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分析

2019-05-27 10:32徐雪侯铁建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5期
关键词:VAR模型影响因素

徐雪 侯铁建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越来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许多对俄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汇率损失,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跨境人民币结算成为了减少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文章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Eviews7.2软件构建VAR模型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出口商品结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通货膨胀程度对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为中俄两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和经贸合作的升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VAR模型

一、中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现状

(一)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为本币结算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规范了今后的合作原则及方向,确保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表1是2006~2017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数据。

由表1可以看出,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大体上呈现出了增长趋势,每年的增速均高于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然而在这期间,中俄双边贸易的增长率也出现了小范围的波动。2009年受金融危机下行压力的影响,两国贸易总额有所降低,出现了负增长;以及在2015年,受卢布汇率大幅贬值的影响,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较去年同比下降28.1%。随着两国在能源领域协议的签署,2017年成功扭转了连续两年贸易总额下降的局面,并有望推动两国贸易的持续增长。中俄双边贸易的利好发展,为本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本币结算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拓宽本币结算的地域范围。

(二)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较大,人民币结算稳步上升

2002年8月,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边境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从制度层面上开启了中俄边境贸易的本币结算工作,实现了人民币、卢布结算的零突破。2007年8月,中国对俄贸易首次实现人民币结算贷款,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拉开帷幕。2014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俄两国提出计划增加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规模,两国人民币结算又进入了加速时期。从2009年,中俄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额占贸易总额的1.6%到2016年82%的本币结算额占比,本币结算总体数额上升,本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正在逐步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2016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达695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约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人民币结算数额在不断扩大。

(三)中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1. 卢布结算规模大于人民币结算规模。近几年,两国政策趋于稳定,人民币结算工作也在向利好方向发展,但仍存在结算规模比重较低的现象。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则是以能源型产品为主,加之中国对俄的商品是刚性需求,在现实贸易中形成了俄罗斯出口是卖方市场,中国出口是买方市场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决定了中方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贸易结算中,俄方掌握着货币选择的话语权,加之长期积累的贸易结算习惯,人民币结算规模发展相对缓慢。

2. 人民币结算渠道建设缓慢。畅通的清算系统是推动一国货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俄两国未建立直接的人民币清算系统,而是采用境内代理银行的结算模式。两国在进行贸易往来时,由于资金无法进行实时清算,增加了汇率风险。2014年的卢布贬值,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国企业的贸易风险,产生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同时,两国的现钞调运也是很难实现,国家很难将本币流通到各国银行,无法实现头寸平补,低时效、高成本使银行开展本币结算业务受到了制约。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严峻的安保问题也给现钞调运增加了难度。

3. 俄罗斯对人民币接纳程度和持有愿望较低。近几年,中俄贸易规模的不平衡,加剧了俄罗斯的贸易保护主义,使俄罗斯企业对人民币有一定的“排斥效应”。在开展双边贸易时,俄罗斯处于卖方市场,掌握货币结算的主导权,人民币处于被主导地位,加之俄罗斯实施卢布国际化战略,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与之战略形成对立,进一步导致俄罗斯对人民币的接纳程度和持有愿望一直较低。

二、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发生在两国之间的人民币结算业务,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范围更广,是一个国家与多国的贸易往来,鉴于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时间较短,所以在实证分析中,主要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而对中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有所借鉴。由于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才开始逐渐扩大,这期间的年度样本数据较少,所以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时选用各指标的月度数据,样本数据的选取时间段是从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数据来源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债券信息网、香港金融管理局,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变量选取

依据国际货币结算理论,选取以下变量来研究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Y):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为分子,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分母表示。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HLB):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作为标准,以基期汇率与报告期汇率之差为分子,基期汇率为分母,来测量汇率波动,对该值取绝对值。

出口商品结构(CS):出口商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贸易支付的货币选择权,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其需求弹性小,可替代产品少,在出口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更有利于本币结算。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与同期中国总出口额的比值来衡量出口商品结构。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ORM):香港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上占据独有优势,又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本文选取香港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幣债券发行量的总额与同期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比值作为衡量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情况的指标。

通货膨胀程度(CPI):反映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物价上涨水平,利用居民消费指数来衡量。为抑制变量的异方差,对变量CPI取对数进行实证分析。

(三)单位根检验

运用ADF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的相关变量(Y、HLB、CS、ORM、LNCPI)进行平稳性检验,保证选用的数据在实证分析前,均为平稳序列。

由表2可以看出,Y、HLB、CS、ORM、LNCPI的ADF检验值分别大于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均不能拒绝原假设,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对各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D(Y)、D(HLB)、D(CS)、D(ORM)、D(LNCPI)的ADF检验值分别小于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均拒绝原假设,为平稳时间序列,这些序列为1阶单整序列,记为I(1)。

(四)协整性检验

由于Y、HLB、CS、ORM、LNCPI这些序列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因此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它们进行协整性检验。

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组协整关系,得出协整关系如下:

Y=-45.02923HLB+841.9982CS+4076.523ORM-2862.672LNCPI

(104.074) (127.084)

(1544.68) (790.565)

通过这个式子可以看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出口商品结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通货膨胀程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在这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前面是负值,由于采用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所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出口商品结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关系,与通货膨胀程度存在长期负相关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会增加45.03%,香港人民币存量和债券发行量每增加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会增加4076.52%,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推动作用。

(五)VAR模型滞后期选择与平稳性检验

1. 滞后期的选择

VAR模型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滞后阶数的选择。由表4得出,滞后期的选择标准中,有五个标准全部选择了一阶滞后,所以本文选定的滞后阶数为1。

2. 平稳性检验

为保证VAR模型估计和接下来进行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有效性,对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由图1可以看出,VAR模型的全部特征根的倒数值均在单位圆内,是一个平稳系统,因此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六)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分析的是模型在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冲击后产生的动态影响,进而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出口商品结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通货膨胀程度这四个因素冲击后的脉冲响应。

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的脉冲响应

如图2所示,当给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一个正向冲击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当期没有立即发生波动,紧接着出现了正响应,到第3期出现了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第5期时将为零值,并开始出现负效应。因此,短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不是长效之计,如果人民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升值状态,这说明人民币是一个不稳定货币,不利于其在跨境贸易中实施结算,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

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对出口商品结构的脉冲响应

如图3所示,当出口商品结构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当期没有立即发生波动,紧接着出现了正响应,到第2期出现了最大值,紧接着开始下降,开始出现负效应。因此,短期内,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占比较小,对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做出的贡献是微乎其微。所以在今后的出口商品结构中,还是要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这将作为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脉冲响应

如图4所示,当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跨境贸易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当期没有立即发生波动,虽然在第2期出现了短暂的负效应,但紧接着又迅速回正,在第5期时出现了最大值,并将这种正效应持续维持到了第30期,并于30期开始持续在零值附近波动,并逐步趋于零点。由此可以看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有正向推进作用,并且这种推进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对通货膨胀程度的脉冲响应

如图5所示,当通货膨胀程度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当期没有立即发生波动,紧接着出现了正效应,到第2期时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到第5期的零值,此后一直趋于零值,没有发生波动。通货膨胀加剧,在短期内,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企业为规避货币贬值的风险,会增加部分商品的有效供给以及调整商品结构,这样,国内企业希望通过大量采购国外商品来规避本币贬值的风险,因此,短时间内通货膨胀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能长久维持。

(七)结论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影响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其中,选取了变量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出口商品结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通货膨胀程度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无论从长期角度,还是短期角度,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都是正相关,且具有影响力最大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则是先促进后抑制,长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造成币值的不稳定,加剧持币人的汇率风险;出口商品结构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则是先抑制后促进,所以轉变出口商品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程度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三、推动中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只有香港发展得较为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作为境内外人民币流通的平台,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尝试在中俄边境建立其他离岸人民币市场,积极搭建新的中俄金融合作平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机遇,大力探索并开展中俄边境贸易的金融合作,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货币吞吐量,深化金融改革,保证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降低进出口商对持有人民币的忧虑,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则是以能源型产品为主,俄罗斯处于卖方市场,掌握货币结算的主导权。中国应该升级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创新领域形成核心的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逐步把握货币结算市场的话语权。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就需要国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引进先进设备和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

(三)维持两国货币的稳定性

汇率的稳定是贸易双方在货币结算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要吸取卢布的大幅贬值带来贸易、旅游、金融行业的直线式下跌,进一步改革本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稳定汇率,采用稳步化的调整模式,避免国内外不确定经济因素引起的卢布和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从而实现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的稳定发展。

參考文献:

[1]徐冬梅.跨境贸易本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日两国的比较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06).

[2]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因素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15(05).

[3]袁申国,徐冬梅.升值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1).

[4]马光明,任颖,郭东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01).

[5]李波,伍戈,裴诚.升值预期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J].世界经济,2013(01).

[6]何帆,张斌.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03).

[7]那洪生,孙磊.推动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J].跨境资金流动与监管,2015(11).

[8]史景丰.中俄边境贸易人民币、卢布本币结算发展不均衡问题浅析[J].黑河学刊,2009(04).

[9]孙少岩,石洪双.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双重背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5(01).

[10]王明亮,张国斯.卢布大幅下跌背景下推进口岸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5(08).

[11]张远军.中俄间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06).

[12]常晓明.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改进[J].中国金融,2014(02).

[13]蔡晓辉,李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ECM模型[J].时代金融,2011(12).

[14]王月.中俄贸易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05).

[15]刘晓勇.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05).

[16]郭春田,李景忠,朱江.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功能亟需拓展——对黑龙江中俄边贸本币结算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金融,2008(08).

[17]尚文萍.金融安全背景下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04).

[18]霍伟东,邓富华.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

[19]王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05).

[20]庞岩,卢爱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7(3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京新任期供给端经济政策对中俄经贸分工格局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BGJ009)。

(作者单位:徐雪,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侯铁建,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

猜你喜欢
VAR模型影响因素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实证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