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2019-05-28 02:09马金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共享协同发展教育资源

马金利

[摘 要] 高等教育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但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极不平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分析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条件、基础及制约因素,探寻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实现教育资源有效共享,促进新疆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资源;高校;共享;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5-0008-03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肩负着深化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无边界教育理念发展的实践产物,教育资源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高校招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越发突出,各高校分别进行教育规划、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无法构建高效合作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1]。新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中,被明确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特殊作用。新疆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肩负着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中亚国家高等教育睦邻合作的重大使命。新疆自治区高校和兵团高校在兵地各自的行政隶属和管理体制下运行,分别进行教育规划、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十分独特。兵地高校地处同一区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兵地高校高等教育资源有效共享,有利于打破兵地高校校际共享壁垒、互动互赢、协调发展[2],构建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强化新疆高校睦邻使命,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区域人才培养,加强与邻国的学术交流,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有效共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必要。

一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条件和基础

(一)协同发展的现实条件

兵地高校所处区域相同,同属新疆区域性高校,空间分布上具有地区间的替代和补充功能,各自发展又相互补充;兵地高校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相同,兵地高校的学科结构相近,应用学科特色突出,具有同质学科教育资源共享的可能;兵地高校同源共生又相对独立,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共同体,拥有相同的责任和使命。新疆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具有良好的现实条件。

(二)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

兵地高层为破解兵地之间存在的困局,积极倡导兵地融合,但在具体实践上,双方领导干部和部分群众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不强,兵团与自治区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兵地间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形成,缺乏宏观调控的领导机制与办事机构,市场推力没有形成,缺乏理论与政策引导等深层问题[3]。虽然兵地高校在管理主体和行政隶属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履行高校基本职能、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追求上,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

(三)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两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推进,为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对新疆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高校对口支援为新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新疆高校又面临着相似的困难、问题和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兵团和自治区高校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

二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

(一)兵地管理体制并存,运行模式分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中央直属的计划单列单位,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中央授权在所辖区域履行行政职能的实体。兵团独特的体制设置,决定了新疆高校兵地并存管理体制的产生。兵地高校按照教育部指导、自治区领导的兵地分治方式运行,高等教育管理上条块分割,兵地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壁垒,边界划分明显,共享渠道不够通畅,兵地分治是地方和兵团高等教育各自运行的主要原因。兵地并存管理体制下的新疆高等教育利弊兼有,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后,满足了新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和错位竞争态势,但由于兵地高等教育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和本位主义作用下,各高校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思路[4],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学科和专业布局不尽合理。受原计划体制的影响,高校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各高等教育资源独自占有,高校间没有形成共享机制。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高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但封闭的办学模式只是点上的作用,不能形成面上的效应,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

(二)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不完善

新疆高校的运行机制是借鉴政府的行政架构,按照职务级别进行任命,共享教育资源需要逐级审批,或是多头协商,一旦涉及多个部门,沟通协调时间就会拉长,办事效率就会降低,不仅消磨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还违背了资源共享的初衷。高校内部事务主要由行政部门决定,学术机构相对于行政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被虚置了,教育资源向行政岗位集中,导致普通教师获得教育资源相对困难。从整体上来讲,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资源共享平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高校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上很难沟通,导致教育资源相对分散,不便于检索、比较、筛选和使用。

(三)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整体淡薄

目前,国内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起步阶段,共享形式也多半是自发的[5],高校缺乏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各高校硬件资源受政府有限拨款的制约,为了强化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把资源视为本校所有,宁愿闲置也不愿向外校开放共享,但又對利用他校教育资源比较感兴趣。由于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目标、优势学科和科研领域上的差异,软件资源的共享显得更加困难,在学分互认制度上表现得尤其突出,阻碍了学生的校际交流。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小农思想”的长期影响,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广大师生之间相对保守,交流很少,合作、共享意识尤其淡薄,这种淡薄的共享意识,使得各高校不能从全局的整体利益出发,主动转变自身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四)高等教育资源竞争观念过于强烈

高等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根本利益所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高校校际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强烈的竞争意识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之一,那种“你上即我下,你下即我上”的排他性竞争、恶性竞争,导致各高校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共享出来的仅是一些普通的、大众化的、非核心的资源,而不是代表学校特色的、品牌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严重影响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效果。

(五)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制度缺失

新疆教育行政部门对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不够,兵地高等教育并行发展,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缺少统一组织和自上而下的指挥,各高校管理制度上各自为政,高校自发地沟通和交流,难以协调好高校间的利益,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协调制度。共享需要高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兵地各高校在规模、类型、层次方面的不同,对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教育资源较为充足的高校有较强的自给能力,共享的积极性不高,而资源相对匮乏的高校,虽共享意愿强烈,但缺乏对共享的正确理解,对资源共享的资金投入和学校间利益分配,共享双方各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不明确,共享双方的成本与收益分配界定不清楚,共享的具体实现步骤与过程缺乏[6],资源相对匮乏的高校与资源较为充足的高校不易达成共识,缺少必要的制度设计。

三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

(一)破除行政壁垒,优化现有管理体制

在新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和兵地分治的现实条件下,应加强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家应进一步统筹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出发,在新疆地方与兵团建立沟通协作的组织机构,解决兵地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以政府间的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在认真分析共享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全面加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协调与落实,通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兵地高校优势互补,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加强兵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构建国家核心利益格局下的新疆高校战略联盟,打造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战略高地。

(二)培养共享意识,淡化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明显大于共享、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存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教育资源共享意识,就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中的“小农思想”“本位主义”,摆脱“单兵作战”状态,建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观,从思想上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竞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高校置身于市场经济之中,必须清楚自身发展的短板,主动寻求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借用对方优质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既要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有效保持高校间的良性竞争,又要避免因争夺的教育经费、教育资源、优秀学生进入排他性竞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共享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观念,使参与共享的高校与个体都能从中受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破解教育资源短缺与重复建设的困境,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建立市场化配置机制

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基本类型。新疆是欠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传统教育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完全由政府的行政计划手段进行配置,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短缺现象严重,有限的教育资源没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教育资源的“部门所有制”和“条块分割”使得教育资源处于分散、分割、分离的状态,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应重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打破传统的国家包揽旧格局,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良性竞争合作关系。

(四)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政府对高校的干预过多、干预方式落后,高校受到的外部约束限制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当前,应转变政府角色,变全能型政府为有限政府,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主动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寻求合作,提供资源共享,调节共享中出现的问题,承担共享带来的利益分配等后果问题。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主动扮演共享助推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引导和规范高校的共享行为与方向,形成从上到下的资源共享管理体系;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确保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变直接干预为宏观调控,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对高校管理“简政放权”,改革政府与高校的传统隶属关系,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由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共享、配置做出决策判断。

(五)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扫清管理障碍

加快高校的“去行政化”就是要变革高校自身的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要加大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行力度,赋予二级学院充分的自主权,降低管理重心,建立起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校运行机制,由二级学院自行决定如何与外校进行资源共享,降低共享的管理成本;落实和扩大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将高校权力和影响力的重心从行政部门逐渐转移到全体师生身上。

(六)加强区域统筹,实现区域内共享

区域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区域内教育资源具有协同发展的自然优势。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要推进兵地高校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建立新疆高校教师“资源库”,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模式,为教师互聘、联聘提供制度和待遇方面的便利条件,做好高校间的协调,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共享,为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搭建共享平台,更好地发挥优质教师的共享效益,可以实施以候鸟式共享、项目式共享和虚拟区间共享为主,以外包、借调和智力购买为辅的共享模式[7],达到共享优质教师资源的目的。建立健全校际交流制度,创设交流项目和计划,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资助,建立全口径学生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的区域交流。加快区域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物力资源的共享,提高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破解经费紧张、资源匮乏的困境,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推动高校课程区域互选、学分区域互认,扩大互选课程、学分互认课程的种类,保证足够的热门课程容量,满足不同学生多方面、个性化需求,研制学分转换机制,推进高校課程资源的共享。

四 小结

目前,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很多,首先是兵地高等教育并行发展、兵地分治的特殊管理体制,是相对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较为独特的因素;其次是淡薄的共享意识以及强烈的竞争观念,导致对教育资源共享的认识、接受以及实践操作还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兵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难以适应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要实现新疆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就要破除行政壁垒,推进兵地融合,优化现有管理体制;培养共享意识,淡化竞争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共享与竞争的关系;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市场化配置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扫清管理障碍,建立起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统筹,实现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新疆高等教育水平,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和资源效益的良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江雪双.影响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J].科学决策,2008(11):81-82.

[2]闫卫华,郭金泳.论新疆兵地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9-153.

[3]颜忠民:新疆兵团与地方经济融合问题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37.

[4]林凌敏,俞鸣晖.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6(09):30-32.

[5]孙照辉,陈少武.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困境及对策——以辽宁省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20-23.

[6]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7]刘追.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人才共享机制研究[J].行政论坛,2017(01):102-106.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共享协同发展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