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名著阅读中愉悦、失望与困难的调研

2019-05-29 10:14姚佩琅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报名著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以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进行调研。调查所显示出来的重要一点是“在图像不断扩张的背景下”,“经典性”的名著在年轻学生的心目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名著“因阅读困难而没读完”的远比读后“感到很失望”的多。对于上述问题,思考如下:首先,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其次,名著阅读教学应该从小学阶段抓起,并且应该有一个以学期为单位的明细的“阅读分层”体系;最后,名著阅读教学应该在实证分析的层面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经典名著 整本书 课外书 课余时间 课外阅读 阅读困难 阅读理念

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是笔者主持的一个项目[1],这个项目有一个内容,就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学情调查”。在此,拟对学情调查的部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一.调研的时间、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研时间:问卷调查时间为2018年8月至9月。

2.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为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其中,高一级女生165人、男生157人,高二级女生159人、男生148人,高三级女生162人、男生158人。

3.调研内容:调研主要为“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读了两遍以上的书”、“读后很失望的名著”和“由于阅读有困难而没有读完的名著”等方面的内容,问卷的设计为开放式。

4.调研方法:调研方法主要为(1)问卷法;(2)分析法;(3)比较法;(4)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先后发放问卷949份,都收回,经核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放弃了填答。问卷调查的具体数据见下列表1~表6。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表1、表2、表3中可算出,给高中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小学阶段共计441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27)为366人部,占82.99%;非经典名著(28~35)为75人部,占17.01%;初中阶段共计482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24)为372人部,占77.18%;非经典名著(25~35)为110人部,占22.82%;高中阶段共计217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13)为133人部,占61.29%;非经典名著(14~21)为84人部,38.71占%。可见,不论哪个学段,给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为“高值化”[2]的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3]的经典名著。不同的是,第一,在给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中,“经典名著”的比重随学段的提高而降低,此一调查结果与十几年的一项调查结果刚好相反——“经典名著的比重随读书阶段的升迁而有所增加”[4];第二,在三人以上认同的书中,只有小学阶段出现了三份杂志(《中国卡通》《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和一部多卷本的漫画书《爆笑校园》,这一点,与一些调查证明一些小学生很喜欢有图画的杂志[5]、多数小学生喜欢阅读图画书[6]相一致。

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不论哪个学段,给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中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小学阶段女生偏于《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简·爱》《城南旧事》《边城》等,男生偏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初中阶段女生偏于《朝花夕拾》《红楼梦》《简·爱》《朱自清散文集》《边城》《平凡的世界》《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等,男生偏于《格列佛游记》《三国演义》《水浒》《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三体》等;高中阶段女生偏于《复活》《红楼梦》《简·爱》《平凡的世界》《边城》《活着》《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等,男生偏于《时间简史》等。这种在“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方面所表现出来性别特征,印证了已有的关于学生“阅读趣味”存在着性别差异的调查结论——包括大学生[7]、中学生[8]、小学生[9]。

从表4中可算出,让949位高中生读了两遍以上的书共计792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27)为621人部,占78.41%;非经典名著(28~42)为171人部,占21.59%。由此可知,高中生读两遍以上的书,经典名著的比重远高于非经典名著,这一点与前述的“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相一致。

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读两遍以上的书中,女生较男生比例偏高的有《简爱》《边城》《城南旧事》《巴黎圣母院》《窗边的小豆豆》《活着》、《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摆渡人》等;而男生較女生比例偏高的则有《三国演义》《水浒》《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像这种“男女有别”的情形,跟上述中的“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基本相同。

从表5中可算出,让949位高中生读后很失望的名著共计382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33)为363人部,占95.03%;非经典名著(34~35)为19人部,占4.97%。由此可知,学生读后很失望的名著绝大部分为经典名著。

从表5中还可看到,让高中生“读后很失望”排第一位的是《水浒》,排第二位的是《红楼梦》。其中,《水浒》男女数量一样——各28人,《红楼梦》则是男生比女生更感失望——前者34人,后者16人。像《红楼梦》这种接受上的差异,与前述能给男女“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的不一样相吻合,也与一些调查结论相一致[10],或许这可以用 “《红楼梦》是一个高度尊重女性的文本来解释”[11]。

从表6中可算出,949位高中生因阅读困难而没读完的名著共计690人部——其中,经典名著(1~41)为657人部,占95.22%;非经典名著(42~48)为33人部,占4.78%。由此可知,学生们读名著“感到困难”的数量远远超过“感到很失望”的。

就学生因阅读困难而没读完的名著排序而言,《红楼梦》为第一(不论男女),占被调查对象的18.44%;《水浒》为第二(不论男女),占被调查对象的10.54%;《三国演义》为第三(不论男女),占被调查对象的9.06%;《西游记》为第四(不论男女),占被调查对象的4.32%。这四部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排序前四位,大概是由于慕名阅读的学生不少,但能真正驾驭的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乔纳森·卡勒曾指出:“不可忽视中学和大学在提供文学训练方面的作用”[12],然而,当前中学的语文教学却在“很有限的选文上拼尽全力”[13],不仅真正的“文学训练”匮乏,“肢解立体完整的语言艺术形象”[14]常见,而且还让学生“浪费时间”地“反复阅读课本”[15],并大量地使用题海战术、考试战术——包括“月考和周测试以及跨校联评、联考”等等[16],结果是学生们在没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的情况下以“求速度”、“求效益”的方式[17]来应对有深广度的经典名著。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结论主要如下。第一,不论哪个学段,给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课外书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为“历经考验”的名著;第二,高中生重读的书,经典名著多于非经典名著;第三,在课外书阅读兴趣方面,男女生有差异性;第四,学生读后很失望的名著绝大部分为经典名著;第五,学生读名著“感到困难”而放弃阅读的数量远远超过读后“感到很失望”的。

本调查所显示出来的重要一点是“在图像不断扩张的背景下”[18],“经典性”的名著在年轻学生的心目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9],而非像一些学人所认为的那样:“不需要”或者是“走向终结”[20]。

本调查所显示出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名著“因阅读困难而没读完”的远比读后“感到很失望”的多。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初中阶段8人、高中阶段5人,“读两遍以上的”10人,“读后很失望的”50人,而“因阅读困难而没读完的”竟然达到175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接受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遗憾。因为经典名著“枯燥难懂”[21],所以多数人抱有“畏避情绪”[22],对可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说,就更是如此。本来,有那么多学生开始读《红楼梦》是一件大好事,可他们却都因阅读困难而终止。这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思考。

首先,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下两点。第一,能“给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主要还是“经典名著”,他们少接触主要是“考试至上时代”[23]的“急功近利”所造成,如果考试制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问题就能解决掉一半。第二,虽然不少学生课余时间热衷于“电子阅读”,但他们中的多数明白“电子阅读”的局限[24],知道读“经典名著”就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思想者亲密接触”[25],也清楚“读一些课外书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26],所以,他们课余时间热衷于“电子阅读”多数应该是做了“考分的奴隶”(巴金语)[27]以后为了“缓解心理压力”[28]而产生的行为。故而,只要有良好的“条件创设”[29],就能够把他们引导到高层次的“审美愉悦”的轨道上来。

其次,名著阅读教学应该从小学阶段抓起。就像曼古埃尔所说:“阅读是累积式的,以几何式的进展来增加:每一种新阅读都是建立在先前所读的基础之上。”[30]如果从小学开始一直只是读课文、做题、考试,那么长大后的阅读就必然还是停留在低级阶段。也就是说,即便读到了高中,他们仍无法读懂那些体量较大、内容较深的著作,甚至于连面对着它都会感到不安。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高三级,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以学期为单位的明细的“阅读分层”体系。这样的“阅读分层”体系,应该是由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循序渐进的一系列的“适当的结构”[31]所组成,其目的是让教师在课堂里“教有所依”,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读有所凭”,从而减少名著阅读上的“失望”和“困难”——换成带点“文学色彩”的说法,那就是讓孩子们的“阅读时光”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糟糕”[32]。也只有这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荐的“读物”如《约翰·克利斯朵夫》(120多万字)、《悲惨世界》(120多万字)、《战争与和平》(130多万字)等鸿篇巨制,才会有阅读“变现”的可能。

最后,名著阅读教学应该在实证分析的层面上多下功夫。如果说阅读理念、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解决的是方向性问题的话,那么,实证分析要解决的则是技术运用的实效性问题。换句话说,名著阅读教学要达到高效,就必须由“可靠的实证分析”来指引。不然,就只能是“盲人摸象”。而“盲人摸象”的结果,必然是我们追求的所谓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怎样,不是处在“大概”估计的层次上,就是用外在的“考分”来衡量。

从实证层面看,名著阅读教学工作要做的事有很多。比如,为了对症下药,必须弄清楚为什么某一部名著会让一些(或者多数)学生读后很失望:是阅读困难造成的?还是思想观念冲突导致的?抑或名著本身意蕴太浅而满足不了需求?如果是阅读困难造成的,那是语言文字障碍问题?还是意蕴太深无法理解问题[33]?抑或结构过于庞大、复杂而难以厘清问题?再如,为了更好地运用“分享激发法”[34],就必须了解谁来“与大家分享初步阅读感受”更合适些,如果其它条件相近的话,根据本调查结果,导读《红楼梦》《简·爱》《边城》《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时宜找女生来担任“分享主角”,而导读《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作品时则由男生来担任“分享主角”会更好些。又如,正像国际教育局1949年就已经指出的:“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这种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和持续扩充而在儿童的整个学校生活期间得以保持。”[35]馆藏图书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一些实证的研究则表明,在学生接触经典名著的五种途径中,“经典名著的接受难度”与“‘图书馆借出的重要程度”成正比,而与“其余四种途径的重要程度”皆成反比[36]。据此,学校图书馆建设就可以也应该在接受难度大的经典名著上多下些功夫,以补充学生在其它接触途径方面的不足,为名著阅读教学的进阶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余言

虽然上述调查分析只是“名著学情调查”的一个部分,但从中还是不难看到挑战与机会并存,尤其是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经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规定而将成为“显性课程”[37]的今天。当然,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和组织。我们唯有积极准备——包括“名著阅读先行”[38]、做“多读书”的好榜样[39]等,才可能会有“梦幻成真”的明天。

需要指出的是,本调研的问卷对象并非参加“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班”的学生,虽然由于在升级时学校的重新编班而不排除有参与实验的同学混合其中,但那也只是极少数。即是说,本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有效性方面更适用于那些没有参与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的学生群体。

还要指出的是,本调研的问卷时间与另一个调研的问卷时间相同——2018年8月至9月[40]。这个时间对于高一级学生来说,是他们刚刚初中毕业的时间,而对于高三级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刚刚读完高中两年的时间。故此,所谓的“高中三个年级”,实际上并不完全,而“表3:高中阶段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统计”里的数据也只是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的合计。从这个角度看,本调研并非完善,很希望下来能看到有更为完整的调查分析可以弥补其不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表格及篇幅方面的限制,本调查的列表不对年级和性别做出区分,而只在分析需要的时候予以陈述。

  参考文献

[1]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75.

[2]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3]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4]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59.

[5]郑惠生.城乡小学生最喜欢哪些杂志和报纸——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85.

[6]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4.

[7]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下),2005(12):90.

[8]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2.

[9]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4.

[10]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7.

[11]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6.

[12](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1975)[M].//(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6.

[13]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2.

[14]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5):29.

[15](美)彼得·C.布朗,(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认知天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1-12.

[16]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7.

[17]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1.

[18]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6.

[19]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閱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8.

[20]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38-39.

[21]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22]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23]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2.

[24]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97.

[25]姚佩琅.例谈学校读书节的功用、运作及局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11.

[26]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

[27]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31.

[28]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6.

[29]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119.

[30](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M].吴昌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1.

[31](美)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M].毛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85.

[32](美)珍妮佛·塞拉瓦洛.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M].刘静,高婧娴,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95.

[33](加拿大)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岳坤,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3.

[34]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35]国际教育局.第28号建议:阅读教学(1949年)[M].//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1934—1996).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8.

[36]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86.

[37]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38]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65.

[39]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40]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量、阅读认知与行为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4).

(作者介绍:姚佩琅,汕头市东厦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汕头市名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报名著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论学报的发行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