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以交往理论为视角

2019-06-01 07:35杨秀琼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转换

杨秀琼

【摘 要】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理解、对话达到一致,并把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的必要预设背景。在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经过理解达到相互一致的符号系统。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能发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和不足。为此,可以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切入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转换。

【关键词】交往行为;生活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话语能够传播共享信息和意义,引导人们确定行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P6)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困境。以交往行为理论检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并帮助解决话语困境问题,通过话语转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和实效性。

一、交往理论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哈贝马斯根据人们使用语言的对象领域划分出了三个世界: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在三个世界基础之上,哈贝马斯提出四种不同行为模式:一是目的论行为;二是规范调节行为;三是戏剧式行为;四是交往行为,“这个行为涉及至少两个以上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这些主体使用(口头的或者口头之外的)手段,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 2](P84)核心是行为者以语言为媒介,遵循一定规范,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一致性。理解意味着两个以上主体在认可某种相关话语的基础上,彼此间开展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目标是在于使主体间相互理解、彼此分享、彼此信任,同时建立起一种关系性存在。

哈贝马斯强调交往行为是根置于生活世界的行为。生活世界本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重要概念,哈贝马斯将生活世界引入交往理论中。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者不可能走出生活境域,他们本身作为阐释者凭籍语言行为属于生活世界。”[3](P79)生活世界是行为者在其中相遇的先验场所,是意义的资源,是进行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人们在其中提出要求,相互协调,获得理解和一致性。作为背景预设的场所,生活世界还是交往行为者相互理解的“信念储蓄库”。行为者需要以理解为依据,而这里的理解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生活世界积累了前人所做的解释成就。因此,生活世界也就成为了某种文化的传递的、借助语言构造的储蓄库,成为参与交往行为的行为者的共有场域。

将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延伸和拓展,为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

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凭借其作为教育者的身份,独享话语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法有效沟通。但实践中,由于教育者凭着对知识的预先占有、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和作为教育者的自带权威,把本该属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事情,变为教育者牢牢掌握话语,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为个人独自表演的舞台。忽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客观上使受教育者处于劣勢地位,在无形中打击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无法有效参与其中,以致受教育者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地、虚假地而不是真诚地接受教育内容,造成受教育者无法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个人行为的尴尬局面出现。

其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严肃,疏离生活世界。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中,教育者一般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出发,依据党和国家的需要,围绕单一的话语设置,依附国家强势话语体系,将自己作为国家话语的实现工具,给人的感觉是内容空洞,不接地气,语言生硬、技巧全无、话语缺乏层次性和特殊性,未能及时回应时代发展、社会热点以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困惑等方面,教育者言说的这一套话语而忘却了对真实环境的诠释和注解,忘却了对大学生的感性体验、思想行为和他们所处的生活世界的关照,无法敲击大学生的心灵之门,不能契合其成长的特点,成为话语失真、不贴切大学生生活世界的空洞说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远离生活世界、抽象深奥,只会导致失去其话语的真实性和真诚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说陷入了无人聆听、认同和传播的尴尬境地。

最后,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话语滞后、解释乏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增多,思想政治教育有解决矛盾的诉求和愿望,但由其话语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客观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除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外,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民粹主义及新儒家等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逐渐进入大学生视野中。由于这些思潮在传播中,或有意无意地遮蔽其意识形态属性,打着学术旗号,利用大学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俘获了部分受众,引发了部分人思想和行为的混乱,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有降低的危险。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任务,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身的问题,在面对遭受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挑战时,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

三、以交往行为为基础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从交往行为理论角度看,从平等关系的构建到话语内置于生活世界,再到积极构建新的话语场域等方面转换话语,可以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由独享的、灌输式的话语向对话性话语转换,建立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平等对话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关系的建构是对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之间不平等关系的颠覆,意味着教育者不能独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教育者提升自己的主体地位,使自己获得了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相互间的关系,以彼此间尊重对方的话语权为前提,通过平等、开放的对话,使双方充分阐明的观点、立场,又能倾听对方的观点立场,进而进行换位思考,便实现有效沟通。这就为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之间通过有效对话达成理解和一致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育者要从天然的命令发出者、执行者,过程的控制者、支配着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解释权不能再独自享有话语权,而是与受教育者一道共同分享话语权,并在此基础上教育者通过引导、促进他们自觉地对文本进行理解,接受文本展示的内容,将文本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意识,外化于外在行为中。

二是创新话语内容,增强主流话语对各种非主流话语的统合能力,话语内容上做到政治意识形态性较强的文本话语转向生活话语,话语回归生活世界。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诞生伊始,它便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从现实和历史中吸纳营养,丰富自身内容,在与其他思想、思潮交流、交锋中,逐渐引领其他社会思潮,统一了全国人民思想。一方面,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连,关注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在价值冲突中的比较、思考、判断、分析、选择,使受教育者在交往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受教育者相连,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宏大叙事与他们的个人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关心和帮助受教育者个人成长,解决其实际问题。同时,生活世界作为信念储蓄库,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想使他们的意见一致地设置为生活世界,就必须以理解为依据,这里的理解作为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或可把它解释为“前理解”,也就是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都承认有一种前提性的知识存在,双方借助这种前提性的知识存在作为理解和达成一致的前提,这也意味着在这里存在一种知识的传承。所以,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需要将目前通行的政治性、官方化的话语转化日常生活话语,让话语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三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新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围绕目标基于一定条件开展互动形成的空间。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主要集中校园以内,教育者利用校园内各种尽可能的手段,根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依据一定社会伦理规范、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要求,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场域内,教育者依靠垄断性的知识、格式化的语言模式、可控的地点范围将受教育者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传统话语阵地,需要教育者坚守。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两微一端所承载的话语及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愈发凸显。加之,两微一端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运用度占有较高比例。两微一端正在成为新的话语场域是显而易见的,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和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转换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