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支持:让留白区留而不“白”

2019-05-16 02:35李亚萍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所欲区角创设

文/李亚萍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这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创意活动,同时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科学地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地创设“留白”,会更大程度地实现智慧互动。然而走进我们现在的区角,会发现区域内投放了大量成品或半成品材料,显得满满当当,幼儿虽然被众多材料所吸引,但缺乏思考与创意的空间……笔者试以创设留白区域来将“自主”还给幼儿,运用隐性的支持给幼儿发挥的空间,促进区域游戏质量的提升。

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提供是幼儿学习、游戏的重要依托,孩子的发展需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教师所投放的材料的形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笔者在日常观摩幼儿园区域时发现,班级教室缺少供幼儿游戏的“留白”空间和“留白”材料,缺少留白的区域游戏是浅层次的,是缺乏自主和自由的,也是乏味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管住嘴、管住手”,给游戏适度的“留白”,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做游戏的主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性。

留白不是空白,是教师对幼儿创造性活动的一种隐性支持,教师巧妙留白,其实质是让留白区留而不“白”,让儿童主动探究。(图1)

图1 教师隐性支持的艺术

一、多元化的材料投入,让材料“留白”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多元化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物质准备所带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升幼儿区域游戏的质量。

(一)创所欲“选”,自主挑选材料

区域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景:教师预先投放的材料种类不多或者幼儿需要的材料教师并没有及时投放。这类情况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区域活动的效果,而且也会削减幼儿在区域中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幼儿显得无事可做,或者玩一会儿就开起“小差”,区角游戏的探究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为了解决幼儿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个合适空间,创设一个“留白材料区”(如图2),里面投放区域所需的各类废旧物品,如饮料瓶、旧光盘、纸杯、易拉罐、包装袋、小餐盘、纽扣、牛奶盒、各种材质的纸等一些低结构材料。教师在材料区内提供大量半成品材料,幼儿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进行选择并对材料进行改造,设计成当前需要的玩具与材料,以便继续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图2 “材料区”的创设

留白材料区的创设,既可以丰富幼儿游戏时所需的区域材料的种类,也可以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效果。

(二)创所欲“设”,自主设计玩具

创所欲“设”,即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巧玩班级内的各个区域以及各种材料,通过合作设计出非常有创造性的游戏材料。(图3)

图3 巧玩各区域

“美工区”幼儿从材料区内自由选择纸杯、彩纸、鸡蛋壳、毛线等,将这些材料进行装饰、剪贴,发挥无限的创意,挖掘艺术灵感,设计成可爱的小鸭、狮子、太阳花、毛线画、蛋壳画等美术创意作品,再延伸至表演角色区进行创演,因为是孩子自己设计的道具,孩子玩起来更富激情。

“建构区”里,幼儿从材料区里选择光盘和塑料棒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陀螺,进行玩耍,也巧妙地利用各种各样的盒子,自主搭建各式房子、城堡、公路、小桥等,发展空间思维。幼儿奇思妙想地创造出形象又可爱的构建作品。

“娃娃家”里幼儿选择蛋糕杯和彩泥等材料给娃娃制作草莓蛋糕、纸杯蛋糕等,灵巧地利用泡沫纸给娃娃制作馄饨、饺子、荷包蛋等,模仿爸爸、妈妈喂宝宝吃东西等,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不会无事可做,也不会秩序混乱,不仅增强了区域游戏的趣味性,还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自主选择和设计材料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区域游戏也更有效、更有质量地进行。

二、多样化的区域设置,让空间“留白”

活动中,孩子们在选择区域时往往会有偏区现象,常选择自己偏爱的区域进行游戏,导致某几个区域人数一直爆满。针对这种偏区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增加区域的个数或适当增加留白区,幼儿可以在留白的空间内自主进行自己想要的活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解放幼儿的手脚,赋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权和设计空间,促进区域游戏质量的提高和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一)创所欲“玩”,自主畅玩区域

“娃娃家”“建筑区”和“小超市”深受幼儿的喜欢,这些区角天天都爆满,供不应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再增加一个热门区角或者将某个不受欢迎或者不适合该年龄阶段游戏的区域调整成热门区域,重新进行创设,这样的增设或者调整不仅扩大了幼儿的选择范围,而且缓解了每个区域中因人数较多带来的压力。

除了“娃娃家”“建筑区”“小超市”等这些具有一定规则性的区域外,教师还可以设置1~2个“空白区”(如图4)。在“空白区”内教师只放置区角的柜子,在区域游戏时,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的商量、讨论,自己设计柜子的摆放,自己添置游戏材料,自己丰富游戏的情节,不断扩大幼儿的游戏范围,让区域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教师还可以适当灵活地改变游戏的规则,鼓励幼儿窜区域,比如当幼儿在某个区域中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就可以自由走区,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去一展身手,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又促使其提高做事的效率,丰富区域的内涵。

图4 “空白区”的创设

(二)创所欲“画”,自主涂鸦创作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该阶段的涂鸦无明确目的,即使有也会随联想而变化,主要以随意组合的线条或色彩来反映自己的认识。因此,作为小班的教师应该给幼儿一块空间,让他们创造无限可能。教师可以将美工区进行创设与丰富,在“美工区”边上开创一块白墙,将这块白墙创设成一个留白“涂鸦区”(如图5)。在“涂鸦区”内,教师投放丰富的作画工具及一些作画材料,如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排笔、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盒、喷壶、牙刷等,以及配套使用的小围裙、小袖套、抹布等,在区域游戏时幼儿自由选择这个区角开展丰富的涂鸦活动。

这样的留白涂鸦墙,让幼儿有了真正开放式的绘画空间,鼓励幼儿去创造。幼儿在这片开放的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自由地创作,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收获游戏中的快乐与成长。

图5 “涂鸦区”的创设

三、多重化的区域预设,让自主“留白”

教师在设置班级区域时,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意愿,班级区域设置也有个人的主观偏爱,往往以美观、整洁为主,缺乏考虑设定的区域幼儿喜不喜欢、能不能激起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原有经验的表达。教师较少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和思考,所以幼儿往往也就要照着老师的预设思路进行活动,束缚了幼儿游戏的思维。因此,我们大胆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来设置区域功能和内容。

(一)创所欲“思”,自主构思玩法

对于班级内现有的区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域的设置重新调整。在调整之前,教师在幼儿中先进行一番调查,下发调查表(如图6),或者以谈话的形式去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样的区角,对哪些区角比较感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喜欢的角色、向往的创意区域,在活动室里重新设置他们喜欢的区域。

图6 区域调查表

通过对三个年龄段孩子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较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超市、医院较受中班孩子的青睐,而大班的孩子则比较喜欢益智区、烧烤店、下棋区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在区角内为幼儿准备好一些多样化的区域材料供幼儿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要刻意去规定或者教幼儿可以怎么玩,不可以怎么玩,而是让游戏方法“留白”,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一些不一样的玩法。

比如开设一个新的区角“烧烤区”时,以往教师会跟孩子介绍开设的区角名称、投放的材料以及区角里可以怎么玩,而这样则将孩子的思维固化,孩子们在这个区域内似乎只能按教师讲的方法玩,一两次之后,他们就会丧失兴趣。智慧的教师懂得从幕前转向幕后,让孩子成为游戏的设计者和主人,活动前就开始与孩子讨论:“你今天想玩什么游戏?你们想怎么玩?你有什么好玩法?”……教师根据幼儿想要或者需要的,再去协助幼儿进行物质准备,让幼儿自主设计创造区域内容。

(二)创所欲“言”,自主表达创意

创所欲“言”,即对已有的游戏做创造性的发言,表达自身的想法和创意,幼儿游戏时,教师们会因为孩子游戏时常常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放心,所以从头到尾都管束着他们,使得在游戏中不敢大胆地体验,个性地表达。

幼儿是游戏的高手,当你蹲下身子来倾听他们玩的过程时,你会惊讶于孩子们的玩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指导策略,当孩子没有根据自己设定的区域目标进行游戏时,教师应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表达,听听孩子的想法。

如在“建构区”搭建积木时,教师一般会预设好幼儿在桌面上进行建构玩具。然而幼儿却并不太愿意在桌面进行自己的搭建工程,往往搭着搭着就会去地上搭或者将搭好的玩具放在地上玩,这时教师去制止,幼儿显然就会扫兴,不太愿意继续玩。

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如果隐退“教师”的角色,倾听孩子的想法,听听看孩子在玩什么,为什么这么玩,或许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图7)。我想,这样自主性的、创造性的玩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得到了满足,教师也可以捕捉到下次游戏的兴趣点。

图7 我和我的朋友造公园

留白是思维的迸发,是选择的延伸,是创想的来源,是教师隐性支持幼儿游戏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课程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隐性支持让幼儿的活动更自主,让幼儿的快乐更浓郁,让自主的游戏更自主。可见,区域中留白的设计,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被动转向主动,区域中智慧的留白,给了幼儿更多参与布置的机会、展现自我的空间、探求知识的阵地,让幼儿区域游戏的质量走上了另一个台阶。当然,凡事都要有“度”,是不是区域内处处需要留白呢?教师怎么样让“留白”恰到好处?怎么样将“留白”的隐性支持艺术巧妙地运用到实际的游戏活动中去,让幼儿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这还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实践中继续不断地摸索前行。

猜你喜欢
所欲区角创设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冒死护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区角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研究
AM NOTHING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点点和小e / 人之所欲,得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