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Ⅲ、Ⅳ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05-21 03:58盛俊鹏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锥形半月板胫骨

王 伟,盛俊鹏,叶 严,周 全

胫骨平台SchatzkerⅢ、Ⅳ型骨折多伴有关节面的塌陷,随着医疗辅助检查的快速发展,对塌陷关节的认识也逐步提高,Rasmussen[1]认为,当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超过5 mm时,就具有绝对的手术指征。术中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牵拉作用,导致关节面暴露不完全,影响到关节面复位,术后远期可出现创伤性膝关节炎。王驭恺等[2]认为,解剖复位塌陷的关节面与术后因骨吸收导致再次塌陷,一直是手术处理的难点。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科室从2015年6月~2016年8月24例采用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Ⅳ型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4例,均为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年龄18~60岁,其中男15例,女9例;左侧膝12例,右侧膝10例,双侧膝2例;交通伤16例,跌伤8例;骨折Schatzker分型:Ⅲ型16例,Ⅳ型8例。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检查提示:胫骨平台中心性塌陷骨折,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患肢大腿上段绑扎止血带。以外侧平台骨折为例,采用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将膝关节外侧关节囊切开,显露胫骨平台中心塌陷部位;在塌陷中心前面即胫骨平台前方,使用手外科摆锯或者薄小的骨刀,行长约1.5 cm、宽1 cm的前宽后窄的锥形截骨块,骨块远端尽量保持与软组织相联;然后将锥形截骨块向远端翻转,即可以看到塌陷的关节面。将窄骨刀通过截骨处插入塌陷关节面向近端翘起,复位关节面平整,使骨刀下方形成骨空腔,使用自体骨或者异体骨植入填充。术中透视见关节面恢复平整后,将锥形骨块重新填回原来位置,外侧再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处理;探查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并行相应处理后,常规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对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同样操作。

1.3 术后处理 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 d开始进行患肢膝、踝关节伸屈锻炼;术后1个月复查见骨折线模糊后,开始主动锻炼;术后2个月可以扶拐活动;术后3个月视复查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弃拐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中23例获得术后随访,另1例因回黑龙江原籍而失去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复位,其中2例遗留<1 mm的关节塌陷,余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17 w,平均14.2 w。随访期间无创伤性膝关节炎、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膝关节最大屈曲度 104~130°,平均 118.5°。

典型病例:患者,男,26岁,车祸伤致右侧胫骨平台闭合性SchatzkerⅢ型骨折,采用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愈(图 1~6)。

3 讨论

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及Ⅳ型骨折多伴有平台中心性关节面塌陷,对于此类型骨折常采用后外侧平台切口进入,但因有血管神经穿行,肌肉软组织覆盖,显露外侧胫骨平台存在难度。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经腓骨颈截骨入路,将腓骨头连同半月板翻向上方,但由于创伤较大,该入路仍存在争议,主要用于劈裂塌陷较严重患者[3]。陆圣君等[4]也认为,该手术入路血管神经损伤风险高,内固定物放置空间小,二期进行内固定取出困难。故而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开窗复位法,使用顶棒进行塌陷关节面复位,但因操作及显露关节面的空间有限,容易出现植骨面积小及复位不佳[5]。同时因国人胫骨平台约有后倾10°角[6],严重影响术者术中从前向后观察塌陷关节面,进一步增加手术操作困难。

图1 ~6 典型病例右侧胫骨平台闭合性SchatzkerⅢ型骨折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科室采用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Ⅳ型骨折,其特点在于:(1)锥形截骨后,可以通过截骨部位清楚看到塌陷的关节面,增加术者手术视野;(2)锥形截骨后,截骨部位因消除了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术者可以使用骨刀轻松的翘起塌陷的关节面;(3)因锥形截骨后观察视野扩大,可以安全的将采用克氏针斜穿过塌陷的关节软骨面下,达到辅助固定的目的,解决了克氏针误入关节腔的危害;(4)锥形截骨块,因保留与软组织相联,术后出现截骨块吸收及不愈合的概率很小。

总结本组24例治疗体会,发现该手术方式能显著扩大手术视野,进而通过骨槽即能清楚的看到塌陷关节面,根据塌陷部位,能够轻松将骨刀插入塌陷部位软骨下面进行复位,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对关节面塌陷及复位有着积极治疗意义。该方法还可使其塌陷的关节面完全显露[7],当塌陷的关节面得到完全复位及填充自体骨或者异体骨后,即可形成稳定的支撑,对关节面的恢复及疼痛感缓解均有积极的意义[8]。同时该方法无需进行腓骨颈截骨处理,节约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本组23例随访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通过Rasmussen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术后活动度数,表现出良好的手术优势。

本组23例随访时间11~24个月,虽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不明确,需要继续收集资料。总之,采用锥形截骨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Ⅳ型骨折疗效确切,内固定稳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不错的手术选择方式。

猜你喜欢
锥形半月板胫骨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