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市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传播策略研究

2019-05-27 10:36徐永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一带一路

摘 要: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市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具有该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实施,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推动武威城市文化对外交流,既是推广武威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武威对外影响力、提升武威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文章着重梳理武威城市文化的历史形成及当代建设,并提示对外传播策略,以期为武威城市文化对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武威城市文化;历史形成;当代建设;“一带一路”;传播策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是推动全方位开放的战略规划,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世纪工程。要抓住发展机遇、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武威不仅要发展经济,更应发展城市文化事业。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方针实施的背景,研究总结武威城市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当代建设,为武威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提出可行策略。

一、武威城市文化的历史形成

城市文化,是指一座城市的市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该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經济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武威历史悠久,曾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重地,亦是“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更是五凉文化、西夏文化的所在地。其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其悠久丰富的历史密切相关。

《尚书·禹贡》划分中国之地为九州,西北为雍州。汉武帝时改雍州为凉州,包括今甘肃河陇及其周边一带、古雍州的大部分。元狩二年(前121),置武威郡于今甘肃武威市,为河西四郡之首,以彰显“武功军威”。因为此,武威城市文化具有了一种勇武刚劲、爽朗豪迈的气概。

五凉时期,中原地区政权更迭、内乱纷争,凉州吸引了大批中原流民、尤其是世家豪望和官宦名士前来避难定居。他们既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这使得武威虽“受制于胡戎,而文化学术亦不因以沦潜。”(陈寅恪)其城市文化在勇武中又有了深厚广博、精益求精的文化学术底蕴。

至隋唐时期,武威已经成为河西、陇右以至西北边疆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唐代诗人盛赞:“凉州七城十万家”(岑参),“人烟扑地桑柘稠”(元稹)。宋代史学家则称道以凉州为首府的河陇之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资治通鉴》)。当代西方学者更高度赞扬唐代的凉州作为国际大都会在沟通融合东西方文化上的地位与成就:“凉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熔炉。”(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武威的城市文化因之具有了兼容并包、推陈出新的开阔胸襟和深远影响力。

五代宋初,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国“大夏”(宋人称西夏),逐步完成了对西部地区的统一,凉州亦成为其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西夏文化在此地发展,形成了武威城市文化中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元素。

宋元以降,凉州的历史地位日渐陵替,而往古时期文明的光彩,绵延长存。迄今仍有诸多文化遗存,种类丰富、内涵深厚。这使得武威城市文化表现多样、内蕴深远、独具魅力,为武威城市文化的当代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武威城市文化的当代建设

汉唐时期,武威在政治、军事、文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元、明、清以来,武威的政治、军事、经济价值逐渐衰落,文化传承却始终绵延不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进入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方针的不断推进,武威尤其注重城市文化的当代建设。

其一,加强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整理,挖掘其文化内涵。系统整理传世碑刻、简牍等珍贵文献;实施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白塔寺、瑞安堡、长城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快鸠摩罗什寺、大云寺、天堂寺等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修建恢复武威儒学院;建设亥母寺遗址博物馆、皇娘娘台遗址城市公园和锁阳城遗址公园;完成天祝松山古城及东大寺维修工程。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其历史文化价值。

其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扩大武威城市文化影响力。比如,通过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武威的凉州贤孝、西凉乐舞等得以充分展示,既提升了武威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促进了保护、传承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项。这极大地增强了武威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其三,保护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发展武威特色城市文化。武威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多样,有雪山天池、森林草甸、河流湖泊、大漠戈壁、湿地绿洲等地理形态,自然资源丰富;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藏、汉、土等民族风俗原始风貌保留完整,民间文化遗存多样。二者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使武威城市文化独具特色,极具产业开发价值。

其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带动城市文化综合发展。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发展历程造就了武威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形态,如今,武威具有了一系列新的城市标签,比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中国葡萄酒城”、“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等。这些符号构筑了武威的城市文化品格,使古老的武威展现出新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武威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对外交流传播是城市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武威要抓住战略机遇、发挥文化优势、助力城市综合发展,就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首先,做好文化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武威城市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石,进一步研究历史文化遗存在当今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历史传承与现代精神的结合,注重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交流,促进武威城市文化在“一带一路”方针背景下的新发现、新发展。

其次,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增强武威城市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的发展积极性,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鼓励市民、游客、研究者以大众传播途径广泛开展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促进武威城市文化的多向传播。

再次,加快数字化进程,提升武威城市文化对外传播效率和品质。如今,武威市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互联网的全媒体传播势必成为当代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及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城市文化信息数字化,实现武威城市文化的全方位、多样态表达和交流传播。加快专业网络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信息内容和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对外传播的数字一体化全媒体体系,促进武威城市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整合创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实力、活力、魅力之所在。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如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方针建设如火如荼,古老的武威要融入发展洪流、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重视城市文化的当代建设和交流传播。这既是武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武威走出甘肃、走向世界的必要途径。武威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着力开展城市文化的当代建设,实现城市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传播,促进武威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启鹏.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研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4):97-101.

[2] 江宁康.论全球化时代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06(2):95-96.

[3] 張丽萍,路雅琴. 网络传播与我国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94.

[4] 何国平.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策略[J].对外传播,2010(6):39.

[5] 李享,胡小武.传承与再生:南通城市形象定位之战略批判[J],中国名城,2013(2):40.

[6] 姚宜.城市国际形象对外传播的策略创新[J].新闻知识,2013(7):14.

[7] 沈霞,钟慧敏.新媒介环境下南通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4):17.

[8] 倪建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

[9] 杨泳.如何塑造城市形象[J].人民论坛,2015(8).

基金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自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2018B-111。

作者简介:徐永生(1983.09-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讲师,武威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一带一路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