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5-18 09:18张绍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中生创新能力

张绍朴

摘 要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中学教育者面临的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教育的任務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高中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关键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高中生全面素质培养,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和加强高中生创新知识的传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 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1.1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21世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将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对于创新的要求是连续性、系统性和全员性的。未来的人才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外,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同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1.2国际竞争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许多国家都是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现状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现状要求加强对于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艺术教育。即使在智育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偏见,如忽视对高中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往往脱离高中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重视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高中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和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

2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 拓展高中生的活动空间,教会高中生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高中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尊重高中生,才能使高中生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这样高中生之间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行。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限制教学时间,以此来保证高中生的学习时间,但是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的讲授时间不仅是课堂45分钟,在课下教师也会对高中生进行指导,无法统计教师的讲授时间。其次,高中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不能简单的依靠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因此,教师在保证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去拓展高中生的活动空间。

2.2 拓展高中生的思维空间,教会高中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向性特征是具有独创性。拓展高中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高中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理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高中生初步形成了寻找问题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引导,让高中生养成发现问题后研究问题的习惯,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怀疑兴趣,促进思维,让高中生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是有启发性的,充分发挥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对引导高中生发现问题,能有效提高高中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能促使高中生养成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2.3 拓展高中生的表现空间,教会高中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当高中生已经有了思考问题和分析的习惯后,教师只有指导高中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一种产品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同样,在适当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高中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创新意识的初步处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得到认同,那么,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就很难提高,创新意识得不到强化,高中生就会逐渐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每位高中生创设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精心构思的作品,如诗歌、模型、标本等。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当高中生在教师着力营造的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下,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在“平常”处设问,于“无疑”中生疑,养成多思善问、动脑动手的习惯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教育才不致于流于形式,我们的教育才能在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龙.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7(09):125.

[2] 黄成,胡亚辉,胡勇,向青.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

[3] 邹木斌,汤永勇,郑军英.中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高中生创新能力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