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营医院2012-2017年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019-05-27 07:41臧芝红
中国医院 2019年5期
关键词:床位数床位医师

■ 臧芝红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并确定了“2020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发展目标。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完善和落实的具体措施,消除阻碍民营医院发展的障碍,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本文针对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的发展状况进性研究,并针对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北京市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北京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简编、北京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等。根据可查阅的资料,北京市民营医院的统计资料始于2012年,故本文的研究资料为2012-2017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检索了CNKI、万方、维普等主要数据库,使用了百度文库、搜狗学术、相关政策研究机构网站的数据,对查阅到的文献进行梳理与比较,对民营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

1.2.2 统计分析法。对获得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对民营医院的基本情况如医院数量、医院规模、医技人员、医疗服务等进行研究,并比较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差异。

2 结果

2.1 出台相关政策

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北京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对部分政策做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2012年以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京18条”)和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社会办医的纲领性文件,相关委办局则先后出台若干个配套文件,着力改善社会办医环境,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详见表1。

2.2 医院数量和床位情况

经查阅文献可知,2012年北京市有339所民营医院,有2所医院成立于1953年,2001年以前只有46所医院,200l-2012年成立272所。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民营医院的数量达到480所,占医院总数的65.57%,5年间增长了9.81%。民营医院的实有床位数从2012年的16 272张,增长到2017年的26 674张,实有床位数占比从2012年的17.57%增长到2017年的23.49%,增长幅度为5.92%,远远低于民营医院数量的增长速度。详见表2。

2.3 人力资源情况

从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和注册护士人数来看,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的占比在逐年增加,分别从10.61%和10.86%增长到18.28%和15.72%,但是与床位数的占比相比,这两项指标的占比偏低。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为13 510人,占比18.28%;注册护士人数为16001人,占比15.72%。与床位数占比23.49%相比,分别低5.2个百分点和7.77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1 2012-2017年北京市出台的关于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政策

表2 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及公立医院数量和床位情况

表3 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及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情况

2.4 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从诊疗人次看,北京市民营医院从2012年的1156.7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935.5万人,占比从2012年的8.71%增加到2017年的12.04%,5年间增长了3.33%。从出院人5年间一直在10.5天左右。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则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1.4天下降到2017年的9.3天,表明公立医院在新医改政策执行方面取得成效,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床位使用率来看,民营医院一直保持在53%左右,在2017年达到55.55%,公立医院一直保持在89%左右。这说明民营医院在平均住院日没有明显缩短的情况下,床位使用率也没有明显增加,床位负荷一直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公立医院则在平均住院日下降的情况下,床位使用率一直没有明显下降,表明公立医院工作负荷较重的现象没有改善。从医师数看,北京市民营医院从2012年的20.6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40.1万人次,占比从2012年的8.07%增长到2017年的10.86%,5年间增长了2.79%。由此可以看出,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占比既低于实有床位数占比,也低于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占比。因此,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方面,虽然公立医院数量占比为34.43%,实有床位数占比为76.51%,但是公立医院提供了90%左右的服务,民营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详见表4。

2.5 医疗服务效率情况

从平均住院日来看,北京市民营医院人均负担诊疗人次看,民营医院从2012年的6.6人次下降到2017年的6.1人次,公立医院从2012年的10.9人次下降到2017年的10.6人次。从医师人均负担诊疗床日看,民营医院一直为1床日,公立医院从2012年的1.7床日下降到2017年的1.6床日,降低了0.1床日。但是从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对比来看,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差距较大,民营医院的医师人均负担诊疗人次和人均负担诊疗床日明显低于公立医院的水平。详见表5。

表4 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及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情况

表5 2012-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情况

3 讨论与建议

3.1 提高民营医院服务能力与效率,营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非公立医院承担30%的服务量。2012年以来,随着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北京市民营医院发展迅速,绝对数量和比例都超过了公立医院。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数量达到480所,占医院总数的65.57%,高于全国民营医院占比60.04%的水平,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办医的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总诊疗人次占比12.04%,出院人数占比10.86%,提供的服务量偏少,市场占有率偏低,服务能力远远滞后于医疗机构的发展速度。因此,民营医院的发展应首先“激活存量,改进增量”,提高现有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2]。在纳入医保定点、等级评审、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税收征收等方面营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3.2 民营医院应发挥专科特色,与公立医院形成优势互补格局

与公立医院相比,2017年北京市民营医院的实有床位数占比为23.49%,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为18.28%,注册护士占比为15.72%,但床位使用率只有55.55%,将近一半的床位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北京市民营医院规模普遍较小,难以与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2012年,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3]。因此,民营医院应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专科特色,根据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实行大专科小综合,形成局部优势,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优势互补[4]。在特需服务领域,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限制,鼓励民营医院提供基本医疗之外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形成有益的市场竞争格局。

3.3 民营医院应加强经营管理,积极参与分级诊疗

新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而民营医院改变不明显。2017年,从平均住院日看,北京市公立医院的为9.3天,民营医院为10.5天;从医师人均负担诊疗人次看,公立医院为10.6人,民营医院为6.1人;从床位使用率看,公立医院为89.74%,民营医院为55.55%,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因此,民营医院急需转变经营理念,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严格遵守执业操守,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5]。同时,民营医院也应积极参与到医联体建设中,通过组建地域性医联体和跨区域专科性医联体,与公立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远程诊疗等领域广泛合作,共同培养和提高专科医师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6]。

猜你喜欢
床位数床位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中国医师节》
嘻哈段子铺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