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婚礼

2019-05-22 12:38李国华
金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婆姨新娘子新郎

◎文·图/李国华

板块邮箱:leiyanmaomao@126.com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去过许多地方,要说印象最深刻的,非陕北莫属。

2015年3月,我再次来到陕北。汽车行至延长县张家滩乡料子坪附近,忽听得山坳里传出锣鼓唢呐声,我们便循着声音找了过去。

原来,村里一户刘姓人家要嫁女子。据说新人是按照长辈意思,回老家举办传统婚礼。新娘子名叫刘慧玲,新郎官名叫焦文康,俩人大学毕业,一同在西安工作,论模样长相,真是郎才女貌。

陕北地区自古多民族杂居共处,陕北人允许异族联姻,但禁止同族、近亲通婚,民间素有“妗子不做婆”“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等说法。陕北人传统的嫁娶之事,很有特色。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按旧俗,喜事一般要大办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称“聚客”。当晚,吹手奏乐,喜事开始。第二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出发。出发前,要备好给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10个、猪肉1块、离母糕2块、清油半瓶、筷子一双、面粉一小包,另外还有“揣怀钱”“坠箱钱”和未交完的彩礼钱。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迎人婆姨居中,大队人马随后。路遇庙宇、村庄,或过河、转崾崄(黄土山崖拐弯处)时,须吹响长号等乐器。

此时,女方家也早已备好了嫁妆和酒饭,并由亲朋好友组成8个人的送亲队伍。迎亲队伍一到,女家院内设桌案,置烟酒,由女方总管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喜礼一一摆于桌案,谓之“表礼”。饭后,女方总管向迎亲领头人交待陪嫁之物,添“揣怀钱”“坠箱钱”,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男方。

一切就绪,准备起程。新娘换上新嫁衣,蒙上红盖头上轿,迎送婆姨则抢着上马,长号一鸣,吹手奏乐。迎送队伍以迎人婆姨为先,新娘居中,送人婆姨在后,浩浩荡荡出村。迎送队伍进得院门,新娘需由送亲领头人扶下马(或轿),由新郎为她揭开盖头。吹手在先,吹响长号,此谓“冲帐”; 另有一人手端一碗五谷,边撒边唱,此谓“撒帐”。新郎新娘踩着红毡进入洞房。一个小孩儿会为新娘子端上洗脸水,新娘须给少许钱,以示酬谢。新娘上炕,将炕席四角所压之物(针线、核桃、红枣、钱币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然后静坐前炕。

随后,送亲队伍开席,吃“八碗”(多为大鱼大肉)。新郎敬酒施礼,送亲领头人报以红包,谓之“折席口”。

席毕,举行上头仪式。一般由姐姐或姑姑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将二人头发拢在一起,边梳边唱:

一木梳青丝云遮月,二木梳两人喜结缘。三木梳夫妇常和气,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好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子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冒:意即不用看,笔者注)铰的。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天作良缘配好的,夫妻恩爱一辈子。

唱完,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放进自己衣兜。紧接着,主持人还要将新娘头发盘成发髻,寓意结发夫妻白头到老。

随后,姐夫、姑父以及“拜识”(结拜兄弟)们还要“骚房”(闹房)。闹房毕,由婆母将“儿女馍”从窗外投进窑里,意思是盼望早日抱孙子。这一夜,洞房灯光应彻夜不熄。

第三天清晨,小两口要吃儿女扁食(饺子),饭后举行“拜人” “亮箱”及见婆婆仪式。当日,新娘子还要“回门”,新郎必须带上认亲礼品一同前往。至此,婚礼圆满告成。

较之从前,如今的婚俗已经大大简化了,但刘、焦两家人还是尽力把婚礼办得红火又体面。

焦文康、刘慧玲的婚礼,我们只跟拍了一天。当我们到达新娘家时,已是上午十点多了,新郎官和他的迎亲队伍早已到达。新郎官儿是骑着一匹白马来的。从延安请来的婚庆班子,充当了迎亲队伍的主力。

刘家窑前院子里热闹非凡。按陕北风俗,凡有喜事,喜主家必大宴宾客,婚礼办得咋样,首先得靠亲友们的舌尖儿来检验。就地搭起的灶房里,两口大铁锅开足火力不断烹饪出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宾客们高举酒杯大快朵颐,酒喝到兴头上,便有人高声划起拳来。

这时,新娘子正由几位伴娘陪着,在窑洞里更衣化妆。化好妆,由新娘的姑姑为新娘蒙上红盖头,准备上花轿了。新娘子一上轿,就意味着要长久离开从小生长的娘家,新娘子难免要抹上一番眼泪。

吉时一到,窑洞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悠扬的唢呐声再次响彻山坳。新娘上轿,新郎上马, 送亲车队一路吹吹打打到达焦村村口。听到迎亲的鞭炮烟花连声炸响,队伍停下,新郎下马,新娘下轿,早就等候多时的迎亲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载歌载舞,为一对新人引路,来到新人的洞房。

洞房内外,亲朋好友喜气洋洋。迎亲的喜馍馍、喜酒、喜糖一拨接一拨地被送到屋里。喜公公被描成了大花脸,被村里的年轻后生们簇拥着,举上花伞又唱又跳;同样被描成花脸猫的喜婆婆,把玩具娃娃递到新过门的儿媳妇手中,为她送上祝福,期盼着来年能抱上孙子孙女。新媳妇头一回来到婆家的炕头上,有些仪式是必不可少的:两位女长辈用两把崭新的红梳子,将一对新人的头发连在一起,这就是“夫妻结发”。

送亲任务完成,迎新才刚刚开始。下午四时许,新媳妇再次端端正正坐上花轿,来到焦村文化广场,举行正式的婚礼仪式。婚庆礼仪班子早已布置好舞台,调试好音响设备,营造好喜庆气氛。

随着鞭炮声、音乐声再次响起,婚礼庆典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的节目,就跟我们在城里看到的大同小异了。

文化广场旁边的村委会伙房里,五六个大厨在忙碌着,早已蒸好了几十笼屉白馍,备好了几十桌酒菜,规模盛大的婚宴随即开席。也许多年以后,这场热闹的婚礼留给乡亲们的印象,首先还要从舌尖儿开始回味……

掌灯时分,一大群年轻后生簇拥着一对新人回到新居,准备“闹房”。我和几位伙伴们,告别了新郎新娘喜公公喜婆婆,返回延川县城。出门一周,也许有些想家了,望着东边山梁上将圆的月亮,几个汉子不约而同吼起了信天游:

上一道那个坡坡哎呦呦下一道梁,

想起我的那个小妹妹哎呦呦好心慌……

猜你喜欢
婆姨新娘子新郎
新郎与新狼
大山舅舅结婚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谵语
路遇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笑一笑》
《笑一笑》
我是新郎
新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