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帽子韩”传统戏帽技艺的守护人

2019-05-24 08:20文图李光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期
关键词:道工序小利秦腔

文图 / 李光

非遗

10年前,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曾引起轰动,剧中至尊宝帅气的长衫和紫霞仙子翩翩的彩裙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些精美的服饰均出自人称“关中帽子韩”的戏帽制做艺人韩小利之手。

在西安都城隍庙旁的建华东巷深处,韩小利这间15平米的制帽作坊显得毫不起眼,采光不佳的小屋里堆满了彩布、纸板、铁丝等材料,一只高50厘米的小方桌作为工作台摆在靠门口处,“我在这里干了20多年,虽说条件不行,但干顺了也就不想再搬家了。”

55岁的韩小利原籍临潼,出身制帽世家,父亲是陕西制帽名家韩炳杰。15岁随父学艺的他在严格的家传授艺下,系统地掌握了“古装头饰”“戏曲头饰”“社火头饰”等传统帽饰的制作方法,尤其对秦腔戏曲帽饰的制作技艺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能够技法纯熟地制做出100多种秦腔帽饰,其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秦腔剧目。韩小利制作的戏帽子从技法到用料严格遵从传统工艺,一顶帽子从下料到制成需经过30多道工序,费时半个多月,每一顶制作完成的帽子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已有百余顶戏帽被国内博物馆和海外研究机构收藏。

秦腔戏帽工艺复杂,从最初的画样、刻版、塑形到后期的沥粉、贴金、点翠等需经过30道工序,每一个配件都用铁丝包边,以增加强度和方便塑形,铁丝包边最费工时,韩小利要将裹上油纸的铁丝沿着配件花饰边沿一点一点弯制成型,再粘上去,给柔软的纸板花饰加上一条铁筋,然后再覆盖一层蜡纸,贴上彩绸,将铁丝掩饰起来。由于表面看不到铁丝,一些人就偷工减料去掉这道工序,而韩小利一直坚持完整地施行这道工序,他表示不加铁丝的帽子寿命不及正品的十分之一,使用一两年就坏掉了。

手工戏帽制作过程中有许多秘不外传的关键工艺,“淋粉”是其中之一,所谓“淋粉”,就是用粉包将胶粉物质挤压在帽饰上,塑造立体花纹,是戏帽制作中的一道关键工艺,“花型要流畅清晰,不能打磕绊,要趁胶粉凝固之前全部淋上去,力度的掌握全凭手感,没有三五年的锻炼干不了这活。”韩小利表示胶粉的配制很复杂,属于家族秘密,一家人中只有一两人知道。

韩氏戏帽子的特点是华丽精致,上色不用任何颜料,依靠点翠和贴绸完成,天然羽毛、金箔和丝绸拼出的颜色鲜艳悦目、质感强烈,使用数十年不会掉色。韩小利认为帽子好不好关键看细节,沥粉的转折,配件的接口,贴金的严合,点翠的套边等等,一下就比出高低了。

手工制帽效率很低,韩小利制做一只戏帽子大约耗时15天,售价1000元左右,除去材料成本后所得有限,“这东西利润太低,不能停工,我一年四季都在作坊里忙,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表示,制做戏帽子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想发财根本没可能。“我家兄妹6人,都跟我父亲学过做戏帽,只有我一人坚持到现在。”

随着当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人们审美兴趣的改变,传统戏曲逐渐走向衰落,演出市场日趋萎缩,相当数量的专业剧团和民间戏班入不敷出,“以前一笔订单可接到二三十只帽子,现在不行了,一单只有三两只。”

尽管处境艰难,韩小利从未有过改行的打算,“秦腔是咱陕西文化的魂,消失不了,手工戏装、戏帽这块还是有一定需求的。”而促使他坚持下去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自己肩负着韩氏戏帽技艺的传承责任,“戏帽这一行依靠口授传艺,没有形成文字,我如果停手,就会‘人去艺失’,愧对先人。”眼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能吃苦的年轻人跟他学艺,让戏帽制作这一传统而小众的手艺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道工序小利秦腔
“瓷中君子”诞生记
例析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四个途径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修铁链
机密
进城记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我请你吃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