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疆提升新疆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9-06-01 08:07夏颖婷吴正平倪志强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援疆一致性矩阵

夏颖婷 吴正平 倪志强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1 引言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中国的西北边陲,占据着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1],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自古以来在我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央政府和内地省市就开始走上了援疆之路。以世纪之交为起点,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援疆工作步入了正轨,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内地省市通过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地方财政收入来对口支援新疆各个地区,以此来支援、促进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科技援疆政策是国家为解决落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民生问题,促进创新资源向新疆集聚,提升新疆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型新疆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000年科技援疆拉开序幕,2010年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中央召开,部署实施了科技援疆作为全国对口援疆五大机制之一,新一轮全国科技援疆随之全面展开,2011年12月,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全国科技援疆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截止到2020年,在全国科技援疆的战略部署下,促进新疆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加快新疆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成为具有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面向中亚乃至周边国家区域的创新中心。2014年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吹响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冲锋号[2]。历经“全国科技支疆活动”、“新一轮科技援疆”发展历程,如今已形成科技援疆的举国体制。自1997年到2010年以来,兄弟省市无偿援助新疆43亿元,约1 200多个项目被引进,250亿元资金的投入量;同时引进7批援疆干部共6 300余人,各省市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援疆资金达638.85亿元,此外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还对对新疆基本建设投入了3.6万亿元。自2011年以来,国家科技口各部门实施各类支持新疆科技计划项目近千项,资金约20亿元;21个对口援疆省市围绕受援县市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各类科技产业化项目314项,经费21.6亿元,转移先进技术及转化成果462项[3];此外,还支持新疆建成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创新平台[4]。

2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即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提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经济绩效是报告中评价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五大要素。新疆作为我国的西部边陲,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其区域创新系统承担着国家以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破题的重任[5]。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由当地科技与创新的因素推动。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新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科技的创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远离内地,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导致新疆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区域创新能力在2001-2014年期间总体水平虽然略有提高,但水平仍然较低[6],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排名更是不升反降(依据2001-201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新疆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最高是2003、2004年的21名,其后下降到倒数前六位置,其中2011-2015年排名分别为28、26、28、28、29);2015年综合排名比2014年下降一位,其中创新实力排名第27位,比去年上升了2位,创新效率与上年保持不变,为31位,创新潜力排名为第15位,比去年下降了6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指标排名均有所上升,分别为第16位,第19位,第28位。创新环境指标排名为31位,比去年下降了10位,创新绩效排名保持在第30位。此外,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在2001-2014年期间整体在下降,科技创新规模报酬亦呈下降趋势[7],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各级技术计划项目转化率不足10%)。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在东部地区已实现,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结合了解沿海地区的发展情况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8]。面对当前新疆的科技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新疆创新系统功能不强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将难以实现国家将其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区域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加大科技援疆力度实现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其再造升级势在必行。新疆必须促进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从传统的“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这样才能结合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当下依赖科技与创新的时局把握下,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合力下使全国科技援疆由横向和纵向的单方支援和支持变为多方主动的行为,实现援疆方式的转型升级,促进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图1 2015年新疆创新能力蛛网图

3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科技援疆政策背景,结合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在咨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援疆相关部门、新疆科技局、新疆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后,确定了影响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表1 新疆科技活动基本情况表

表2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3.2 规划指标说明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共分为四层,依次是目标层“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策略层“区域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指标层的“科技研发投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比”等15个具体指标。

本次研究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层,即评估新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层主要指标则为策略层,是对目标层的模块化处理,选取四个主要因素较为切合规划中的四项基本内容,根据策略层的任务规划具体的指标层,总结和提炼出15项具体指标,符合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次研究选取的具体指标数据主要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2016)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高校、科技援疆相关部门,以及科技局相关机构协助获取,若干指标数据通过选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市,哈密市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访与调查问卷的发放获得一手的数据。

3.3 指标层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要求,确定指标层指标权重,再进一步按照各专家打分交流后,最终完成了各项指标的专家打分表,按照各位专家打分的具体情况,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被计算出来。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与其指标层即B1-C层的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表3 A-B层判断矩阵

表4 B1-C层判断矩阵

表5 B2-C层判断矩阵

表6 B3-C层判断矩阵

表7 B4-C层判断矩阵

3.4 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1)指标层影响因素问题研究

(1)B1-C层:根据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得出优先级向量 Wi=(0.4503,0.1028,0.0796,0.3673),根据公式,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λmax=4.0211,一致性指标CI=0.0079<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B2-C层:同理,利用和积法,计算出优先级向量 Wi=(0.4464,0.1052,0.2780,0.1704),并计算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4.0224,一致性指标CI=0.084<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3)B3-C:层:利用和积法,计算出优先级向量Wi=(0.1659,0.2921,0.3787,0.1633),并计算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4.1179,一致性指标CI=0.0442<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4)B4-C:层:利用和积法,计算出优先级向量Wi=(0.4434,0.3874,0.1692),并计算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3.0735,一致性指标CI=0.0707 <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策略层政策问题计算

同样利和积法,得出优先级向量Wi=(0.3888,0.2833,0.1944,0.1335),根 据 公 式 :λmax=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λmax=4.0017,一致性指标CI=0.0006<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3)结果分析

根据方根法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各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了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权重)排序,详见表8。

表8 影响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和统计,根据问题强度的划分和排序,研究得出了影响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最关键的三个因素在于: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主题数,产业内的竞争与合作。

同时综观以上问题分布,可以看出影响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较为突出因素还有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对知识扩展的影响,政府的科技经费支出占比,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等等。

4 推进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

推进科技援疆发展,促进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实现新疆创新资源由传统的嵌入性向根植性的发展的华丽转变,这里的根植性是指将“受援”和“支援”主体的行为过程与环境等影响因素结合起来,强调援疆创新资源深入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参与主体能建立在基于利益出发的共赢局面[9]。为推动科技援疆由政府主导的“输血”向市场导向的“造血”转变,为提升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制定了以下一些发展对策。

4.1 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加强科技活动研究经费支出,增加专利的发明数量,发表更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专利技术转化率,加强新疆重点领域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体系。以政府为引导,在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带动下,在创新支持作用与合作模式的发展下,强调产学研合作、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的集成作用,在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与新疆的有关单位的科技合作下,来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科技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和保障科技援疆工作的顺利进行[10],建立充满活力,能够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科技援疆制度体系[11]。

4.2 增大科技人才总量,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面对当前新疆科技创新主体定位不明确、企业科技投入积极性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够、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投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等现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迫在眉睫,由于新疆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总量不足[12],另外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比例占总人员比例数严重不足,人才的流失现象特别严峻。因此加大新疆的科技人才总量刻不容缓,通过发布一些政策优惠和政策扶持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强建设高层次型、创新型的科技人才队伍[13],培养提升科技人才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此来不断发展壮大新疆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促进科技援疆工作的持续性,加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4.3 加强产业集聚,完善竞争机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援疆方式转变,实现科技援疆由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产业集聚,完善竞争机制,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应发挥有效作用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加强科技基础和创新基地建设,建立更多的创新空间与平台。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从而更好地形成集聚中心,完善竞争机制,在对口援疆的依托背景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14],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科技合作交流方面要加强与援疆省市的互动,进一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攻关和智力支持为新疆科技自主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15]。

5 结语

本文就我国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近年来的援疆历程进行了一个基本的介绍,通过梳理科技援疆政策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构建了新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得出了影响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来促进援疆方式的转变,实现科技援疆由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政府主导的“输血”向市场导向的“造血”转变,为提升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为以后新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价值,为之后科技援疆政策的提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援疆一致性矩阵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基于电压一致性的能源互联微网无功功率分配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援疆的夜晚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