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对策研究

2019-06-01 07:35王强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王强

【摘 要】文章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视角出发,从产业发展、空间内布局以及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对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对策

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是的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主要依托仙海湖(沉抗水库)及其周边资源打造而成,总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

根据仙海区管委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仙海区GDP总量为9.18亿元,仅约占全市GDP总量的0.4%,财政实力薄弱;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7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84元,略高于绵阳市平均水平,然而,区域发展仍存在产业带动不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缓慢等问题。旅游业带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尚需深入挖掘,商贸物流业、“互联网+”产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民增收渠道受限,可支配收入偏低,农村土地流转尚不规范。

一、产业发展

(一)巩固旅游支柱产业

促进文旅有机融合。借助独特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推动文化内涵注入景区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以沉香文化为主题,八仙文化和驿站文化辅助发展,文化艺术品、演艺娱乐、特色展览等文化产业相融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文旅产品。

实施“旅游+”战略。发展“旅游+文化”,挖掘神仙树、云盖寺、古皇柏大道、古驿道等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旅游+商贸”,重点开发旅游度假酒店、旅游地产、会议中心等休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体育”,定期举办滑水、龙舟、环湖骑行等赛事,并依托亲水湾沙滩浴场,开发沙滩球类运动、水上游乐等休闲运动项目。

(二)提升优势特色农业水平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延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加快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开拓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仙海生态鱼品牌效应,发展沉抗水库生态养殖优势,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结构优化。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农业产供销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自有绿色农业品牌。

(三)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商发展全面提速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工程,构建电子商务发展体系;通过内培外引做大电商主体,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促进电子商务聚集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等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和交易平台;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乡镇探索特色化的O2O经营模式。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惠民服务,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及示范;实施“互联网+”文化旅游,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快建设文化数字化平台、文化资源库和文化产品线上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和集约优势,提升政务、医疗、养老、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服务获取成本。

二、空间布局

(一)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坚持“强化中心,发展两翼,依托轴线,带动全域”的城镇化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湖、三线、十一区”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建设,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着力培育打造沉抗特色小镇,坚持融入文化元素、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建成规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特色城镇发展格局。

(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坚持“立足长远、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布局“一环”、“五片”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一环是环绕仙海二环路建设旅游度假区二期;五片是度假区北部以商業、居住服务为主的商业区,以田园风光及乡间村庄为景观特色的乡村度假观光区,以休闲养生为主的高尚居住区,以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以野营、户外自行车运动、汽车宿营、军事娱乐、攀岩、体育健身等户外活动为主的运动休闲区。形成突出特色、分区发展、整体融合的集文化交流、商务会展、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活服务区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三)农业生产空间格局。立足区域农业、景观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以集中连片、区域化发展为重点,推进布局“一心总揽、一带贯穿、四园发力”的“一心一带四园”农业生产空间格局。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是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带;四园即以“果品+农业科技+休闲”为主的葡萄创意农业园、以“养生+农耕文化体验+国学教育”为主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以“彩林+康体运动+度假”为主的彩林运动康体园、以“粮油+观光+民俗”为主的原乡生态田园。

(四)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依托园区低山丘陵环绕,洼地水塘遍布的生态机理,在尊重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敏感性基础上,使其景观生态基质呈现出山围一谷、田园入丘、水廊串珠的空间形态。承接田园,转入坡林,实施“十百千多节点”生态工程,形成“点线面”的生态环境,营造完整生态系统。

三、管理对策

(一)高效利用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居民生活节水,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普及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建设用地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网络控制线”三线管控;保护生态红线,通过建设用地减量化、土地整治、生态用地修复、自然景观护理、配套设施完善等措施,建设具有农业生产、生态保育、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的风景区。

(二)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滨湖带生态建设,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建立仙海区生态保护委员会,将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应急管理等纳入正常轨道;加快建设仙海库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开展环评和环评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三)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推进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完善收集、储运、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环保配套体系。

四、结论

水利风景区对调节地区水资源以及防洪减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其极具魅力的自然景观,通过旅游开发等手段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源。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特征突出,旅游经济增速减缓。同时,由于水利风景区特殊的自然属性,其对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态敏感性。所以,必须通过过大力提升水利风景区基础设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2],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空间布局,提升管理水平,将风景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更推一步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彬.生态经济视角下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J].农业经济,2018(03):60-61.

[2]钟林生,孙义福,张跃西.水利风景区发展态势与展望[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1):80-83.

[3]徐增让,汪升华,韩晓丽,薛祺.水利风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08):81-84.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