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红食品”成为“长红食品”

2019-06-01 07:35杨敏杰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杨敏杰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给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人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助推下,一跃成为“网络红人”,一些食品也被疯狂追捧,成为“网红食品”。但可悲的是,这些食品往往只能昙花一现,从前期的被疯狂追捧到之后的无人问津往往只需短短一段时间。衰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网红食品”成为“长红食品”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网红食品”;昙花一现;“长红食品”

一、火爆的“网红食品”

近兩年是“网红食品”井喷式发展的阶段,从韩国的火鸡面到脏脏包、奶酪包等各种甜品,还有喜茶和答案茶之类的饮品相继出现,火爆场面令人惊叹。年轻人追逐“网红餐厅”、“网红食品”,已成为一种日常,不仅为了简单的满足食欲,而且上升为一种身份认同,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的体现。

二、“网红食品”的走红模式

(一)利用微博、朋友圈和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大力宣传。借助互联网传播力度大且成本费用低的优点,“网红食品”以各种途径频繁出现在我们面前,以各种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网红主播的推荐、公众号的转发以及明星的晒照宣传,使原本普通的产品成为爆款,大波消费者各处搜寻店铺,即使排几个小时的队,也要尝试一番。

(二)精美的造型和新潮的名字。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外表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关键因素,食品的颜值上去了,才有机会吸引消费者尝尝味道。例如外形酷似毛巾的“毛巾卷”蛋糕、拥有梦幻冰蓝色的蓝色可乐都靠“颜值”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追捧。新潮的名字往往能勾起人们的幻想,吸引消费者去一探究竟。例如丧茶、答案茶就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用名字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

(三)利用大众的猎奇、从众和攀比心理。年轻人喜欢追求新鲜感而且好奇心强烈,商家抓住这一特性,利用社交软件和自媒体推文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激起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购买欲望。看见朋友在朋友圈晒照打卡,在从众心理的促使下,很多人不惜排队花费数小时也要去尝试。想要通过发朋友圈展示食品来展现自己生活品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也在推波助澜。

(四)制造饥饿营销。店面面积普遍不大,想购买往往需要排很长的队,同时采取限购的措施,减少产品的供应量,使其供不应求以维持产品高人气。有的店铺打着现做现卖的旗号,需要提前预约才能购买;有的规定经营时间,一天只经营半天。如杏花楼的“网红青团”就规定门店每人限购四盒,网上抢购电子券每人限购两盒的方式来销售。商家利用饥饿营销策略,看似荒谬的做法却能带来超高人气。

(五)特色改良产品且产品更新速度快。“网红食品”其实也都是传统产品的改良,只是做到了人有我特,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火爆全网的“脏脏包”,其实就是一款起酥面包,经过改良用巧克力和面,外表再淋上巧克力酱,撒上可可粉,吃完满脸满手都是脏的,吃的同时带来了乐趣,以此吸引了不少人。而且食品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一种产品出现后,紧跟着一大批相似的改良产品也会随之出现,例如随着脏脏包的创新取胜,芝士蛋糕改良后的“半熟芝士”、豆乳和蛋糕结合产生的“豆乳盒子”、拥有高颜值的“雪花酥”,也纷纷改良吸引顾客兴趣。

(六)打情怀牌,用“标签”吸引消费者。相比于传统的食品,“网红食品”往往自带标签,通过售卖情怀吸引消费者。如喜茶以“小清新”为卖点,自热火锅以“新奇感”吸引注意力,死神辣条被称为“整人神器”。消费者不光为了品尝味道而购买它们,更多为了探寻食品“标签”背后所带来的新奇点,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三、“网红食品”背后的问题

(一)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目前尚未出台管理“网红食品”的专项法规,导致该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大多数商家把重心放在了借助热潮获取利润上,因而未将足够的注意力放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上,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网红面包店爆出使用过期面粉,自热火锅被爆存在安全隐患,网红奶茶含糖量高于国家标准等新闻频繁出现。“网红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二)只注重噱头不重视味道。作为食品行业,产品的味道是其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味道好才会有回头客,回头客是利润的长期贡献者,是永续发展的支持者。一些“网红食品”靠前期的营销宣传和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噱头带来了客流,但营销热度过后,剩下的评价多是“味道不好”和“不会再来”,大多数消费者只是来满足猎奇心理,回头客少之又少,产品没有持久竞争力,留不住顾客,衰落只是时间问题。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难度大。我国《食品安全法》虽然已将网络销售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但目前尚无针对网红食品出台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行业监管无法可依,而且由于销售数量大、销售渠道多、销售范围广,以及其他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网红食品”的监管制度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很大。

四、如何规范“网红食品”的发展

“网红食品”是传统餐饮行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再加上监管不到位,诸多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互联网+”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食品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为了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让“网红食品”红的久,需要政府、商家、消费者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

1.相关部门完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针对“网红食品”的专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该行业准入门槛低,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商家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食品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忽视,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犯罪成本,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完善监管体系。“网红食品”大都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宣传,还有些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由于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等原因,商家“夸大宣传、无经营和卫生许可证、食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频繁出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使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强度,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核查,定期检查食品商家的生产状况,坚持线上和线下监管并重,让不法商家无处藏身。

(二)商家

1.坚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网红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市场的规章制度。坚持诚信经营,不造假、售假,发布虚假广告,不缺斤少两,欺骗消费者,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

2.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作为食品行业,一流的口味、合格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商家若想长久经营,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并以其为核心,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迎合消费者需求,方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在食品行业争得一席之地。

(三)消费者坚持理性消费。消费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多一些警惕和防范心理。在消费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注意观察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的添加剂和生产场地等信息。一旦发现食品出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人公意识,自觉举报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对抗食品安全问题,为全社会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环境。

(四)移动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内容监管。现在的“网红食品”宣传大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但由于平台的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信息都真假参半难以辨别,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网络平台应遵守相关法律,加大对平台内容的核实力度,保证发布的食品信息安全有效,及时删除夸大宣传和虚假炒作的不良信息。当发现不法商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宋龙艳.“网红食品”的喜和忧[J].投资北京,2018(04):36-38.

[2]王棣. 对于“网红食品”,还需理性看待[N]. 张家口日报,2017-08-02(003).

[3]王漪.网红餐厅缘何多短命[J].投资北京,2017(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