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9-06-01 07:35何思桥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互联网

何思桥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是技术与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符合当前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特征,其构成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务过程和教学环境,智慧课堂在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与传统课堂有明显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目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各级学校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智慧课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它是以信息化技术打造的新型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高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利用“互联网+教育”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概述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传统的各个行业,这并不是说强制性的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起来,而是各行各业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全面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形成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目前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定义很多,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在这其中,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互联网媒体建立多种交互手段,从而进行系统的教育和通信联系[1]。“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来说能塑造一种新的教育形态。首先,“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打破了教育的垄断。在开放这个大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教育”,学习者可以学习各类优质资源,不再局限于从一间教室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其次,“互联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代表着权威,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但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知识的获取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间的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偏向教师,这使得教师要转变身份和调整定位,不能只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同行者。最后,“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有效整合。“互联网+教育”减小了教育鸿沟,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差距。

三、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界定

智慧课堂是技术与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符合当前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特征。在技术方面,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包括使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局限,塑造具有智慧型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更好的通过各种终端,获取学习数据,进行学习分析,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实施课堂实时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在教育方面,智慧课堂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育,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成长。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查询,关于智慧课堂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本质核心是一样的。总结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智慧课堂是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新信息技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智能、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更好地挖掘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2],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帮助。智慧课堂具备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智能性这四个基本特性。[3]

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因素构成

(一)课堂教学任务

智慧课堂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能再以“一本教材,一言堂”的模式教导学生,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工具,整合多媒體资源进行教学,积极开展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获取知识点或得到高分数为目的,而是要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二)课堂教学过程

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一方向的传播过程。智慧课堂中,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互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因为教育过程是有感情的活动,而不是机械式的活动,只有这样的过程才是更有效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内容,通过交往互动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成果,能最大程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堂教学环境保障

智慧课堂的开展,信息化物质条件的保障必不可少,首先整个校园的网络覆盖是基本条件,理想状态是要校园中形成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其次,教室的投影、电脑、白板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应具有,这些都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必要物质条件。

五、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条件下“教”与“学”的有机统一[4],而现有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很多都是97后,属于数字化原居民,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倾向于多渠道、多方面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喜欢学习内容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加有趣化,对数字信息更加敏感,对死板、枯燥的课堂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方面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引导,以便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下,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把控,根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得学生更有意愿学习,更能在學习中取得效果。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

对智慧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具有智慧课堂的硬件环境,主要是要搭建一个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形成的智慧课堂环境,使其具有可进行智慧教学的环境;还要有智能终端的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智慧学习的技术、智慧学习的教学资源等。其次,要构建智慧教学活动,将整个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这些教学活动阶段都要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智慧课堂教学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准备教学资料,比如教学PPT、视频、图文资料、文档资料、音频资料等;其次,以这些教学资料为基础,设计课前教学互动环节,比如调查、实践作业、课前讨论、题目作业等;然后,教师将相关内容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和完成布置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自己查阅学习资料或相互之间基于平台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学生预习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平台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前学生学情数据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从此阶段可以看出,传统课堂的学生课前预习,没有任何数据痕迹留下,使得教师的备课仅仅是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观感受,没有针对性,而智慧课堂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智慧课堂教学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智慧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教师讲课和提问,学生听课和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智慧课堂丰富了此阶段的内容。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内容探究互动方面,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平台进行点名答题、抢答、小测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多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协作。

(四)智慧课堂教学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完成作业,对于客观题,平台可以实时批复得出结果,对于主观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批改,对于错误比较集中的题目,教师还可以录制微课推送给同学学习,还可以让同学进行相互批改、相互评价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推送课后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资料及时学习、总结,有疑问可以随时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进行咨询,让教师在下一次课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学变革已经势在必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论从理念还是实践都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要立足当下,在智慧课堂中转变角色,以学生为本,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指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4.

[2]陈伟光.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03):3-4

[3]盛昀瑶.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6(06):82-83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互联网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