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针灸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2019-05-30 12:50戴云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面瘫例数针灸

于 潇 舒 琬 戴云峰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软伤治疗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为面神经管内常见的面神经性的非特异炎症,其多侵犯周围性面肌,导致面肌瘫痪,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1]。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疗,在治疗方法中,中医针灸疗法效果较好,且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但对于针灸介入治疗的时机上尚需深入研究[2]。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介入治疗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闭目不全等症状,询问病史均有受凉、感染等相关病史。患者临床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3],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认无其他中枢系统疾病,无耳鼻喉外伤及炎症感染。排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不配合治疗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0.1±7.9)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0.3±7.6)岁。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分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表1 两组治疗痊愈率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炎等基础西药治疗。研究组为发病7 d内入院治疗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两组均通过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取患者面部穴位,颧骨、四白、下关、太阳、攒竹、风池、翳风、合谷、足三里等。若患者闭目不全症状明显,则加刺丝竹空、鱼腰。若患者口角歪斜明显,则加刺迎香、水沟、承浆[4]。对照组为发病7 d后入院治疗者,基础针灸取穴同研究组。针刺10次为1个治疗过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3个疗程及随访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

1.4 指标判定。痊愈:患者面部无特殊不适,面部运动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显效:患者面部稍感不适,面部随意运动正常,额纹稍浅,神经系统查体可有阳性体征;有效:患者面部自感不适,面部随意运动、额纹、鼓腮、闭目动作中至少有一项轻度恢复;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率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3个疗程结束后,研究组痊愈率为86.49%,对照组64.8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观察患者远期疗效: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在痊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为100.00%,对照组为89.1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为局部外感风邪引起气虚亏耗,导致风寒或风热侵入经络所致,从而出现面部肌肉的瘫痪。因此,通过针灸疗法,可将风邪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引出,以及时控制病情,疏散经络,激发气血,以促进肌肉的恢复,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多选择面部穴位点,研究认为其可促进布局的炎症的释放及循环,从而控制患者局部水肿及压迫症状[5]。

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介入治疗的研究,分为发病7 d内及发病7 d后,结果认为3个疗程结束后以及在3个月的随访上,研究组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两组患者通过针灸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在急性期介入进行针灸治疗,患者的痊愈更早,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综上所述,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急性期进行针灸介入治疗效果满意,适合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面瘫例数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