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05-27 10:36刘丹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互联网+的概念及作用,阐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互联网 +”的概念及作用

國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 + ”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未来。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大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与规划的重大任务。

(二)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整体素质

处在“互联网 +”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从容应对即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可以广泛汲取就业经验,通过增强信息捕捉与分析能力发现和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做足储备。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寻兴趣点,确定就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创业之际能够运筹帷幄,创造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三)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意味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严峻。2017 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要想实现多渠道就业,就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大学生更应该提高自我认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带动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也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平台,但大部分还是形式多于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多生在60、70年代,思想较为保守,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依旧处在探索阶段,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传统的学习观和就业观仍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真正大胆从事创业的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够。

(二)大学生缺乏持续的创业精神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逃避就业”的因素。毕业找工作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独立生活迈向社会的一道艰难屏障,正因为此,一些大学生才考虑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思想活络,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更不能完全掌握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及社会实际。这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直面困难,刻苦钻研。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缺少资金支持

充足的创业资金,是成功创业的首要条件。即使是在充满各种机遇的“互联网+”环境下,但创业资金的匮乏也是大学生与创新创业之间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般而言,大学生自身没有外来收入,创业资金大多靠父母资助,若没有宽裕优渥的家庭条件,所被资助的资金极其有限。而地方政府和高校出台的一系列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扶持政策、以及高门槛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也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初期巨大的资本消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规模与创新形式。因此,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只能选择的是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的创业模式,一些有效、成功的创业模式、因为缺乏管理经验、缺少资金支持等原因而难以借鉴学习。面临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的小规模创业,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很容易会导致创业初期的失败。

(四)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度不够

高校是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引发大学生创业共鸣,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直接影响者,理当成为创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场所。然而,传统行业与网络科技的有效结合,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创新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授大量互联网技术知识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重视程度也有了更加严苛的标准与要求。

(1)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构建相关教育体系。各大高校要多宣传有关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 积极营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氛围。一是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工作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引进高端培训课程,从多个课程体系培养教师创业知识,促使大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二是要积极邀请相关“互联网 + ”的企业导师进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 从落地孵化、市场化角度讲解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多元化思维,从而进一步领悟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前沿的营销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创业项目与创新方式,实现自主创业。

(2)整合有效创业资源,培养先进思维模式。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交流,促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完善创业项目,吸引更多的对口企业投资发展,从而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创业灵感,增强团结协作与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突破个体的思维限制,进一步探索创业的行业与方向,摸清市场规律,避免盲目创业。

(3)优化创业扶持服务,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的重任,所以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尤为重要。第一,要引导大学生甄别互联网创业环境。互联网赋予每个公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自由言论、交易同等的机会,但也正因此,互联网创业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更容易深陷互联网骗局,最终人财两空。当代大学生多数缺乏生活经验,所以高校帮助大学生甄别创业合适的创业机遇、平稳实现创业起步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寻求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扶持服务与资金支持制度,进一步解决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创业资金的短缺问题,帮助大学生多方面获取创业帮扶资金。

在2018年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作为朝气蓬勃、志存高远的大学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背景的支持下,应抓住"互联网+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主创业中的种种难题,勤学、修身、明辨、笃实,用青春热血为创新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徐国权.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

[2] 兰国辉,陈亚树.“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5) .

[3] 李萍萍,李兴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7(2).

[4] 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50-53.

[5] 郁义鸿等.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

作者简介:刘丹丹,女,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互联网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