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9-05-20 03:49方亚琼任丽敏田琦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评量汉密尔顿量表

肖 奕 ,方亚琼,任丽敏 ,何 洋 ,田琦民,武 力 *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3.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30%,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给女性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在重视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另外,一部分乳腺癌患者由于经济困难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对癌症恐惧,“谈癌色变”,同时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形体上的缺憾,担心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乳腺癌患者产生精神焦虑、压抑、伤感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应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以及生命质量的变化足够重视[1-5]。

本次研究通过探讨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前后心理状况以及生命质量的变化和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高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为女性,首次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了初次化疗;(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功能疾病合并症患者及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患者;(4)排除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初次化疗前后分别由两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通过观察与交谈的方式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V3.0)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V1.0)。分别取2人评分的平均数作为患者初次化疗前后的心理量表以及生命质量量表评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频度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20个条目中若是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1~4粗分;而反向评分题则评4~1粗分。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然后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标准分=粗分×1.25)。SDS高于50分为抑郁状态,SAS高于50分为焦虑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应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共14个条目,总分高于7分为焦虑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共24个条目,总分高于7分为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BR23(V1.0),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频度分4个等级:没有,有点,相当,非常,依次评分1~4分。自评结束后将各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总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

1.4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利用汉化版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配对t检验、线性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显著性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48名研究对象的年龄呈偏态分布,四分位数间距为50.5(43.3~55.8)。最小年龄为 27 岁,最大年龄为 66 岁;年龄≤51 岁的研究对象占54.2%(26/48),年龄>51岁的研究对象占45.8%(22/48);其中汉族47人,非汉族1人;已婚46人,未婚1人,离异1人;学历:初中22人,中专3人,高中9人,大专10人,本科及以上4人;职业:工人8人,农民22人,干部、知识分子7人,个体2人,无业9人。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n=48)

2.2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

48名研究对象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s,分)

表2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s,分)

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化疗前45.10±6.44 56.46±9.92 8.75±7.53 10.38±8.45化疗后49.58±6.13 57.19±7.34 9.48±6.25 10.96±6.39 t值-4.571-0.569-0.855-0.578 P值<0.001 0.572 0.397 0.566

2.3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

48名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化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s,分)

表3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s,分)

生命质量量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化疗前26.54±5.96 13.67±3.13化疗后27.90±5.58 14.77±2.84 t值-1.454-2.188 P值0.153 0.034

2.4 研究对象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

将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前的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r=0.371,P=0.009);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r=0.461,P=0.001;r=0.410,P=0.004)。详见表 4。

表4 研究对象化疗前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相关关系

将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后的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 (r=0.386,P=0.007;r=0.555,P<0.001);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r=0.325,P=0.024;r=0.549,P<0.001;r=0.579,P<0.001)。详见表 5。

表5 研究对象化疗后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显示,48名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高于初次化疗前(P<0.001)。提示乳腺癌不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其特殊的生长位置给女性形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对患者来说更是严重的应激性事件,可加重和诱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张群[6]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郑静等[7]对乳腺癌手术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将通过心理护理评价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只对患者进行了初次化疗,不同个体对初次化疗的敏感性不同,结果显示,初次化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研究对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48名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后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显著高于初次化疗前(P<0.05)。这与孙丽丽等[8]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临床干预、家庭关怀、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初次化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个体对化疗的反应性差异外,也可能与乳腺癌患者只进行了初次化疗,未经多次化疗,对其身体及心理产生明显影响有关。

3.3 研究对象心理量表评分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前,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大,其生命质量就越差。刘佳[9]的研究发现,给予心理护理的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直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乳腺癌患者及其手术和术后的化疗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命质量就会较差。

4 建议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帮助其消除疑问,使其对乳腺癌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让患者清楚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产生的严重影响,并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

(2)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化疗之前,使患者对乳腺癌有正确认识,并采用学习正确应对方式以及放松训练等多种辅助手段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减轻,从而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使患者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大部分患者对于化疗的不良反应都有着极大的恐惧,需要依照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其最大承受能力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最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更好地进行心理准备和配合,从而提升其生命质量。

(4)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通过使人体的大肌肉群积极地参加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中,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对其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评量汉密尔顿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为称呼上诉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