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的“三根支柱”

2019-05-25 00:55沈荣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阳光道德生命

沈荣

我们学校实施“阳光教育”,其原因一是因为学校的前身是“阳光实验小学”,实施“阳光教育”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二是因为我们认定“阳光”与“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对应关系。我们看,阳光普照大地,教育应该大爱无疆;阳光带来明亮,教育应该朝向美好;阳光七彩相融,教育应该整体协同;阳光传递温暖,教育应该渗透情感;阳光顺应自然,教育应该遵循规律;阳光激活万物,教育应该唤醒生命;阳光为万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教育应该为生命成长提供核心素养……很显然,“阳光教育”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比喻,前者是后者的代名词,实施“阳光教育”的实质是对“理想教育”的追寻与探索。

整体来说,我校撑起“阳光教育”大厦的支柱主要有以下三根。

一、发展阳光教师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实施阳光教育的关键当然是发展阳光教师。如何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厘定了教师发展的三级目标:让学生喜欢一让自己幸福一让学校铭记。它就镌刻在教师会议求真厅的墙壁上,时时提醒着、引领着教师拾级而上。二是撰写了教师誓词,全文如下:

阳光立人是我的核心使命;学生成长是我的最高荣誉。我要以太阳为师,朝向明亮,顺应自然,通过温暖的方式,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我要在“爱”与“责任”的指引下,用全部的智慧和汗水,为每一个学生,守护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

通过一次次的郑重宣誓,引领大家牢记职责、探索教育、永远怀着谦逊的态度学做教师。

2.日常激发

年初,新学期开启之际,学校举行“生命叙事”活动,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故事,引领全体教师用爱心、智慧与坚持书写教育生命传奇。年中,教师节到来之时,学校举行“生命表彰”活动,树立典型、赞美先进,以一群生命感召另一群生命。单周,在校务会议上,我们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为你点赞”“美人美篇”“一缕阳光”三条路径宣传榜样教师。我们相信:榜样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给别人做榜样的地方;通过互为榜样,人人都能成为榜样!双周,举行“求真论坛”,通过“品味”“聆听”“主张”这三个板块,拓宽生活视野,增加文化学识,引导教师炼制与践行自己的教育主张,并通过展示交流相互影响、携手共进。

3.研究助力

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学校举行“阳光教学研究月”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名师讲课、校长示范、骨干展示、组内请课等方式,在一整段的时间内全体教师聚焦“阳光课堂”建设。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坚持实施“魔课”机制,通过“摩课一磨课一魔课”的循环反复的过程,观摩名师、模仿名师、打磨自己,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有魅力的课堂。转型研究方式,持续推进“微研究”“实证研究”“长时段研究”等,并及时总结、转化,使科研成果真正成为教学生产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研发阳光课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阳光课程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其图谱如下:

很显然,阳光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十大关键能力的阳光学生。课程内容划为七大领域:立德修身、文化阅读、思维发展、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生命健康、综合实践。每个领域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个层级。需要强调的是,后者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前者的整合、补充、深化、拓展,并指向同一目标。对应七大领域,学校研制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依次为:美德星、阅读星、智慧星、创造星、艺术星、运动星、实践星。

三、创造阳光生活

学校文化是办学思想理念与教育生活方式的共同体,缺了后者的学校文化仅仅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文字符号。观察一所学校是否有文化以及有怎样的文化,固然要考查这所学校的课程研发,但最直观的标志应该是观察这所学校有怎样的学习生活。事实上,课程研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创造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另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显然是指生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涵养一种人的身心特征。世界各地的人群特征差异那么大,原因固然多方面,但“水土”的不同即生活方式的不同应该是主要的。这样的道理迁移到学校,同样适用。因此,完全可以断定:有怎样的学校生活,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阳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唤醒每一个生命的潜能”,那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创造丰富多彩的“阳光生活”就是达成这一宗旨的重要路径,甚至是唯一路径。这里所指的“阳光生活”主要包括道德生活、阅读生活、运动生活、艺术生活、科技生活、社团生活、展示生活等七个方面,每一种生活的目的都分别指向相应的生命潜能的激活与生长。

例如,道德生活,學校从“每天”“每周”“每月”三个层面展开。每天的道德生活按照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设计了“一日阳光生活标准”,包括从“上学”到“散学”的12个项目,以及相应的36个要素。如第一个项目是“上学”,其相应的要素是“衣冠整洁”“准时到校”“主动问候”。通过自我对照、检查评比等方式,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每周的道德生活主题由学生成长中心依据上述的每天道德生活和下述的每月道德生活确定,并选择一个班级在周一的“向日会”上展示,发出倡议、引领实施。每月的道德生活,又称为“一月一德”,主题由学校在年初拟定,如2018年的主题分别是:1月,欣赏;2月,节约;3月,公益;4月,追思;5月,劳动;6月,感恩;7月,规则;8月,交往;9月,求知;10月,爱国;11月,法治;12月,坚持。每月道德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同时,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八礼四仪”“道德与法治”等内容融入其中,为了生活育德,在生活中育德,通过生活育德,以此彻底结束学生的道德生长与实际生活的分离状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丰富多彩的道德生活中激活学生的德性潜能,涵养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

上述的三根支柱,第一根指向阳光教育文化建设的主体,回答了“谁来建设”的问题。第二根指向阳光教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回答了“建设什么”的问题。第三根指向阳光教育文化建设的方式,回答了“怎么建设”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让我们确信,在办学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同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否则,所谓的学校文化恐怕只能徒有其表,或者根本就不能称其为文化。

猜你喜欢
阳光道德生命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