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二则

2019-05-16 12:54杨秋红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汨罗温庭筠潜规则

杨秋红

从屈原的眉毛说起

屈原在《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 蛾眉来喻指自己的高尚品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芳草来喻指自己的洁行。屈原以美人芳草为喻托表现他对国家朝廷的忠爱之心,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由此,眉毛也成为古代文人常用的美丽形象,代表作者一种高洁的志行。但屈原的结局并不好,披发行吟泽畔,自投汨罗而死。因为他的价值完全是建立在君主对他的赏识之上的,而他却没有得到君主赏识,遂自投汨罗,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读过,那时也没有人好好讲过,当时只是觉得有些暧昧,好像有些“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了,古代中国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懒”、一个“迟”反映出了这女子的不得意,我想也反映出了温庭筠的不得意吧。温庭筠是贞观年间大宰相温彦博得后裔,时人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却替人考试充当枪手,这证明他还是很有才华的。中晚唐由于宦官专权,政治环境异常压抑,“甘露之变”宦官对官员又进行了一次大扑杀,很多文人都缄口了,但是温庭筠却大胆抨击了这种恶行,说明温庭筠是关心国家大事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也恰恰反映出温庭筠不被君主赏识的心境吧,但是,虽让有些懒、有些迟,还是打扮出一个美人来,正所谓“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并不因为没有君主的赏识而消沉落魄,反而更显出了“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质。

王国维《虞美人》中说:“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已经完全认识到了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赏识之上。

又是一个端午,又是一个毕业生离校的日子,有些人找下了工作,有些人没有找下工作,换句话说,有些人得到了赏识而有些人没有得到赏识,希望那些“没有得到赏识”的同学要鼓起勇气,要有一种“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质。

林黛玉之死

“冷月葬花魂”,恰似流星劃过天际,樱花一般殒身。我倒乐意相信刘心武对林黛玉死法的解读。想那有个性的人物,定是别有死法。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是心力交瘁被逼死的。“有些人活着,别人就不能活”,鲁迅先生此言精辟。大多数人来到世间,多半是为了“活着”这个目的,这个活着是纯粹的生物学意义。因此为了活着,人们不得不遵循一些潜规则,《尚书》和《易经》便是教导人们怎样才能活着的,即告诉人们一些潜规则。首推“谦”,《易经》对他推崇备至,也成了传统美德,成为了做人的根本。像诚信、仁义之类的统统往后排。

但是,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不按潜规则办事,其结果只能是如樱花一样。一则滕王阁序,天涯何处觅知音!百花之王于牡丹与荷花存有争议,曹雪芹舍牡丹而取荷花以喻黛玉,以扬其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的秉性。“你还是改改吧”成为最忍受不了的事情,这些都是被逼的。司马迁将屈原与贾谊列在一传,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吧。我们赞扬屈原,却将牡丹作为国花!

随花飞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身为荷花一样的人物,在一个中秋节的夜里,身着凤冠霞帔,缓缓走近湖里,好一个冷月葬花魂。

猜你喜欢
汨罗温庭筠潜规则
吊屈原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清代阅卷潜规则
咸阳值雨
自心间,辟一弯汨罗
办公室潜规则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