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非虚誉 淦蕴真香
——记“最美对联人”沙荣淦先生

2019-05-18 10:43傅海青
对联 2019年5期
关键词:常熟市楹联对联

□本刊记者 傅海青

群主教授:“我姓沙,我是中华传统文化浩瀚海洋中的一粒沙子,虽然不能发出金子般的光芒,也要成为沙砾,融汇于万丈高楼之基石。”

清晨,当晨曦将梦剪成烟缕,沙荣淦睁开惺忪的睡眼,习惯性地摸起床头的手机,点开微信,置顶的“常熟楹联联友群”已经有联友问早安了。沙荣淦需要发出新一天的出句。

常熟市城郊的农村,四月已是草长莺飞,远处蓝天上白云飘起,眼前的花花草草以一种随机的方式自然生长着,在朝阳的照耀下愈发可爱,那种漫不经心的落拓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美感。“春来草木荣”一句联语蹦出脑海,沙荣淦兴冲冲地发到联友群,注明:求上联,玻璃对。不一会儿,群友赵怡便对出了“日出林泉美”,沙荣淦开心地笑了,早饭吃得倍儿香。

沙荣淦一直住在农村,不愿意搬进城里。除了经济上不宽裕的客观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乡下的田野,喜欢混杂着花草气息的泥土芬芳。农村生活给了他无限的灵感,支撑着他对梦想的坚持。从2015年12月18日到2018年9月,“常熟楹联联友群”的对句练习已经满1000天了。群友的人数也由当初的18人发展到100多人,人员遍及常熟城乡及周边县市,甚至国外。每十日增加一次命题成联练习,每逢节庆,农事季节和重大活动,都要练习写成联,联题内容结合国家发展,紧跟时代脉搏,服务社会需求,既赞美家乡又歌颂祖国,如组织联友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虞山十八景》和24节气联等。三年多来,联友们共创作出几万副合律对句,创作出春联、寿联、婚联、题赠联、乔迁联、升学联等大量实用对联。还参与社区楹联活动,举办对联专题讲座,组织楹联书法展,召开楹联创作研讨会等等。活动连连,精品迭出。

沙荣淦日日临屏指导,无私传授创作技巧,以饱满的热情和诲人不倦的耐心扶持新人,被尊称为“群主教授”。每天,群员踊跃对句,沙荣淦一边提示、讲解、纠错调整,一边辅导《联律通则》,到了晚上“裁判”出场,裁判黄建良老师对前一天的对句进行讲评,好中选优,逐一公布。

群友钱政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老同学拉进了群,从当初的联盲到现在能够熟练创作对联,并成为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钱政的感受情真意切:2016年9月6日我成为群里第81位群友,上线第一天,沙老师出句是:秋至叶黄,微风凝白露。当时我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笔,几次试对,不是平仄错误就是对偶欠工,但老师和群友们没有责备和讥笑我,都热情地指出错在哪里,提醒我应该注意什么,在师友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有生以来第一副对联,我对的下联是:虫鸣花萎,乍冷衣青衫。对句一发出,群友们热情地为我点赞,满满的鼓励,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自从那天以后,我坚持每天对句,从不间断。现在我的创作水平虽然不高,但基本上掌握了撰联技巧,能当场撰联了。2015年还有一位网友从美国打来电话,请沙老师做龙头,接100句,通过接龙,联友的对联创作水平大大提高。“常熟楹联联友群”获得苏州级以上成果13人,入选刊登省级以上刊物并获奖123次,5人的联作在国家级征联中获奖。

为了出好句,沙老师平时纸笔不离身,随时记录灵感,出句涉及谐趣联、机巧联、应对联、嵌名联、对联接龙等,可谓花团锦簇。

2018年9月,群内对句满千日,群主教授沙荣淦欣然联对:

调仄平,搜句词,撰对改联多雅意;

说高下,纠韵律,措辞评语尽真情。

沙荣淦先生珍藏的《对联》杂志及获奖证书

农民艺术家:“我姓沙,网名‘江边小隐’,是隐藏在扬子江边的沙子,随风而飞,随土而沉。”

与众多资深联家所不同的是,沙荣淦没有书香门第家训遗脉的传承,没有名校名师专业系统的熏陶,而是凭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成为名扬一方的农民艺术家。

沙荣淦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出身在长江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学毕业的他,为了帮助家里生计,没有继续升学,做了裁缝学徒。常熟是服装制造集散地,当地很多人都学裁缝,1962年,在母亲的鼓动下,沙荣淦也成为裁缝大军中的一员。做了两年衣服,沙荣淦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又转学习木匠,做粮斗,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的汗水伴随着他的青春年少的岁月。艰辛而单调的劳作,没有消磨他好学的心志,他把积攒下来的零用伙食费,买了许多书籍报刊自学。然而生不逢时,尽管他勤奋好学,不幸赶上了“文革”,他利用各种机会自学成才,被聘为大队的耕读教师。

年轻时沙荣淦最爱读的杂志是《山海经》,里面风趣幽默的人文故事,形式多样的写作品类深深吸引了他,尤其是里面经常刊登的一些对联秩闻和妙对佳联,常常令他废寝忘食。直到有一天,偶然见到报纸上介绍《对联》杂志(当时为《民间对联故事》),他毫不犹豫地去邮局订阅,但由于乡村消息相对闭塞,等他知道时已是第二年的下半年,他又写信给编辑部,把脱订的月份和上年的合订本全部补齐,至今一期不落。在他那堆满书籍的书房里,唯有这套书摆放在最显眼,最方便的位置,每一年都装订好,放得整整齐齐。随便翻开,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拼音、平仄,典故注释和对句草稿。

沙荣淦不仅自学楹联诗词,还自学国画和音乐。1982年,沙荣淦向著名农民画家顾纯学学习国画,他刻苦钻研,绘画水平不断提升,被县城的国画社聘为兼职画师。1994年结业于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以梅、兰、竹、菊、葡萄、荷花、水族见长。书法专攻金冬心、郑板桥而自出机杼。他靠卖画维持生活,养家糊口。他特别推崇“难得糊涂”和“舍得”精神,认为这是凡俗社会降尘除躁的清新剂。沙荣淦还喜欢音乐,自学二胡、大阮、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喜欢唱样板戏,串演反面人物,演得出神入化。沙荣淦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村里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被称为农民艺术家。2013年还组织了“明晖友谊戏曲沙龙”,在婚庆典礼上给新人送去快乐,送去祝福,偶有收入也能补贴家用。

生活是快乐的,也是艰难的,在讨生活的同时,沙荣淦坚持读书学习,凭着勤奋自学,撰联水平与日俱增,到2005年,常熟市成立楹联学会,由于水平超众和热心公益,大家推举他担任学会秘书长,从此,他把这份没有一分报酬的差使,当成了自己的职业,靠画画挣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几乎都奉献到了楹联事业上。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办起了江苏全省县级市唯有的楹联刊物《常熟楹联》。

为了走出小县城,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沙荣淦在2006年就买了电脑,学会了拼音打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竟然在“联都”网站与联界高手玩起了斗联,并频繁获奖,成为小有名气的联坛骁将。经过几年的磨练,成为“联都”的超级版主!很快,他成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同时凭着其特色鲜明的板桥体书法,联墨双馨,被聘为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后来还受聘“联都”网站,成为“稻香村”(联都诗词初级学堂)的教师,专门讲授律诗和对仗课程!除自己学习创作外,走上了培养新人之路。

沙荣淦为小学生传授楹联知识

特聘楹联教师:“我姓沙,细小的石粒,微不足道,我对楹联的传承和发展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人说我是傻子,但我以为,这是对我所钟爱事业所有付出的赞誉。”

沙荣淦除了自己学联,撰联,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对联的宣传、教育、培训上面。为让更多的人学会并熟练掌握楹联知识,他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先后在常熟市五所中小学举办了固定的学生楹联普及班,如“小喜鹊楹联社”已坚持上课三年以上,培训小学生累计近千人。在周行中学、小学都有固定的楹联课。虽然每周只有一节,但“沙爷爷”的楹联课是孩子们的热切期盼。他选择孩子们熟悉的地方名胜、地方名人为例,将对联的平仄、词性等知识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循序渐进地讲解。他那略带常熟口音的普通话、自由舒畅的语气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他的楹联课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不仅学生们跟着学,老师们也跟着学。不仅语文老师学,其他科的老师也跟着学,几年下来,周行学校有80名教师学习楹联,“对对子”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们闲谈中少了家长里短,多了虚实死活。

沙荣淦还为全市的中小学教师、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妇联社区等举行公益讲座数十次,深得大家的喜爱。他的楹联课还进了全日制大学,在常熟理工学院的讲座,博得莘莘学子的好评。每次沙老师外出授课,总是骑着他那辆小电驴风里来,雨里去,有时还是夜里授课,回到家已是很晚,还要坚持汇总微信楹联群里的对句作业,再晚也不拖到次日,常常辛苦到深夜甚至凌晨。在他的辅导下常熟已有九人晋升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二十多人为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

沙老师作为常熟市楹联创作、楹联教育的领军人物,大家都称赞他为常熟联坛的好老师、好长辈、好朋友。去年楹联研究会换届时,又主动让贤,着力培养新人,他的高风亮节和学术品德在常熟市文化圈中有目共睹。

《对联》杂志在全国发起寻找“最美对联人”活动,经过基层推荐,层层筛选,沙荣淦入选,大家觉得这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而沙老师得知后,谦虚地说:外面的世界很大,高手很多,我为楹联普及教育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给我如此高的荣誉,真是受之有愧。当得知《对联》杂志社总编要亲自来常熟授匾,年逾七旬的沙老师眼睛湿润了,久久没有话语。回忆自己涉足联海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艰难岁月,沙老师只有一个梦想:“如何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让其后继有人。”2018年4月份,经过几个月的整理、编排、校对,他同常熟资深联友黄建良共同编纂的以联友群两周年出句、点评为基本内容的楹联教育普及用书《联苑品芳》经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正式出版,给广大楹联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吸引了更多人入群。2018年8月在他的精心筹划下,创办了苏南地区第一个私立楹联学馆,起名“聚鸿馆”,旨在专业辅导和培训楹联创作人才和楹联教育师资人才。首批学员二十多人,学员是来自常熟市楹联联友群里的一批骨干。沙老师通过出题点评的方式,进一步训练大家的创作能力。2019年,聚鸿馆将把《对联》杂志三级擂台的出题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锻炼大家的对句创作能力,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实在是喜欢楹联啊,我要继续发扬傻子精神,培养好楹联接班人。”沙老师话语间那种爱之深、爱之切的执着深深地感染者周围的人。

辅导完最后一批学员,已经暮色浓重,沙荣淦骑着小电驴驶向郊外的农村,村庄里有吟哦平仄的韵律,有生命的密码,有这个世界的缩影。

《对联》杂志赠最美对联人沙荣淦先生:

杏坛毓秀绽奇葩,最喜聚鸿兴国粹;

联苑品芳传大美,尤能荐鹗励新人。

记者手记:

秋去春来,“最美对联人”沙荣淦的颁奖典礼过去已经半年了。但颁奖活动之隆重热烈,气氛之团结和谐至今让记者难以忘怀。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汤洁、苏州市楹联研究会会长林锡旦、秘书长潘振亮、常熟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李忠、常熟市楹联研究会会长贺倩、常熟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张浩元等亲自到场祝贺。常熟楹联群的联友们更是热情捧场,欢呼雀跃:“沙老师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对联人,这是对沙老师30多年坚守传统文化的最大褒奖,是常熟联坛、江苏联坛的骄傲。”“这个奖颁得好,颁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让记者惊喜的是,这些联友中不乏母女、叔侄、爷孙等家庭发烧友,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楹联文化对人的滋养可见一斑。活动当天,江苏联友们即为沙老师撰写贺联50余副。

常熟是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江南福地”之美誉。吴文化的始祖仲雍当年“披发左衽”来此,将中原文化弘扬。“江南教书先生之祖”言子,乃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七十二贤中唯一的“江南夫子”,为江南开馆教书第一人。颁奖仪式后,当地联友带记者去拜谒先贤。仲秋佳日,风和日丽,山中曲径通幽,虫鸟低鸣,大家心情都非常愉悦。沙老师说:“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这些年忙于对联事业,估计20年没有来过了。”汤洁会长说:“傅主编,沙老师是托你的福才有机会出来看看风景啊!”在言子像前,沙荣淦深深鞠躬,长长感慨:“是对联和《对联》杂志给了我快乐和幸福,人到古稀,所剩日子不多了,我会一如既往,和《对联》杂志携手走完我的晚年之路。”此时秋阳杲杲,微风轻拂,一行人在先贤祠前合影留念,以铭心志。

猜你喜欢
常熟市楹联对联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My sister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楹联雅味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送礼
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