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27 07:34杨穗惠张顺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微课微信教学模式

袁 凯 杨穗惠 梁 德 张顺聪*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临床学科,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复杂、名字概念抽象专业,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翻转课堂定义为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倒置,试图让课堂上获取专业知识的授课部分前置到了课堂前,而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入、问题探讨方式及解决策略放在课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作为当今最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微信工具具有沟通便捷、简单和信息传播量大等特点,将微信平台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进一步结合微课的制作推广,力争能培养出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善于学习分析、临床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本研究基于微课和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两微一翻)引入到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骨伤班学生65人作为教学对象,其中男生35人,女生30人,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4人,应用基于微信-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31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男21人,女13人;平均年龄21.07岁。对照组男14人,女17人;平均年龄21.05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医学教育背景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微信-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 上课前由主讲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考察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PPT演示解剖学、理论、手术和操作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上课的核心内容录制成视频,制作成“微课形式”,在每段视频开始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并围绕问题进行展开重点讲授,突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上课前10天将该视频共享到微信平台,告知班级学生认真学习视频相关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学校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或在班级群内讨论交流问题,最后对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个解答。继续进一步将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归纳总结,待上课时与任课教师互动交流探讨,课堂上由主讲教师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疑惑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并选取典型临床病例资料,模拟一线临床工作状态,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要点,贴合临床。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留出充裕时间给学生互动讨论分析,也可以每4~5人为1组,共同研究讨论,主讲教师视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图 1)。

图1 微信-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1.2.2 传统教学组 课前10天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讲义共享给学生,告知学生结合讲义内容提前预习相关内容,课堂上主要以传统理论讲解、模拟问诊、学生实践为主进行专业知识讲授。

1.3 评价指标 课程结束后,由课题组工作人员(非上课老师)根据上课大纲内容,出具专业考核题目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病例分析考核,并给予评分,计算平均分数。再由专人发放调查反馈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分析调查学生对本次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观满意程度和专业兴趣培养帮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得出的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样本间t检验和独立样本 х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将2组学生理论考核得分、临床技能得分和病例分析得分及总分4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组四项调查指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理论知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3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2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得分、病例分析得分及总分比较(x±s,分)

2.2 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和专业兴趣培养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设计模式的满意程度(91.18%)高于传统教学组(64.52%),实验组的学生对专业兴趣培养的程度(88.3%)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70.97%),且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2组对教学模式的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人数(%)]

表3 2组对专业兴趣培养的主观评价帮助程度调查比较[人数(%)]

3 讨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突出讲究“实战性”的综合临床学科,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临床操作的重点内容。临床医学生在获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熟知中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中医骨伤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践技能的锻炼[2]。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向式灌输的弊端(填鸭式教学),学生习惯被动地遵循教师的讲授课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师生间缺乏互动,长期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思维思考问题,容易遗忘学到的知识,并且学习热情不高,最终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后容易产生情绪懈怠感。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笔者在平时临床带教过程中,体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医骨伤科相关理论知识记忆不深,理解不透彻,从而无法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临床,从而影响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习生高分低能。因此,很有必要对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习过程顺序翻转过来,其操作流程为课前学生先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教师就学生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示范讲解和个性化指导,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翻转课堂相比以往传统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最大可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事先课前预习的方式熟悉相关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课程相关主要内容及梗概,从而在课堂上目的很明确只需解决不懂的问题;学生们上课时已经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所获悉的是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中医骨伤科的重点学习中来,最终目的是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和掌握技能,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2)因人而异,个性化安排学习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学习的进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块中,课堂的学习进度一般都是由主讲教师把握,老师讲到哪,学生听到哪,但每个学生基础层次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教师讲授过慢,缺乏一定的挑战性[3];但对于临床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可能又会觉得教师讲得较快,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翻转课堂的应用,能较好的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学生通过课前的适当预习,对上课重点已经有所把握,上课时重点放在解决不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重点化学习,能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次教学研究的调查分析中实验组学生相比对照组学生而言对教学模块的满意度要高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以上问题;(3)结合微信与微课,互动有无,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易行。教师平时授课时可能会有一种体验,上课时总会有部分学生缺席,缺席后学生要么自己补课,要么请教师或其他学生帮忙再补课。为了应对以上情况,微课的应用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微课是指根据一个固定的理论知识点,前提条件是力争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制作一个几分钟视频。内容的选择既可以是一个疾病的病因,也可以是诊断分析思路、鉴别诊断依据,或者是操作视频。微课视频一般借助智能手机、摄像头等设备摄录。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视频资源获取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化、广泛化[4]。而且,随着4G网络推广、智能手机普及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不断巩固相应知识点或操作过程。值得推崇的是,这类授课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当然在“两微一翻”教学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逐渐成为翻转课堂有效开展的主体力量。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难度,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理念与思路,密切关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习教学视频制作的技能。跟踪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特别注重与前沿的相关案例结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微课视频的制作专业化程度需要不断提升,而微课的制作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要时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视频资料[5]。

总之,技术进步与理念的更新为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基于微信-微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望解决传统教学模块效率低、实用性差、学法单一等缺陷。而主讲教师的教授技术理念体系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外,信息技术能力,课堂教学组织把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也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

猜你喜欢
微课微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
微信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