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提升小学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

2019-05-21 08:50孙铭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尊

孙铭蔚

[关键词]学校适应;自尊;公正世界信念;榜样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71-02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是在本地成长的孩子,还是因父母工作原因,跟随父母来到异地的儿童。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在学校表现良好,哪怕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能够适应学校最基本的生活。目前很多儿童都存在学校适应问题,他们或同伴关系不良、师生关系不好,或者是校园欺凌的发起者或受害者,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佳。那些本身性格软弱内向或者反抗性较强的儿童,学校适应不良会对其未来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面对学校适应不良,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导致问题激化。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应从家庭教育人手,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和改善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

学校适应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格构建、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一开始作为生物学概念是指生物为了生存在竞争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而形成特定性状的现象,适应是生物为了生存在遭遇压力情况下发生的一定适应变化的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适应”是一个双向过程,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不断地调节、改变自身来适应以及突破环境的变化或限制,与此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当环境指向学校的时候,即为学校适应。学校适应良好的儿童,能够积极地融入班集体当中,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暴力倾向和破坏倾向也较弱。而适应不良的儿童,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即软弱型和叛逆型。软弱型儿童在遭遇同伴孤立时,本能地退缩,因此受到老师的忽略,在腹背受敌的状态下,常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叛逆型儿童在遭遇不公事件的情况下,会产生敌对情绪,在校园里进行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通常会欺凌他人,不服从老师管理。以上两类儿童,都属于适应不良的儿童。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为适应不良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无心学习,家长们应及时给与关注,从儿童每天的表现以及与老师的沟通中,发现苗头,对症下药,防微杜渐。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維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三观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家长在此时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一、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

詹姆斯提出自尊是个体对于自己抱负所实现的程度的感受,认为成功与自尊是成正比的。我国学者辛自强则认为,自尊的高低影响了个体与社会建立的联系的程度大小,也影响了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识以及掌握能力。琚晓燕认为,在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中,自尊有着关键影响。马静等人利用自尊问卷、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等研究了自尊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得出自尊对于学校适应起到了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论。小学阶段,孩子刚刚进入真正的学习环境,面临学业压力,如果在学业上频频受挫,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同伴的重视,可能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和自尊水平都会因此下降。对低自尊的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努力做好某项家务活,并且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例如学习书法或者绘画,使儿童在内心认可自己,在学校的活动中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获得同伴的认可和老师的关注。家长要懂得另辟蹊径,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特点为其量身制定培养计划。当儿童自尊水平提高之后,会更好地融入集体;当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个被集体需要的人的时候,会激发其自尊和自信,也会推动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反过来又会增强儿童的自尊和自信。所以,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维护儿童的自尊,多给与表扬,即使在学业上并不出众的儿童,也可以在学校中获得高自尊,拥有良好的校园适应能力。长远来看,人才的种类是多样的,适应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易获得全面的发展,更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培养孩子的公正世界信念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Lerner首次提出公正世界信念,其核心理念为:“在这个公正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Dalbert提出其三个功能:“公正世界信念使个体相信他人以平等相待,而自身不会成为未知灾难的受害者;帮助个体形成直觉框架,以解释生活事件;公正世界信念代表着个体对自身责任的约束”。周雅颂在研究中表明,具有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拥有较好的学校社会适应,会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也会向着目标更好地前进;在性别上,男生较女生而言有较低的公正世界信念,且外化问题更多,可能是由于社会对于男女角色定位的不同导致的,同时公正世界信念对于内、外化问题都具有显著负相关,这与公正世界信念对学校适应的积极作用有关。很多有反社会行为的成年人,究其原因,往往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尤其是小学时期。小学四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思维的转变会导致儿童形成崭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如果一个儿童在学校里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自认为不公正的待遇),遭到同伴的欺负、老师的冷落,叛逆型儿童就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懦弱型儿童可能就此消沉。两种极端最终都会导致严重的学校适应不良。

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询问儿童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引导儿童主动讲出每天最开心的三件事和最难过或者最气愤的三件事,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如果发现是由于儿童本身认识世界和问题不够全面导致的,那么家长要进行及时的引导:一方面,要解除儿童委屈的心结;另一方面,可以引用中国经典故事,帮助儿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让儿童明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让自己获得更公正的对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男性更具有攻击力和易冲动,并且思维更容易产生盲点,所以,家长要格外关心男孩的情绪,家长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通过帮助孩子建立公正世界信念,培养其男子汉气概和胸怀。

三、家长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有不顺心、不如意之处,请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怨天尤人,让儿童形成命运无常、人生艰难的观念。一些父母喜欢在工作生活中,运用一些非正常手段去处理问题,那么也会让儿童觉得世界并不需要公平,不需要脚踏实地做人。同时,父母作为成年人,也不应该因为挫折郁郁不满或者对于任何事情都志在必得,导致儿童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不能接受挫折,不能接受失败。家长应该拥有一颗豁达的心,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公正世界信念,拥有健全人格,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自尊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巧用心理技术启迪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