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学化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9-05-20 07:51陈翀宇甘代军
医学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孕产医学文献

陈翀宇 甘代军

遵义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遵义,563006

医学化(medicalization)也称为社会医学化或生活医学化,最早出现20世纪60年代,是对医学不断扩大其干预范围并增强其社会控制功能提出的批评[1-2]。目前一般将医学化定义为“非医学问题被界定成医学意义上的疾病问题或障碍问题并对其加以治疗的过程”[3-4]。医学化认为,医学日渐扩张的社会控制功能、对人类正常生活的过度干预和制药公司的利益驱动促进了对医学化的进程。

实际上医学化也有积极的意义,若应用得当,将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对医学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医学化的研究已有5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而我国的研究现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文献不多。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医学化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的来源,检索方式:SU=(“医学化”+“医疗化”+“社会医学化”+“生活医学化”) OR KY=(“医学化”+“医疗化”) OR TI=(“医学化”+“医疗化”)。以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作补充(起始年限不限,截止至2018年10月7日)

1.2 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结果

检索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排除无法获取全文或与主题明显无关的、非学术性的、重复文献及阅读后发现内容与主题相关度不高的文献。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4篇,经补充检索、阅读筛查和参考文献追溯后,最终有效文献61篇。

1.3 文献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对文献重要的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同时对文献内容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基本情况

2.1.1 文献类型分布。61篇有效文献中,期刊论文50篇,学位论文11篇。另有专著一部,为韩俊红所著《无“疾”生“病”: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建构与实践》。

2.1.2 文献数量与年度分布。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图1)。可将国内医学化的研究分为二个阶段:起步阶段(1995—2007年)仅发表4篇相关论文,在1995年发表了第1篇论文后的10年间仅发表了1篇论文,表明医学化并未引起我国学者重视。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文献发表的数量稳步上升,达56篇。尤其在2014年,文献数量增大较快,达到顶峰。表明医学化已引起中国学者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图1 文献年度数量趋势图

2.1.3 期刊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33种期刊进行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划分,核心区期刊共4种,载文17篇,占总论文数28.33%,表明这4种期刊是医学化研究重要成果的发表平台(表1)。

2.2 作者分布情况

2.2.1 作者发文量与合作情况。61篇文献共有作者47人,按作者发文量及人数进行统计,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仅6人。对作者的合作度和合作率(合作度=作者总人数/总论文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总论文数)指标的统计结果,作者合作度为0.77,合作率为31.15%,表明合作度和合作率均偏低。

表1 核心区期刊及载文量统计表

2.2.2 作者单位分布。38名期刊论文作者来自35个单位(以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为标准),其中高校及研究机构占80%,发文量占70.49%;而医院仅占11.43%,发文量只有6.56%。

2.3 研究内容与角度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我国医学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①研究正常人生命历程和自然现象的医学化,如孕产行为医学化等,此类文章数量最多,达37篇;②研究越轨社会学范畴下越轨行为的医学化。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成瘾医学化,共10篇文章;③梳理医学化的涵义和历史。如辨析医学化的概念,或研究社会变迁对医学化发展的影响,共14篇文章。

我国医学化研究的角度主要有4个方面:①以社会建构论为理论基础有20篇文章。从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医疗市场等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情境下医学化的发生机制及促进医学化进程的社会因素。如郭戈在《高龄初产妇的问题化——基于医学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双重建构》中认为,高龄初产妇的问题化不仅基于医学对女性生理特征的理解,也产生于当前社会文化所建构的性别化规训力量[5]。②从历史角度研究。梳理某一行为或现象被医学化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揭示医学化是如何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医学技术扩张而出现的,共15篇文章。如唐文佩在《生命过程的医学化——绝经成为疾病的历史与争论》一文中认为,在给予女性医疗帮助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女性置于更大的健康风险之中[6]。③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有9篇文章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民众在医学化进程中的态度、体验和行动进行调研,讨论大众接受或抵抗医学化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如通过对几名孕妇的深度访谈发现,在医疗服务中面对孕产医学化的标准和检查,高龄女性依靠主观身体经验调整风险认知,逐渐习得医学知识从而理性选择产前检查[7]。④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有17篇文章对医学化引起的社会、医学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对医学化现象提出反思与建议。有作者认为,“生命的正常过程、个人和社交问题的医疗化使得健康与疾病的界线愈来愈模糊,提出区分生命正常过程与疾病的不同、明确医学的边界、避免医学对人体过度的、破坏性的干预是当今医学迫需努力解决的课题[8]。

2.4 关键词的分析

通过对61篇文献的关键词及频次统计后,得出高频关键词表(表2),表明目前我国医学化的研究重点是“分娩医学化”与“网络成瘾医学化”,共有29篇文献(47.54%)。

表2 高频关键词

2.5 主要内容分析

有6篇关于网络成瘾医学化的论文。重点阐述网络成瘾归为精神疾病的科学依据不足,这是医学化在精神科中的又一表现[9];家长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家庭权力关系结构对网瘾医学化进程的促进[10];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在被动接受网络成瘾治疗时以各种抗争行为回应被动医学化进程[11];医学化的社会病理学基础[12];网瘾医学化的社会合法性[13]。也有作者对网络成瘾被建构进行批判性解释,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的思路与模式[14]。此外,还有作者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在医学话语层面和实践层面均经历着一个大规模的医学化[15]。

从2008年开始,孕产医学化的问题受到关注。我国孕产医学化的研究主要从3个角度:①社会学角度。讨论孕产行为是如何因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和医疗市场3种主要的社会力量交互作用,被彻底建构成一个医学领域的问题。剖宫产手术的滥用不仅与医院追求经济利益、医生规避医疗风险有关,还与产妇主动要求有关。②人类学角度。讨论女性是如何在社会建构中体验母职或积极争夺身体控制权、进行去医学化的斗争。医疗技术的干预使孕妇自身的身体经验被不断贬低并屈从于医学话语的建构,母职的体验也因此变成了一种经由现代医学健康方案所主导的想象[16]。③历史角度。梳理孕产医学化的起源与进程,或某一时期的特点,并对现代孕产医学化现状提出反思。20世纪上海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分娩医疗网络,分娩对女性而言并不总是安全而愉快的体验,她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医疗化对女性身体的宰制[17]。

3 讨论

3.1 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力度不足

我国医学化的研究始于1995年,但在之后的12年间停滞不前。从2008年至今的10年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医学化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数量少,未形成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一定规模的学术团体,仅处于探索阶段,论文量不高,研究力度不足。

3.2 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平衡

整体来看,存在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研究不足的现象,原因是:①多数作者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主要进行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和应用结合不紧密;②临床医务人员因工作的关系,对医学化现象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都不高。未来的研究应朝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者应与医务人员交流沟通,合作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医学化现象,摒弃不必要的医学化手段,使医学化能真正促进我国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3.3 研究思想单一,内容局限

研究思想单一。受西方医学批判理论的影响,我国学者大多对医学化现象持批判态度,认为医学通过建构医学话语成为一种规训手段,不断将其社会控制功能扩大化,已过多地干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不必要的医疗卫生资源浪费和健康恐慌。只有少数学者论述医学化对人类健康和卫生事业的积极影响,如为被污名化的人去除污名、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推动医学进步等。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医学化亦然,学者们对医学化现象应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医学化也应从正面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医学化对社会和人类的积极价值。

研究较宏观。我国多数学者是从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医疗市场等宏观层面对影响医学化进程的因素进行探析,但很少从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这应成为今后研究的视角。如尝试从多角度、多因素出发,对孕产行为医学化现象进行全面探讨,以期减少临床实践中不必要的医学化干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多数文章仅从单一的医学化进程或去医学化进程进行研究,但实际上医学化现象中既存在医学化进程也同时存在去医学化进程。如孕产医学化的研究中通常仅谈及女性对抗医学化的行动,而较少涉及女性主动参与医学化的行动。

研究视野狭窄。在统计分析的论文中,孕产医学化与网络成瘾医学化占了近一半。孕产医学化是将人的自然生命现象、历程纳入医学领域的医疗过程(虽然其中可能会涉及很多医学的问题)。除网瘾外,还有吸烟、吸毒等其他行为问题,却很少进入医学化的研究视野。此外,医学化现象还包括将轻微疾病或疾病征兆纳入医学领域并过度进行医学干预,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的医学治疗;性格内向的人被构建为社交障碍等;生活中盛行的美容、减肥亦可称之为一种医学化现象。这些都可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本文只是对医学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我国对医学化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未获得医务工作者对医学化现象的认同,临床研究很少;理论研究较单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受到社会、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加强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学者的协作,加强学科间合作交流,扩大研究视野和内容,结合中国的国情,促进医学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孕产医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孕产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孕产问答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