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9-06-01 07:35刘海英马银鹤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制约因素

刘海英 马银鹤

【摘 要】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有他独特的历史使命,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是党和国家的千年大计。但雄安新区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制约着新区的发展,本文基于雄安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角度,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雄安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雄安新区;制约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雄安新区是首都经济功能的拓展区,要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近几年,国内学者们对于雄安新区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对雄安新区制约因素和发展问题研究方面,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态等角度深入分析或者基于现阶段雄安建设困难角度去考虑。

从政治角度,方创琳、杨俊宴以及匡文慧(2017)指出雄安新区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进城市“多规合一”,着重克服好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与京津保城市总体规划的精准对接问题以及“新区病”和“城市病”问题;从经济角度,杜鹃(2018)指出新区金融发展面临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低、融资缺口大等问题;从文化角度,司林波和聂晓云(2018)指出雄安新区原住居民与新移民社会融合问题;从法律角度,周保刚(2017)在第八届河北法治论坛上指出雄安新区法治建设上法律体系不健全,应当围绕法治保障重点要素,建立健全法治保障机构机制,补齐“法治短板”;从生态角度,张伟(2018)指出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大气环境敏感地带,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新区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在京津冀乃至更广泛的区域开展协同行动;从现实角度,刘名远(2018)从雄安现阶段发展面临的困难方面指出雄安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程度低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易受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惯性思维的影响,面临市场培育、要素支付和制度创新成本的压力等。

但是目前还没有立足雄安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角度综合分析雄安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雄安未来发展定位和可持续角度,分析雄安新区要达到其战略定位、实现历史使命所面临的人才、文化、资本市场及竞争等方面的制约,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制约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才因素

雄安新区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要建立这样一座现代化新型城,不是哪一类或哪一个部门可以做成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如地质、人口、生态、文化、产业、建筑、高新技术、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等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各种职业的众多高端人才共同努力。但雄安新区在高端人才储备上基础薄弱,它不像国外那些知名创新园那样围绕人才聚集地建立,比如“硅谷”临近斯坦福大学;雄安没有便捷的人才获取途径,因此雄安需要大量高端人才的涌入,依靠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建设创新、现代、智慧的雄安新区。

2、文化因素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已成必然之势,截至2017年6月底,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万人,远期规划人口为200万至25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到1250人左右,那么外来人口与本地群众的融合问题就不容忽视了。这些迁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身上必然带着各个地方独特的印记,雄安原有的本土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必然面临着解体与重建。同时,外来人口必然会有基本的住房、医疗、出行、娱乐、子女教育以及工作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可能会对本地居民利益造成冲击。雄安新区的建设,群众是主要的执行者和收益者,若是不能解决好人口融合问题,就会造成动乱,会严重阻碍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3、资本市场因素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先期阶段起步开发的面积就约有100平方公里,未来预期会扩大到200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深圳特区面积还要大,是浦东新区面积的1.7倍左右。如此大的新区建设所涉及到的项目达到上百亿、上千亿的不在少数,的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雄安新区来说,会有非常大的资金缺口,产生极大的融资需求。然而以雄安地区现在的金融发展水平远远不足以满足如此大的资金需求。目前雄安的金融机构种类单一,仍以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虽然也逐渐出现,但明显还不成气候,无法起到显著作用。而且,由于金融机制及市场监管发展的不健全,雄安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融资非常活跃。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正规、多元、高效、绿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4、競争因素

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是首都副中心,未来将是继上海、深圳后又一张中国的名片。基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态势,京津冀一体化趋势以及全球视野,雄安新区要利用好其独特的优势,担负起应承担的未来使命。因此,雄安新区的建设目光要放的长远,不能只顾当前,片面的的追求某一领域发展。避免造成未来发展畸形或后继乏力的情况。《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雄安规划的总体要求是: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雄安新区必须建设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那么在雄安新区高速发展中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力就应该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雄安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引进高端人才

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大事、是千年大计,在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一起献计献策,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这里将引进人才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啊:物质激励、地方软实力和创新潜力。

(1)实行多元物质奖励措施。物质激励措施是高端人才做选择是考虑的最直观也最首要的因素。物质奖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于工作物质奖励来说工资只是最基础的,还可以有保险、医疗及住房的相关福利,期权分红、个人成果处置权等等。雄安新区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对于进入新区的高端人才给予房租减免,全额代缴保险,允许企业奖励员工股份或期权来吸引高端人才一统建设雄安。对与搬迁的高校,可以给予高于学校原来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对于迁入新区的高校教师给予更高的工资、科研经费以及住房补贴。对于引进的企业可以给予简易的企业申报和审批程序,在企业选址和项目申请上给予政策支持,放宽贷款政策,实行税收优惠等等。

(2)注重新区软实力建设。高端人才往往能较容易的获得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更注重工作地点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公共服务、教育水平以及发展前景和水平等。因此,必须加强新区软实力建设。首先要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城市结构和人口分布。其次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雄安新区建设优质的医疗、教育、安保体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再次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民俗美食节、特色文化节等活动或建设以文化、音乐以及绘画为主题的公园,展现新区文化特色,也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最后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优良居住环境的创建。要按照生态城市模式与原理,借鉴国际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打造宜居、安全、生态、智能的绿色城市。

(3)营造优质创新环境。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对高端人才机具吸引力,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满足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要营造这样一个创新环境,第一,要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是要配套高效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可以改革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建设专业的第三方中试平台并成立专门的中试基金,采用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增长原动力,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孵化—转化—生产”良性产业生态循环。第三,实行扁平化、聘任制的管理模式,给予高端人才相对自由的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依靠工作自由和公平竞争吸引高端人才。第四,新区要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云计算核心技术。

2、加强文化交流

(1)政府主导消除融合制度障碍。制度障碍最关键的是户籍障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雄安建设的8项决议中已经提出要在在雄安新区起步区取消户籍,实施真正的“居住证制度”,政府对此要积极引导,认真落实。再者,要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兼顾原住民与新移民的利益。改革市场管理与激励机制,为雄安新老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先在制度上实现原住民与新移民的融合。

(2)增强本地居民的包容度。要想实现本地居民与迁入居民真正意义上的融合,首先不能损害到原住民的既定利益。这就要新区建设优先要完善新区行政功能、合理规划新区结构布局与人口分布,还有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工作,保证外来人口的迁入不会对原住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其次,要在思想、工作与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强原住民与新移民的交流与认同。让本地居民与迁入居民共同生活、共同培训、共同工作。发挥政府及居民组织的宣传引导职能,鼓励新区原住民与新移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借此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消弭彼此的隔阂,使原住居民形成的包容与共享的理念。

(3)增强新迁入居民对雄安新区的归属感。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给予迁入居民同等的社会地位、同等的发展机遇、同等的社会福利与服务之外,最能引发他们归属感的就是对他们原籍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认同。可以在雄安定期举行各地民俗和传统美食的展示或体验活动,开展以各地文化、音乐与传说的主题活动,建立创意文化园或民俗广场等,既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认同和包容,又能丰富居民生活。

3、完善资本市场

(1)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政府可以设计一套灵活全面金融政策来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资本的参与。但要注意设计合理地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也要警惕资产泡沫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可以支持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进入、运行和退出机制,政银保风险分担机制,甚至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基金。另外,政府还应注意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立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交流平台,对投资与融资、贷款和放贷的情况进行评价与监督,一来评估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用,加强市场监管;二来可以监督贷款用途,防止企业把享受着雄安新区的融资优惠政策融来的资金挪做他用。

(2)完善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雄安新区如今的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可以把雄安新区作为重点支持区域,针对性的调整信贷政策与计划,开发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差异化产品;还可以开发运用大数据、云計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金融工具,打造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3)完善第三方机构以及平台的建设。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不仅需要政府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和金融机构微观上发挥的主动创新作用,还需要第三方机构与平台的配合。雄安新区要加强审计、信用评级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各项职能的履行能力,如:对各类企业信息采集和评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等。完善这些第三方机构的职能履行是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4、提高竞争能力

雄安新区的建设工作必须着眼于未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雄安新区应该是拥有全国甚至全球顶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能继承和发展雄安的人才的,居民们生活富足、幸福、充满包容精神的。

(1)提高技术竞争力。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把握时代技术变革的脉络,时刻紧跟当前科学技术变动步伐。要引进相关技术与高端人才并努力做到能够自主研发。这样,雄安新区未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目前来讲,雄安新区需大力引进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

(2)提高人才竞争力。雄安新区现阶段的建设和发展要靠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从长远角度看,雄安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人才储备。那么,从现在起就应该考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了。雄安已经以优惠的条件和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优秀大学或顶尖的科研机构与雄安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许多名校已经着手实施来雄安建立分校。那么接下来就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自己的高端人才,还要留住人才。还要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多给青年人锻炼的机会并进行定期的工作培训。政府要加大对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支持力度,注重对学生们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培养预配人才。

(3)提高人文竞争力。要强调“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城市。雄安新区必须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幸福、富足与和谐,才能实现稳定高速的发展,才能从长期来看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满足个人基本社会诉求,即自身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要得到充分保障;政府能够根据人民需要和遇到的困难迅速做出反应;每个人公平的享受社会保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能够通过一种普遍认可的、合理的、和平的方式解决;个人的个性与生活习俗都能被认可和尊重。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雄安新区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优美绿色的居住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不引进污染企业,全城市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湿地与湖泊,城市保持有丰富的动植物和水资源,在这里人与自然能够友好的相处。

四、结束语

总之,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诸如本文中提到的人才、文化、资本市场及竞争难题,当然还有本文未提及的其他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去解决,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为雄安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是希望雄安新区能够不负众望,成为一座智慧、生态、包容、创新、领先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

[2]杜娟: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河北金融,2018(11).

[3]刘兵、曾建丽、梁林、曹文蕊、李青:雄安新区引进高端人才的博弈分析[J].經济与管理,2018(2).

[4]司林波、聂晓云:雄安新区原住居民与新移民社会融合的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8(7).

[5]肖金成、郭克莎、陆军、刘秉镰、李兰冰、殷存毅、田学斌、张贵、周密、孙哲: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7(3).

[6]刘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2018(24).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制约因素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