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9-05-27 10:36方雄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广受社会关注,而高校艺术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思维敏捷、独具个性、富有创造力,但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却并不乐观,如何有效地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大学阶段是掌握知识、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虽生理趋于成熟,但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却相对滞后,面临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一系列压力,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而高校艺术生因为专业的缘故,需要兼顾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的学习,这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控制情绪,妥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达到知、情、意的协调统一。

一、高校艺术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一)专业突出,但文化知识薄弱

高校艺术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小热爱艺术,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他们基础好、专业强;另一类是因为高中时成绩不理想为了考上大学被迫从文化生转为艺术生。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文化基础薄弱,一方面是专业课的学习占用很多的时间精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普遍忽视文化课的学习。长期以往,造成文化基础薄弱,使之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限,学习适应能力差,造成紧张焦虑情绪,既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阻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追求个性,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艺术生普遍追求鲜明的个性,注重自我表达,不喜欢整齐划一,不愿意循规蹈矩,不满足标准化、程序化。他们对新生事物乐于接受、善于学习也敢于表达。诚然,这对于激发艺术灵感、开展艺术创造是有利的,但过分地追求个性难免造成狭隘的个人主义,为人处世全凭自身感受出发,缺乏理性思考,缺乏自我约束,缺乏组织纪律。在外形上往往表现为标新立异,在思想上表现为任性偏激,在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对一些既定的规则和制度,往往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

(三)獨立性强,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就脱离家长和老师独自走上了艺考的道路,他们在陌生城市里走南闯北、在各种考场上身经百战,比一般的文化生要经历得更多,独立性更强。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更早地体验到社会的纷繁复杂和生活的酸甜苦辣,缺乏青年学子在这个年纪里本该有的纯真,在人际关系上更为现实,功利色彩严重;为人处世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在专业学习上争强好胜,缺乏合作精神。不注重和同学、舍友搞好关系,对班级活动不热衷,缺乏集体荣誉感。

(四)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艺术生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注重内在情绪体验,善于从不同视角观察社会、记录生活,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但很多时候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情绪,遇事容易冲动、急躁、情绪化。且大部分艺术生家庭条件较为优渥,成长道路上较少经历挫折,进入大学后,要独自适应生活,在遭遇逆境、面临压力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应对并化解,产生焦虑、逆反、失望等不良情绪。

二、高校艺术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浮躁、功利,高校艺术生比一般文化生更早地接触社会,更易受各种不良社会习气影响。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引进竞争机制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艺术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率比较低,有些艺术专业的社会需求并不是很大,况且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新人新作很少受到青睐,部分高校艺术生对自己的专业实力和就业前景有着过高的期待,甚至渴望一夜成名,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让他们迷茫、失落甚至是焦虑不安。

(二)家庭因素

学习艺术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高校艺术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优渥,这类学生普遍娇生惯养,成长过程中大小事务由父母包办,较少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另一部分家庭条件一般,这类学生除了面临学业压力外,还需承受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吃穿用度不能太寒酸,高企的物价和同学之间的攀比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父母对他们寄以厚望,一定程度上也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

(三)学校管理方式和专业特点

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专门人才,专业课的授课形式是类似于学徒制的“一对几”小班教学,班级同学之间交流机会较少,缺乏合作精神,集体意识淡薄。再加上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也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心理问题。艺术生本身追求个性发展,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拘束,加上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情绪容易波动。

(四)个人经历和自身期望

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艺术生相比文化生更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开始独立生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因为很小就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在文化课上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少,主观上也不是很重视,加之,高考艺考对文化课的要求比较低,长期以往,艺术生在学业上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单边倒”。同时,也因为现在很多艺术生身怀绝技、多才多艺,自我认同感很强,对自身的期望也很高,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他们感到焦虑。

三、解决高校艺术生不健康心理的对策

(一)协调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整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敬畏知识、尊重文化、重视艺术、提高审美,共同抵制奢靡之风、攀比之风。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比如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找到归属感,从而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身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有清晰的认识,制定合适的就业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实现,同时,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为目标努力。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艺术生处于心理健康发展不稳定时期,深刻理解自己孩子面临的社会诱惑和心理压力,多与孩子沟通、听孩子倾诉,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和情绪情感上的困惑。

(二)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团队

目前艺术院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输,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枯燥乏味,很难调动艺术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点,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校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应用性很强并充满趣味性的课程,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合理调节情绪、解决情感上的困惑和人际关系上的冲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为每个学生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充分利用调查访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艺术生和文化生的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学校要着重培养一批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心理学教师队伍,针对艺术生的性格特点,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引導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正确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自己的不足,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理解人生。学会倾诉,面临生活、情感、就业方面的压力时,找家人、老师进行有效倾诉,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必要时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合理宣泄,当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时,要有意识地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比较常用的方式是深呼吸、运动、唱歌、嚎啕大哭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缓解内心压抑情绪,有效调节心理。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艺术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个社会要积极关注,营造良好氛围;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体系,培养和壮大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艺术创新。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李翠华.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2] 臧瑞娟.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策略[J].文学教育,2011(1).

[3] 张艳.艺术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对策[J].职业技术,2011(5).

[4] 林秀琪,刘承初,梁崇理.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5] 刘晓婷.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

[6] 苑冀.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与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

作者简介:方雄(1991.01- ),男,江西九江人,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