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模式在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5-20 03:48江雷振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品管圈外科

江雷振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品管圈可以称作是品质管理圈,是把在相同场合、相近工作学习性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组建一个小团队进行质量管控,全体合力,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1]。其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源于美国,而在日本得到发展[2],我国最早开展品管圈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地区,而在20世纪70年代才引入内地,20世纪90年代此模式才应用于医院管理中,而最近十余年,品管圈模式才真正在医院中被推广。品管圈模式在高校护理教学中也有采用,而把此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上的却非常少。外科护理学是护理类专业教育的重要临床课程,主要阐述和研究如何对外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而护理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体原则,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因此,学好外科护理学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实践性很强,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很多,比如电解质失衡、创伤救治、烧伤补液以及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内容多且复杂。这些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当前的整体护理要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3]。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笔者所任课的1班和3班学生,共100名。按照班级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按照“讲—学—练—问—结”流程授课。而实验组则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组建品管圈外科护理学习小团队,方案如下。

对所有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品管圈知识的培训,让其了解相关知识、流程及参与方法。

(1)组建品管圈小组。共5个品管圈小组,每小组10人,每位圈员要对此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每小组确定自己的圈名,确认圈长1名,负责组织圈员学习外科护理学以及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2)确定主题。在讲授过程中,每个章节疾病为一个主题,围绕着主题圈内学习,并让圈员相互协作,增强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分别从学生、学情、学法、学具4个方面,用鱼骨图分析每个章节掌握不足的因素(见图1)。每次课后会让学生进行互评和互提问题,并分析出错问题的因素所在,可在圈内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可以让圈长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图1 主题章节知识掌握不足因素分析鱼骨图

(3)设定目标。通过列举临床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也会定期抽查学习效果。同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学生可以灵活学习理论知识并加强动手能力。

(4)制订对策及实施。根据授课计划安排,第1节讲理论知识,第2节进行品管圈活动演练。在活动过程中,针对每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引导。在第1节理论课时讲解专科疾病,期间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并列举相关临床实践病例,提出问题。在第2节进行品管圈活动演练,分析病例,并进行角色转换与扮演,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圈员之间排除干扰因素,团队合作。针对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增加实验设备,同时对学生强调操作中避免损坏设备,而且外科护理中器械类型比较多,要求学生逐一辨认,熟悉器械的用途和把持手法等。结合每个圈组的活动主题,通过模拟医院病房场景,对他们进行实验室演练和系统理论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和全面化,使每名圈员在相应主题里都强化了专科理论,熟悉了处理流程,掌握了操作技能,增强了动手能力,有了兴趣和自信,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观察指标。品管圈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是综合能力和对教学考核成绩的评判,包括教学问答、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和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和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50 50 t P--教学问答28.31±1.26 26.19±0.45 1.928 0.015团队合作能力19.87±1.30 15.63±2.17 2.364 0.021自主学习能力84.19±3.16 71.58±2.91-1.726 0.003理论考核92.39±0.18 79.52±1.91-5.172 0.000实践考核27.39±2.11 23.16±1.28-2.327 0.001

3 讨论

3.1 品管圈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兴趣差、效率低,特别是在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外科护理学科目上[4],更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加强训练。通过品管圈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品管圈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学习中去,组成小的团队,分工学习,积极答题,拓展思路,由原来的被动灌输学习转变成现在的积极主动求解[5],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综合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品管圈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品管圈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

通过品管圈教学模式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渗入,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完善了自身基本理论知识。从本次品管圈模式教学效果来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考核,结果显示[7],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品管圈教学模式应用到外科护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高职院校把品管圈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性很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毕业后能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猜你喜欢
护理学品管圈外科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