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2019-05-21 15:01孔子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曾子子贡言行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评析】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不仁的表现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虚浮做作,认为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言语层面上。这表明,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阳奉阴违,做人要有踏实的态度和质朴的精神。而表面待人越是热情、说话越是动听的人越要警惕他的为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出理想人格。而自省,就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已经为当时的人们所怀疑。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构建理想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自省,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认识个人言行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曾子在这句话中提出了自省的三个方面——“忠”“信”“习”。忠的特点是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大儒朱熹所说的“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意思就是要对所有托自己办事的人都尽力把事情办好。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到了汉代以后,“忠”字的含义才逐渐局限为“忠君”。“信”的含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的意思是待人诚实不欺,在交朋友时能做到信任朋友。在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要说真话,要言而有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所谓“习”就是要求人们认真对待学业,学过的知识要保证能真正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就要经常复习,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住条件,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做事认真勤快,言语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总而言之,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种情况吧?”孔子说:“你呀,已经能从我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了。而且孔子非常欣赏能独立思考、有发散思维的学生,因为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不仅理解了孔子的观点,还能从这个观点出发联想到其他学习方法,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人心不易懂,所以容易产生误会或者矛盾,一旦发生矛盾,如果双方都责怪对方不理解自己,那么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只有主动去了解别人,才能让矛盾有化解的可能,才能使彼此的关系保持和谐。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在自述他修身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矩融合为一的阶段。在七十岁的时候,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几个特点:第一,他认识到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步登天,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强制自己去行善。这两点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說:“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在安心干的事,这样,这个人怎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这句话主要讨论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了解一个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了解他做事的目的和志向,全面观察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那么这个人的真面目就无所藏匿了。

8.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能只局限于某个方面的才能。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多面手,具备多样的才能,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应对各种困难,干出一番事业。

猜你喜欢
曾子子贡言行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曾子杀猪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