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效果分析

2019-05-30 12:50刘海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脂肪肝乙醇

刘海涛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非乙醇性脂肪疾病属于常见的病理综合征,临床特征主要以脂肪出现蓄积、肝实质和脂肪变性为主。临床认为非乙醇性脂肪疾病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因素,初步考虑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存在相关性[1]。因此,要想使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预后得以改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至关重要。鉴于此,此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42例和健康人员42例,对其实施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此次研究抽取的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42例和健康人员4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之后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7、15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2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51.34±6.95)岁。参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17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31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50.49±7.06)岁。将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组间差异呈P>0.05,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检查前3 d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检查当天需确保空腹,之后在清晨对其静脉血进行采集,血标本量为5 mL,完成后将血清进行分离。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还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和谷酰转肽酶等。已糖激酶法检测受检人员的空腹血糖,氧化酶检测受检人员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

1.3 指标的判定: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比对血糖参数、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2]。

1.4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血糖参数、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值检验,结果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则表示P<0.05。

2 结 果

2.1 研究组及参照组检验后的血糖参数和血脂水平:研究组42例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血糖参数为(7.1±1.6)mmol/L,三酰甘油为(3.3±0.9)mmol/L、总胆固醇为(5.9±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9±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4±0.3)mmol/L,参照组42例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血糖参数为(4.6±1.3)mmol/L,三酰甘油为(1.3±0.3)mmol/L、总胆固醇为(4.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3±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0.9)mmol/L,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t值分别为7.8590、13.6626、7.1124、7.2421、7.5144。

2.2 研究组及参照组检验后的肝功能指标: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比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指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1。

表1 研究组及参照组检验后的肝功能指标)

表1 研究组及参照组检验后的肝功能指标)

谷酰转肽酶(U/L)研究组 42 41.6±6.6 43.7±8.6 51.6±9.7参照组 42 22.6±6.1 23.7±6.3 29.1±9.2 t 13.7010 12.1582 10.9070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3 讨 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致使非乙醇性脂肪肝发生率逐年呈现上升发展趋势,若人们患有该疾病,会表现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且可逆性较强[3]。由此可见,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据临床大量研究显示,引发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为三种,即血糖、血脂和肝功能异常[4]。血脂指标主要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上述指标在非乙醇性脂肪肝疾病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出现异常会致使肝脏脂类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对肝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5]。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比对血脂水平,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在非乙醇性脂肪肝疾病的进展中,血糖也占有重要位置。若患者的影响因素较多,会致使肝糖原合成出现乙醇,从而对肝糖转化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肝脏内糖调节出现异常,从而使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6]。此次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比对血糖参数,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有学者研究后指出,患者出现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与肝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其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酰转肽酶可以将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充分体现[7]。从研究结果也可以发现,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比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指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研究可知,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可以作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检验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脂肪肝乙醇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乙醇的学习指导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