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2019-06-01 07:35王海燕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前沿技术中国制造2025

王海燕

【摘 要】高精尖产业是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论文第一部分剖析了高精尖产业的内涵。第二部分阐述了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困难。第三部分剖析了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路径:优化高精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工业用地创新利用;推进产业金融服务创新;瞄准产业前沿,培育示范项目。

【关键词】高精尖产业;经济结构;中国制造2025;前沿技术

一、高精尖产业的内涵

高精尖产业是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高精尖产业是由具有“高级、精密、尖端”特征的科学技术、产品工艺、先进发明等产业业态构成的集合,具有高端化、高带动、高价值、融合化、集约化等特点。

2018年12月,市经信局会同市科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联合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2018年版)》,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编制。《目录》包括行业大类、行业小类、代码、名称、经营范围表述及注释六部分内容;涉及行业大类10个,行业小类210个,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21个)、集成电路(6个)、医药健康(16个)、智能装备(80个)、节能环保(25个)、新能源智能汽车(10个)、新材料(15个)、人工智能(6个)、软件和信息服务(19个)、科技服务(12个)。其中“行业小类”指此行业中新近涌现出的细分行业。

二、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北京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着力促进产业稳中提质、减量增效发展。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和7.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个和3.2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5G、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编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发布十大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资金和基金支持作用进一步提升,安排高精尖资金支持项目84个,带动社会投资约36亿元。2018年,北京市十个高精尖产业实现总收入32548亿元。其中,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

但与此同时,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困难。一是产业政策衔接配套仍不完善。发展高精尖产业与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政策衔接不够,如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对引入增量项目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对目前各区普通存在的存量项目“腾笼换鸟”没有给出解决措施。在产业疏解过程中,部分高精尖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被疏解到外地,企业生产链条被打断,留在北京发展的企业失去了本地配套,成本不断提升。二是土地资源调配仍需优化。土地紧缺和成本高昂是制约高精尖企业在北京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路径

1、优化高精尖产业区域布局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4],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需要优化高精尖产业区域布局。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发挥对全球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引领作用;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平台,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以亦庄、顺义为重点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载体作用,强化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地位,提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引领功能。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协同,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下一步,围绕促进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加快落地,重点聚焦高端制造业,按照“定位、定量、定图”的思路,加强对各区的工作指导。“定位”即在各区发展基础上明确未来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定量”即在确定全市总体发展目标基础上,结合各区定位,明确各区发展任务和目标;“定图”即做好各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所需保障的要素资源条件,与各区规划对接,使得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一盘棋”发展。

2、推进工业用地创新利用

在高精尖产业培育方面,土地紧缺和成本高昂是制约高精尖企业在北京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需要从创新制造融合共生的视野推进企业工业用地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工业用地开展企业研发、中试、制造等综合功能利用,为工业用地的创新利用提供更宽松的制度,推进工业用地产业化试点应用。进一步扩大弹性年期出让土地和土地年租制试点,增强土地出让弹性,通过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产出税金等昂视控制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推进工业用地与研发用地比邻布局,强化高精尖产业周边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人居生态环境,为高精尖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培养皿。

针对用地贵的问题,政府要改变单纯卖地的招商模式,应当针对项目生命周期,搞好工业用地的循环利用,探索推广“先出租后出让、出租出让相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三城一区”的平台公司建设,增强对于高精尖以租代售、定制楼宇、精准物流等增值服务能力,帮助高精尖产业降低土地利用成本,推进零散工业用地的连片开发。

3、推进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北京现已建立额度均为200亿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及科技创新基金,未来还将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资金,以集中支持重大项目、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启动以来,目前已初步选定了26家基金首批立项,合计申請规模约50亿,基金总规模约254亿,放大倍数超过5倍。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基金主要包括并购基金、股权基金、区域性基金和项目型基金,截至2018年9月,高精尖产业基金已公示确认合作子基金17只,基金认缴总规模达到187亿元,投资项目40余个,投资额超过26亿元。下一步,要优化调整政府现有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式,一方面继续做好统筹,集中力量支持大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母基金的形式,融汇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并购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产业项目发展。

此外,要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金融体系,开发适应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推进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探索债权融资计划等适应轻资产高精尖企业的产品推广。让银行、保险、信托、债券、股权等多方资源集合发力,解决高精尖企业的资金需求。

4、瞄准前沿技术,培育示范项目

高精尖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颠覆技术、关键技术驱动的快速迭代的产业,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共同联动的结果。北京市尤其需要结合创新资源网络,发挥三大科学城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高精尖产业领域的前瞻分析,加强知识产权预警,尤其是常态化跟踪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重视对基于“互联网+”、“智能+”等高精尖产业的培育。

另外,北京市应进一步提示对于高精尖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搭建开放性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平台,推进“中国制造2025”、无人智能等示范工厂建设,促进自主3D打印、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结合首都大气环境治理和两化深度融合,通过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计划,以节能减排和智能制造为重点目标,每年集中支持一大批重大技改升级项目,引导带动存量企业主动转型。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2018年版)[R].2018.

[2]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R].2017.

[3]唐建国.北京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路径机制研究[J].前线,2016,(12).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前沿技术中国制造2025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 序言
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