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产专业特色的药物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2019-05-20 03:48梁燕龙杨宜球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助产实验组教学方法

梁燕龙,翟 韵,杨宜球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40)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和服务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助产、围生期保健以及产前产后护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目前,我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需求,对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加重视。因此,不但要求助产专业的学生掌握好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好好学习药物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药物学基础是临床医学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课程。在临床工作中,助产护士不仅仅局限于打针送药,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母婴药品的使用方法、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因此,药物学基础课程在助产专业教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助产专业学生对该课程认知不足,同时缺乏足够重视。

我校主要采用以传统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传统讲授手段,进行大班全程式授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存在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限制应用能力提高的缺点,影响教学效果[1]。因此,探索适合助产专业学生特点的新型药物学基础教学方法,不但可提高助产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质量,并且有利于培养助产专业学生管理药物和解决安全用药的能力以及观察药物疗效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提倡以案例为引导的学习(Case-Based Study,CBS),它是一种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的案例进行阐述,启发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2-3]。CBS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是可能造成传授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并且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较多教学设备。因此,药物学基础教学对基础理论采用LBL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部分则采用CBS授课,两者不但有协同性并且有互补性。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尝试将LBL与CBS结合,并运用到药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探索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本次参与教学实践的2017级助产班学生28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大班,第一大班共有141名学生,第二大班共有142名学生,均为女性。选取第一个大班的学生接受传统理论教学,即对照组;第二大班的学生接受LBL结合CBS教学,即实验组。两个大班均为我校高考统招大专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于第3学期开设药物学基础课程,采用相同教材和课程设置,并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LBL教学法讲授理论知识,以教材为中心,按教材顺序,用大班传统授课的方法讲授相关知识点和概念,让学生对《药物学基础》教材中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和各类代表药的基础知识有系统了解和掌握。

1.2.2 实验组 采用LBL结合CBS的教学方法,基本过程为引入案例→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1)教师课前准备:熟悉教材,查阅资料,编写教案,选取病例,精心设置问卷调查内容。针对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的重点章节内容,选取和论证常见助产疾病病例(如平喘药物、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物等相关病例资料),进行LBL结合CBS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根据病例资料内容,设计相关问题。问题设置紧扣教学大纲,主要设置各类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通过具体案例将枯燥的药物学基础知识转化为常见疾病的治疗,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动员、组内分工及准备:在开始LBL结合CBS教学前,向学生介绍CBS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特点、形式、流程等,让学生对CBS教学方法有一定认识。同时将实验组学生分为18个讨论小组,每组7~8人,每组推选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将案例问题和教学大纲提前3周发给每个小组,每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准备发言稿以及多媒体课件。

(3)课堂讨论:课前以案例导入新课,围绕案例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讨论。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例,案例如下:患者,女,28岁。因怀孕23周,发现高血压3个月,头晕、头痛1个月,于2017年3月9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孕17周时到妇幼医院常规产前检查,发现血压为168/104 mmHg,蛋白尿阴性,肝肾功能正常。诊断:慢性妊娠高血压。试分析:可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用药注意事项?首先给学生介绍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以及特点,然后回到导入的案例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推选一名学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汇总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精讲,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纠正学生提出的错误说法或观点,对案例的每个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本章节重点内容。

1.2.3 形成性评价 LBL结合CBS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主要由调查问卷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1)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表、系部教师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对课堂授课质量的评价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4]。其中系部教师对课堂授课质量的评价表主要从课堂教学效果(30分)、教学内容(20分)、教学方法与手段(30分)、教学态度与仪表(10分)和多媒体课件质量(10分)5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表总分为100分。(2)期末考试为统一试题和阅卷,考试题目主要分为理论型题(简称记忆题)和分析型题,各50分,满分100分。评卷结束后,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分析型题平均成绩、优秀率(85分及以上)和及格率(60分及以上)。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听说过CBS教学、参加过CBS教学、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参加过各类型的科研项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出问卷283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由表2结果可知,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种教学方法都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3 系部教师对两组课堂授课质量的评价结果比较(见表3)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表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人)

系部教师随堂听课,按照学校制订的听课记录表进行评分。由表3可知,实验组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得分和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与仪表和多媒体课件质量三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见表4)

教学前后,均下发问卷283份,均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由表4结果可知,教学前两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得分和总分高于教学前(P<0.05)。对照组教学前后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得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

表3 系部教师对两组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s,分)

表3 系部教师对两组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s,分)

评价项目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多媒体课件质量总分P t 7.352 2.336 7.825 2.017 1.894 15.28实验组28.2±1.5 18.6±1.1 28.9±0.7 9.3±0.6 9.1±0.7 93.0±1.2对照组22.2±2.0 16.9±1.8 21.8±1.5 8.0±1.0 8.8±1.1 82.7±3.1<0.05>0.05<0.05>0.05>0.05<0.05

2.5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见表5)

由表5可知,实验组的考试平均分、分析型题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表4 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注:t1、P1:教学前两组之间得分比较;t4、P4:教学后两组之间得分比较

项目 实验组(n=142) 对照组(n=141)t1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总分1.082 1.049 1.104 1.055 1.089 1.042 1.093 1.387教学前38.47±4.323 41.81±2.913 42.60±2.183 38.04±3.173 39.21±4.333 40.81±3.113 39.12±4.103 280.71±16.33教学后44.12±3.192 45.76±2.092 43.71±3.542 43.99±3.862 40.68±4.912 45.27±3.822 40.84±3.892 299.65±14.82 t2 4.328 3.182 1.877 4.621 1.925 3.658 2.115 12.81 P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教学前38.91±4.090 41.02±3.210 41.98±2.770 38.81±3.750 39.79±4.010 40.08±3.870 39.88±3.970 281.82±15.80教学后39.21±4.229 41.66±4.049 42.07±3.219 39.70±3.989 40.64±3.729 40.82±3.169 40.54±3.279 283.59±14.19 t3 1.027 1.058 0.099 1.097 1.082 1.073 1.044 1.895 P3>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P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t4 4.265 3.104 1.920 4.520 0.091 3.652 1.028 10.26 P4<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5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5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χ2 P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142 141--考试平均分86.6±5.7 80.1±5.4 7.287<0.05分析型题平均分42.8±3.2 26.3±4.5 29.220<0.05 74.2 45.6 16.120<0.05 98.5 89.3 6.216<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和强调助产教育的重要性[5],表明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重视。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应用型和技术型助产人才,我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教学方法,让助产专业学生不但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而且掌握妇产婴儿的用药护理知识。药物学基础是助产专业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药物学基础课程记忆内容较多和繁杂,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因此,探索适合助产专业学生特点的新型药物学基础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LBL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方式,主要进行大班全程式授课,要求学生以记忆为主,达到学习目的。单纯采用LBL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助产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而CBS教学方式主要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研究和讨论相关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单纯采用CBS教学方式对助产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要求较高,会影响教学效果[6],并不符合目前高校学生扩招和医学公共基础课程大量压缩的情况。本研究根据助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采用LBL联合CBS教学方式进行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通过学生和系部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反馈发现,LBL联合CBS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通过课堂病例讨论,助产专业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药物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真正掌握药物分类、代表药、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同时能够充分意识到助产士的责任重大。LBL联合CBS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并且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研究结果与潘学兵等[7]报道相似,LBL联合CBS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LBL联合CBS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参与与指导,所以在开展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采用LBL教学方法讲授每章节的知识点框架,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逐步过渡到CBS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针对课前的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选择所讲内容的相关案例时,教师需要密切联系助产临床案例,熟练课本内容。同时,课后教师需要及时总结LBL联合CBS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

在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LBL联合CBS教学方法,符合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研究侧重考查教学前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旨在培养助产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目前有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得分和总分较教学前明显提高(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李伟等[9]报道相似。表明LBL联合CBS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助产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该教学方式将来能够让助产专业学生把学到的药物学基础课程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当中。

针对助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LBL与CBS教学方式相结合,适合药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使CBS与LBL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一定程度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多去医院参加见习以拓宽知识面等。因此,LBL与CBS教学方式的开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助产实验组教学方法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