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四位一体教学方法在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9-05-27 07:34景松松张明雪侯芳洁郑玉光刘兴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药学学时中药

景松松 张明雪 侯芳洁 张 丹 郑玉光*刘兴超*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中药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就河北中医学院来说,培养一批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中药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中药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

现如今,高等中医药大学对于中药学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传统的实验课难以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影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中药学课程涉及科目广泛,知识冗杂,理论与实践需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创造性的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将新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专业教学。

1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学改革的驱动

2012年11月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针对教育领域,该文件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1]。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相关企业成立了“中国互联网+联盟”,标志着我国真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是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局限于一种连接工具,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哲学[2]。互联网对高校教学改革而言,在宏观层面,拓展了高校教学时空;在中观层面,改变了大学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单一教育模式;在微观层面,使高校教师、学生及教育管理人员的思维、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周雪梅[3]提出“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药学的教学改革中,王加锋等[4]在“兴趣为先,知识为本,技能为基,应用为导”理念指导下,提出“看图识药、饮片辨药、游园知药、登山采药”四位一体的中药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在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教学中,魏东华等[5]提出了导学-网络-案例-直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采用导学法、网络教学平台、案例教学和直观教学等方式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还有学者以天麻的形状鉴定内容为例,针对中药鉴定学的讲授提点,从四个环节即书面文字的输入、口头语言的讲解、多媒体课件图片的视觉刺激、药材实物的实践应用等提出四位一体[6]。

3 新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全国有近60所高校开设了中药学专业,根据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中中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中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为:(1)思想道德修养与通识教育课程;(2) 基础课程;(3) 专业课程。中药学的课程特点为理论课+实践实习课+自主学习课。

以河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公共课程总计为809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58学时,实验实习课为206学时;基础课程总计126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860学时,实验实习课为324学时;专业课程总计9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72学时,实验实习课为348学时。对于学时的占比情况请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实验实习课的比例越来越大。

表1 河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学时占比情况 (%)

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既需要储备一定量的医学临床知识,也需要学习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中药学专业知识),学习特点(既需要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中草药鉴别、炮制以及标本制作等专业能力),通过大量“四位一体”方法的比较,基于创新性提出了课前准备+课程学习+实验实践巩固+形成性评价“四位一体”教学法。此“四位一体”教学方法在各不同的教学阶段,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见图1。

图1 四位一体教学法不同阶段教学

3.1 课前准备 课前需要充分展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慕课教学法中的课前视频主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互联网接受新的知识,互联网的大数据能更快的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帮助老师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应用微信公众号等即时通讯平台与老师进行沟通,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7]。同时,互联网本身对知识的拓展,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2 课程学习 利用慕课等互联网+时代主流的教学方式构建翻转课堂、PBL教学模式等对于学生来说有趣的教学体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平常生活中的小知识并用中药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解答,相对于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小事例更加感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高阶思维。中药学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并且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学生能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应用有关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进行培养和引导。基于对传统中医药著作的认知,如对《伤寒论》《温病条辨》等方药的分析解读,在传承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剂型类别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要和科技水平改革创新出新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8],互联网+在教学改革中的更有利于学生在接受教师课程中传递的中医药思想的同时,通过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查阅形成自己的中医药思想,以传统为本,为中药学的发展开枝散叶。

3.3 实验实习巩固

3.3.1 实验 实验是对上课重点内容的应用和巩固,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通过具体实验,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操作过程,减少实验因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实验失误以及事故。将课上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上实验的时间,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做到熟练操作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全面了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

可以利用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AI技术以及3D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室,进行中药学相关实验,如:无机化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等,开始实验前,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学生提前登陆网络进入虚拟实验室,学习本次的实验课题,包括实验原理、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对照试验等。同样,在进行学习中草药相关认识鉴定时,用虚拟方法模拟植物的形态,有利于在无法带学生大规模长时间去野外参观实践的条件下,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并记录植物,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9]。

3.3.2 实习 建设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为实训基地科学有效运作和为实践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场景、工作要求建设,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并可以应用实训室的制药设备,加工出真实的中药产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己探索和发现中药本身的特点在中药的炮制以及剂型制备的独特之处,例如通过制作传统的丸剂、散剂、膏剂等和现代化制作出的胶囊剂、颗粒剂,体会中药在古代与现代的应用区别[10],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在中药发展、制作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意识,为以后中药学的创新过程中启发新的思想。在实训基地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实践,最终使学生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暑假综合见习、药用植物学实习、中药鉴定学实习、创新训练与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充分锻炼他们的临床思维、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提早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做到知识与技术的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和实习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3.4形成性评价 “互联网+”与“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的优劣不仅决定于学习成绩,还取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合作能力等因素。教师通过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虚拟实验室中表现出的学习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网上查询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11],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总之,在中药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能较好的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以后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质量。

4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教师基于互联网进行教学视频制作时,容易受互联网应用方面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视频质量以及形式对教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视频需要在课堂之前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和了解,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互联网方面的操作技能,以便制作出更好的课堂视频。

(2)学校硬件设施准备不足。互联网+教学改革中的基础是较为全面的网络系统以及良好的网络性能。硬件设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硬件设备的投资较大,很多学校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配备较好的硬件设备,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2]。

(3)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和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中药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累积的过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部分老师和学生可能会抵触教学改革,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阻力。

(4)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优秀教师团队的资源整合、教研互帮、资源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3]。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相关科目教师间的联系,使教学更立体化、全面化。

5 前景与展望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四位一体”教学方法融入教学改革中,可以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中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需要中药学子将中药文化发扬光大,将中国优秀的民族瑰宝——中医药文化传递给世界人民。这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能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中医药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学学时中药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