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校园信息传播分析

2019-05-24 14:21吴雪纯张苗苗董一琦任杰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微信大学生

吴雪纯 张苗苗 董一琦 任杰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本校为样板采集数据,针对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微信公众号信息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结构及特征、传播信息类型进行研究,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更符合大学生口味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信息;影响因素

微信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应运而生的一个社交工具,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更是被广泛应用。目前,微信平台已成为高校新闻传播、舆情演变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群体事件舆论引导、信息管理的主要阵地。“微信生活—微信文化”已在大学校园呈燎原之势,将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笔者在兰州交通大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数据,参与学生525人。分析数据得出76.19%的同学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号、61.9%的同学关注量达到10个及以上、90.48%的同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是为了掌握最新资讯、获取有用信息。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号订阅情况、微信信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作用。

1 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结构及特征

微信公众号主要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微信公众号的类型根据其传播的信息而论,有商品买卖、教育知识、娱乐生活等。为深入研究微信舆论的传播机制和特点,建立微信舆论爆发应急预案,及时把握控制舆论传播的关键时机,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必须深入调查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类型、结构及特征。

1.1 信息传播内容

公众号的信息种类分为:文学、金融财经、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科技互联网、教育培训、艺术文化、其他。从校园运营上来看,单纯基于信息领域划分,很难确定什么信息是大学生所需要的,所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大学生的需求种类入手,反过来定义信息种类。大学生的需求分为大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两种:大众化需求指的是学生不受学生身份的限制,只是作为社会人而具有的需求;而个性化需求指的是大学生在身处特定的校园环境和自身学业发展下的特定需要。依据这两个角度看,人普遍需求中,大学生有的是:获得新鲜资讯的需求,学习通用技能的需求,如沟通、阅读技巧等;情绪性信息,指的是善于抓住人共情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类文章。

(1)资讯信息又分为专业信息资讯和大众热点资讯:从特定的目标领域出发,指向特定结果的信息寻找,就是专业信息咨询。而大众化娱乐信息,指的是世界上随机发生的热点信息,再被媒体收集加工,吸引眼球的刺激性信息。

(2)学习通用性技能信息又分为社交性技能和事务性技能:在进行项目商讨的时候,如何与人有效地沟通,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言行得体,让人如沐春风,这些都属于通用社交技能;事务性技能,指的是处理事务的技能技巧,譬如怎样用Excel的附带函数解决问题,怎样快速阅读等,这些处理具体事物的方法,就属于事务性技术。

(3)情绪性信息,又分为流向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种:流向导向型的情绪信息以让读者转发、点赞、阅读为目的,调动人的情绪,从而激发人的正义感、归属感、恐惧感等。消费型的情绪信息以诱导读者消费为主,一般通过故事或热点事件,调动人的需求,进而促进人产生消费欲望。

1.2 信息传播结构

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结构多种多样,现仅讨论校园内信息传播结构。在校园内,学院、社团、学生会、班级等在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具有信息分享行为,而其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校党委、团委、班级、宿舍、以及同一地域的学生之间通过扫码关注、信息分享,促进了信息的传播[1]。

(1)以人际交往为对象,依据数据发现,学生更注重于QQ好友、手机通讯录等熟人为主的圈子,更着力于强关系链之间的“点对点”精准沟通和舆情信息分享[2]。微信的这种熟人关系使得朋友圈内信息的受众群体的身份立场类似,接受度高,流动的舆论信息重复度更高,到达率与转发率也增加。

(2)基于公众号类型调查,高校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微信公众平台,如高校内部正式机构和经组织认证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社团、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和各二级院系负责运营的公众号。

(3)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地域上。同一高校内,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往往帶有重复性,在一定人数范围内传播,同一学院、班级、宿舍的同学传播同一信息的可能性极高,信息传播重复且交叉。

1.3 信息特征

从已有数据中有效分析在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包括公众号信息推送的特点、大学生关注及使用时间、使用时长、浏览内容、关注原因等,进一步得出大学生频繁使用的微信公众号信息特征。经调查,学生对于一些官方权威的公众号关注度不高,转发量更少,反而倾向于民间公众号。

(1)以学生关注情况来看,33.33%的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为15个以上,关注的公众号类型主要为学校官方运营的公众号及其他媒体运营的公众号。大学生所订阅的微信公众号71%与新闻资讯、休闲娱乐相关,29%与学习相关;73.2%的学生订阅民间公众号数目多于官方微信公众号数目。由此可见,大学生微信公众号订阅偏好呈明显“去权威化”和“去中心化”特征[3]。

(2)根据时间而论,样本学生中使用公众号一年以上的占76.19%,57.14%的学生使用频率一般为一周3~4次,其中61.9%学生每次使用时长基本达到10 min以上。阅读公众号的时间主要分布在中午午休和晚上睡觉前,各占42.86%。由此可以得出,微信公众号更新内容的最佳时间段:每周3~4次,集中在午、晚休前半小时更新。

(3)基于关注动因分析,52.38%的同学是根据个人偏好来关注微信公众号,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经常分享转发其内容;38.1%的同学是因为朋友、学校、学生组织要求或需要而关注某个公众号,这种情况下该公众号的被浏览次数普遍很低;9.52%的学生关注公众号的原因是该公众号中出现的某一条使其愉悦。

2 校园微信信息传播分析

当代“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喜欢分享和传递信息,是校园微信舆情传播的主力军,对校园新闻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是朋友圈简单发布后,相关信息几经关注和转发,可在微信用户中呈几何倍数传播[4]。

2.1 地域导向性

西北地区学生对科技发展、创造发明的兴趣普遍比南方学生的低,他们更关注学习书面知识等。

基于地区发展因素来讲,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南方落后,科技创新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与西北地区学生相比,南方地区机遇更多,学生可以接触更多前沿事物,眼界更为广阔。

依据信息分享行为,南方地区学生比北方地区学生更喜欢出去旅游,南方地区中61.9%的学生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有相同想法的人便能看到去过该地的人所分享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面向大众的特性把使用同一信息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微信信息传播的地域导向性。

2.2 消息导向性

大学生活复杂多样,恰如一个微型社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多种多样。而大学中微信公众平台种类繁多,信息多样,基本上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按大学生的主要消息类型,有以下几种。

(1)学习类,包含艺术文学、科技创新、技能培训等。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不同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圈子里传播,同一微信公众号在需要该类信息的人之间产生共享。

(2)生活类,有购物、饮食、旅游等。如今每个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将自己获得的且认为可靠的消息转发给微信好友,此信息在有这方面需要的用户之间进行传播。

(3)社会类,有新闻资讯、时事政治等。现如今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借助微信获得信息,除此之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分享给想要分享的另一个用户或者转发到朋友圈,信息在圈子里进行传播。

(4)娱乐类,有明星八卦、各地旅游资讯等。经笔者调查,娱乐类的消息在用户之间传播得更快、更远,而这类信息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3 人际关系导向性

大学生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微信公众号信息的传播。

(1)传播范围。大学生的微信好友数量直接影响微信信息的有效分享次数。学生喜欢转发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更喜欢留言评论,和他人互动。

(2)传播速度。微信具有即时通信的功能。它的这种特点大大提高了信息在用户之间的传播速度,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接收、分享消息。

(3)可信度。根据CNNIC的调查数据,在被调查者中,65.80%在个人微信中填写真实所在地区,46.61%使用真实姓名,35.34%使用真实头像,仅有15.14%的微信用户在个人微信中不使用真实资料。

4 结语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为使校园微信公众号更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浏览,微信推送需考虑以下几点:推送次数及时间,微信推送每周3~4次为佳,每次主要集中在中午或晚上;推送内容要紧贴大学生活,推送时要考虑南北地域差异;公众号内要设置精彩的文章标题,有趣搞笑的文章,会促使学生与微信好友进行分享;微信公众号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扫描二维码的时候,会担心个人的信息泄露,当要点击某些链接时,会害怕是否为病毒。所以,在这类问题上,还需谨慎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5(7):5-9.

[2]万金城.高校校园“微信平台”的舆情传播探究[J].新闻与写作,2014(8):102-104.

[3]邓勤勤.高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号订阅情况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5):32-34.

[4]傅平,孟薇.大学生微信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4):105-11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微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