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价

2019-05-23 10:01陈若虹
绿色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种重点保护大鹏

张 姣,余 传,陈若虹

(1.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1 区位和范围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6.22 km2,北侧与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马峦山郊野公园和三洲田森林公园相接,东南侧与深圳市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相接。包括排牙山和笔架山山地森林、南澳山地森林、马峦山部分山地森林、葵涌坝光银叶树红树林湿地、南澳东涌红树林湿地、西涌香蒲桃林等。

2 调查方法

野生动物活动能力较强,其种类与数量又具有季节变化、时空波动等特点。调查组于2018年7~12月,对境内进行了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在野外调查时常采用不定样宽样带法,爬行动物调查主要采用常规路线调查,同时辅以样带法、访问法和专项调查法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据本次初步调查和统计,深圳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5目79科236种。其中,两栖纲2目8科19种,爬行纲2目16科42种,鸟纲15目43科152种,哺乳纲6目12科23种。包含中国特有种1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三有保护”等级物种145种,IUCN列为受胁物种6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受胁物种14种,列入CITES附录Ⅰ2种,列入附录Ⅱ17种。

3.2 物种组成

3.2.1 两栖动物

两栖纲以无尾目为主,有尾目仅香港瘰螈一种,占两栖类总物种数的5%。无尾目共有7科18种,其中叉舌蛙科和姬蛙科多样性最高,分别是4种(占21%)和6种(占32%);蛙科有3种,占两栖类总物种数的16%;角蟾科2种,占两栖类总物种数的11%,蟾蜍科、雨蛙科和树蛙科均仅记录一种,各占两栖类总物种数的5%。

3.2.2 爬行动物

爬行纲以有鳞目为主,共有13科38种,其中蜥蜴亚目4科13种,蛇亚目有9科25种。而龟鳖目仅有3科3种,平胸龟科、地龟科和池龟科各一种,各占爬行类总数的2%。

蜥蜴亚目中,石龙子科和壁虎科多样性最高,分别有7种和4种,分别占爬行类总物种数的17%和10%,蜥蜴科和鬣蜥科均仅记录一种,各占爬行类总物种数的2%;蛇亚目中,游蛇科多样性最高,共有14种,占爬行类总物种数的34%,其次是眼镜蛇科和水蛇科,分别占爬行类总物种数的7%和5%,而盲蛇科、蚺科、闪皮蛇科、钝头蛇科、蝰科和鳗形蛇科,均仅记录一种,各占爬行类总物种数的2%。

3.2.3 鸟类

鸟纲以林鸟为主,鸫科和莺科多样性最高,分别是15种和12种,分别占鸟纲总物种数的9.9%和7.9%;鸟类中,有20种水鸟,占鸟类总数的13.2%。其中,岩鹭(Egrettasacra)、灰尾漂鹬(Heteroscelusbrevipes)和黑枕燕鸥(Sternasumatrana)是滨海鸟类。

3.2.4 哺乳动物

哺乳纲动物共有6目12科23种,其中,啮齿目的豪猪科和鼠科分别有1种和3种,分别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5%和13%;猬形目和鼩形目均只有1科1种,即猬形目猬科的普通刺猬和鼩形目鼩鼱科的臭鼩,分别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4%;翼手目有4科11种,其中蝙蝠科是多样性水平最高的类群,共有6种,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26%,而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各有2种,各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9%,狐蝠科仅1种,即犬蝠,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4%;食肉目有3科5种,其中鼬科和灵猫科均有2种,各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9%,猫科仅1种,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4%;偶蹄目仅有1科1种,即野猪,占哺乳纲总物种数的4%。

4 自然资源评价

4.1 特有性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中国特有种13种,占该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的5.1%。其中,两栖类5种,占保护区两栖类的26.3%,分别是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hongkongensis)、刘氏掌突蟾(Leptolalaxlaui)、短肢角蟾(Megophrysbrachykolos)、白刺湍蛙(Amolopsalbispinus)和小棘蛙(Quasipaaexilispinosa);中国特有爬行类7种,占保护区爬行动物的17.1%,分别是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中国壁虎(Gekkochinensis),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incognitus)、中国棱蜥(Tropidophorussinicus)、福清白环蛇(Lycodonfutsingensis),广东颈槽蛇(Rhabdophisguangdongensis)、深圳后棱蛇(Opisthotropisshenzhenensis)和香港后棱蛇(Opisthotropisandersonii);鸟类和哺乳类无中国特有种。

4.2 稀有性

4.2.1 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占该保护区脊椎动物的8.9%。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蟒蛇(Pythonbivittatus);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包括虎纹蛙(Hoplobatrachusrugulosus)、大壁虎(Gekkogecko)、三线闭壳龟、岩鹭、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黑翅鸢(Elanuscaeruleus)、黑鸢(Milvusmigrans)、蛇雕(Spilornischeela)、凤头鹰(Accipitertrivirgatus)、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普通鵟(Buteojaponicus)、红隼(Falcotinnunculus)、游隼(F.peregrinus)、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小鸦鹃(C.bengalensis)、领角鸮(Otuslettia)、红角鸮(O.suni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

4.2.2 三有动物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中,白刺湍蛙(新种)、刘氏掌突蟾(新种)、深圳后棱蛇(新种)、广东颈槽蛇(新种)和福清白环蛇(复活种)、红耳龟(入侵种)共5个物种未被纳入三有名录。除去21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211种陆生脊椎动物中,共有“三有保护”等级物种145种,占68.7%。其中两栖类12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类7种。

4.2.3 珍稀濒危物种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中,6种被IUCN列为受胁物种。其中,极危等级(CR)物种2种,为蟒蛇和三线闭壳龟;濒危等级(EN)物种2种,短肢角蟾和平胸龟;易危等级(VU)物种2种,均为两栖动物,为小棘蛙和棘胸蛙(Quasipaaspinose)。

14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受胁物种。其中,极危等级(CR)物种2种,蟒蛇与三线闭壳龟;濒危等级(EN)物种2种,为平胸龟和大壁虎;易危等级(VU)物种10种,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4种,哺乳类3种。

猜你喜欢
新种重点保护大鹏
一株分离自四川温泉的嗜热鞘丝藻新种鉴定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看图纸
新墨西哥州发现暴龙新种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重点保护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