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神经外科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2019-05-20 03:49黄敏杰张国莹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属微课护理

黄敏杰,张国莹

(1.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大多数患者因颅脑损伤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癫痫等并发症及感觉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随着患者出院后专科护理中断,而家属或陪护人员通常因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和陪护经验,再加上长期日夜照顾导致身心疲倦,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外或者并发症,甚至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再者,在以往的健康宣教过程中,因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工作多、护理时间不足,导致健康宣教内容过于单一、方式过于死板,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沟通技巧,宣教不到位,最终导致健康宣教效果不佳。所以如何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与护理水平,除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照顾患者的能力及水平成为我科探讨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交软件的迅速普及,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课时代。微课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是网络社会“微”时代下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是指使用微视频进行记录,综合使用图片、表格、文本等多种资源,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因此,我科对于微课程,利用其“短”“快”“精”“新”的核心特色和主题突出、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制作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共享交流便捷等优势[2]开展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我科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单月观察组,双月对照组)。入院时GCS评分为4~12分。观察组50 例,其中男 32 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50.2±5.4)岁;对照组50 例,其中男 25 例,女 25 例,平均年龄(51.2±3.7)岁。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语言功能丧失。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且签署了延续性护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关节炎和关节损伤;(2)既往有癫痫史及精神异常史;(3)智力障碍者。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健康宣教的同时配合微课健康宣教,微课健康宣教方法如下。

2.1 成立微课制作小组

微课制作是在我科的统一安排下,自2017年1月起,每周一和周五下午4:00—5:30进行,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项目负责人一般由知识理论水平高的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担任,成员为全体护士。每次制作微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集体讨论,精心备课,选好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及设备,设计课程,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选取最标准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同时对需要拍摄的内容及技能进行反复实验与练习,制作时长在5~8分钟的微课视频。

2.2 微课类型

2.2.1 技能型微课 突出对患者及其家属需要进行健康宣教的重要技能的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进行拍摄,包括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防足下垂的护理、腹部按摩方法、功能锻炼方法、正确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头痛的护理、癫痫发作的护理等。

2.2.2 专题型微课 围绕对患者及其家属有重要价值的健康宣教主题的微课集,有利于家属与患者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和能力体系。包括脑卒中发病原因、预防癫痫发作、生活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注重添加背景音乐、动画、漫画、图片等,注意解说用词,使内容生动,让患者与家属易于接受。

2.3 微课制作过程

分6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题设计。项目负责人选取主题突出、内容聚焦、价值较大的拍摄课题方案,讲授该方案思路、拍摄需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组内分工,强调制作中需要的道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第二阶段:集体讨论、质疑、交流、完善方案。第三阶段:归纳修改意见,总结能使听课者容易接受的学法及正确的技能手法,梳理学科课程知识点,讨论选取最终合适的知识点。第四阶段:培训拍摄者及配合人员的操作手法、技能注意事项。第五阶段:选址拍摄(我科VIP病房),拍摄微课时教学过程要清晰,注重启发,教学环节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第六阶段:拍摄完毕,按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集中整理材料、剪辑、制作教学微课[3]。

2.4 微课健康宣教

2.4.1 制作二维码 制作各个不同主题的微课二维码,并印制于宣传小册子上,分发给各个病房,同时在宣传海报上印制二维码,将海报粘贴于病房走廊与病房内,由责任护士口头宣教指导后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并扫码获取相关知识,便于患者与家属反复学习,以防遗忘与错漏。

2.4.2 建立微信公众号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更新推送健康宣教微视频和答疑,并将共性问题整理后分享给群内患者,同时方便患者及其家属查阅。由团队成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关注和使用微信平台,并签署保密协议。

2.4.3 微课播放 在闲暇时间内将微视频在观察组患者病房内循环播放。

2.5 评价方法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微课健康宣教效果,我科制订了神经外科护理业务评价表,对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中有9项内容,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于出院当天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见表 1~3)

表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人)

表2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人)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人)

由表1得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表 2、3 得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4.1 开展微课健康宣教,提高护理满意度

通过微课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与家属获取疾病相关知识,同时能通过公众号随时为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增加了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并通过微课反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4.2 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与配合

微课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坚持服药依从性、重要性和副作用的认识,以减少患者任意换药、减药、停药的不良事件,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我护理、自我观察能力。通过微课开展健康宣教,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等都显著提高[4]。

4.3 提高患者自我学习的兴趣

在5~10分钟内,微课健康宣教内容将与疾病相关的检查、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知识点通过“动画+声音+图像+文字”的方式完美地呈现在患者眼中,激发了患者看下去的欲望,不仅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同时使患者从被动接受健康宣教向主动接受转变,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4.4 知识内化,答疑解惑

以往常规的健康宣教一带而过,患者及家属对知识与技能模糊。而微课健康宣教的不同点在于能反复播放,使患者与家属充分对视频中的操作细节进行学习,同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让患者与家属及时消化,利于牢记知识要点[5]。

4.5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微课健康宣教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播放微课视频的机会很多,但在实施前期护患双方充分交互的平台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交互沟通机会,缺少交互与反馈。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搭建了答疑平台,但这一平台针对高年龄段患者与家庭条件或学历低的患者与家属实施起来有难度。此外,制作操作规范的微课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由于微课资源建设环节多且复杂,若制作的微课视频质量不高,如画面不清晰、画面切换不合理、抖动、字幕编辑不合理、音质不好等,均会使患者无法看清看懂,改善这些情况均需要微课制作者及其团队精通各种媒体和专业信息技术。

5 结语

通过微课健康宣教在我科的实施,对于护士的护理技巧及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逐渐提高。综上所述,微课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预后[6]。

猜你喜欢
家属微课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