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追问

2019-05-28 02:09王珺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沧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海沧

王珺

在厦门海沧,教育阅读节已成为教育人每年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次,阅读节的主题聚焦于教育的哲学追问。“教育学是人学,既然是人学,就不能不追本溯源,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追问是为了通往智慧,让教育更接近本质,让人因为好的教育而实现幸福且有意义的人生。”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民云如此破题。

通过阅读更深刻地理解教育,通过阅读与世界发生更广泛的联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自海沧区第一届教育阅读节便全程参与,到现在已合作了五届,可以说阅读与教育的联结愈发紧密。“我们为什么做出版?为了与世界相联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因为书,我们今天联结在一起,讨论教育的话题。这种联结本身就非常美好,因为人,因为人与人更好地联结,才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有22年教龄的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高倩很看重这个学习的机会,一大早就跟同事从岛内赶到海沧阅读节现场,为的是一睹哲学家周国平的风采。“据我所知,从听到周国平老师来做讲座的消息开始,我们的老师们就一直兴奋不已,期待不已。”海沧区政协副主席陆晓红说。

高倩说:“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哲学命题,但真要走近哲学,却往往望而却步。”可是,如果哲学是这样的呢——

“在哲学世界里,我是一个闲人游客,凡见挂有‘闲人莫入‘游客止步招牌的严肃去处,便知趣地規避。我怕那里面的气氛对我的健康和我的哲学均为不利。”

“我工作了一整天。我的工作是研究哲学,也就是说,对别人的思想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评论,写出合乎规范的‘论文。现在我累了,我决定把夜晚留给自己,轻松地休息一下。于是,我翻开了蒙田的随笔,读上几页,或者翻开我的小本子,写下自己的随感。这当然不算研究哲学,可是我觉得自己比白天研究哲学时更是个哲学家了……”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讲的哲学深入浅出,离普通人很近,因而拥有一大批拥趸。这次,他以“哲学视角下的教育”为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的目的,提出教育是把人的灵魂中固有的东西发展得更好的观点。他说,教育的目标、理念与哲学讨论的问题有着密切关系。哲学谈论人性,探讨人生的意义,而教育正是要让孩子们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发展得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这是周国平的一贯观点,在讲座中他给老师们推介了洛克《教育片论》、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等哲学家谈教育的书籍。

关于哲学与教育,亲历五届海沧教育阅读节的海沧区政协副主席陆晓红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人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她说,“我理解的教育的哲学,就是我们要立足教育的大地,仰望教育的天空,对教育做一番哲学的追问与思考”。

教育阅读节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博士陈心想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等问题与海沧教师进行了交流。

海沧区教师阅读共同体代表也上台分享了阅读成果。来自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的教师蔡祯祯交流的是“智慧父母读书会”的点滴做法,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李丽娜老师则展示了学校师生整体的阅读情况。

从“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到“向经典致敬”,从“眺望教育之美”到“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阅读节点燃的火花从学校走向了社区,由学生传递给了家长。

“人与永恒——教育的哲学追问”,这场读书人的聚会在厦门的盎然绿意中开启,在老师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教育阅读推广人朱永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沧教育人阅读推动的价值将日益凸显。”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9-3-11)

猜你喜欢
海沧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海沧
难忘的运动会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On Obstacles of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o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Reading Strategies
八闽排舞 因你而精彩
The Beauty of Painting in English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