文《一面》,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点是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提出了一些预习要求。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三次详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種“一面”胜似数面之感。设计了一个预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____”字,____次写到鲁迅的外貌:________的脸,________的头发,________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和____________的性格。

根据学生的预习在课堂中再探讨“作者几次写到了鲁迅的脸,每一次看他的脸,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就轻松多了。

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作者在细致入微地描写鲁迅外貌、语言、神态时,紧紧抓住它外形上“瘦”的特点,反复描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对于略读课文,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拟学习提纲,通过自学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设计旨在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六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较长,要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1、说一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松鼠是怎么做的这些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3、什么是“老习惯”?松鼠都有哪些“老习惯”?

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中全班学生再交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先体验后感悟,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四、结语

预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了对课文分析的环节,也就为学生的从读到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增加学生练习写话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与××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罗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及指导建议[J].知识窗(教师版),2016,(06):23

[2] 牟天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策略[J].发展,2016,(05):45

猜你喜欢
外貌学段松鼠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小松鼠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松鼠
松鼠
松鼠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