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研究

2019-06-01 07:35赵宗泽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赵宗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有了新的认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概念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被提出。本为将针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深度剖析,寻求内涵,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为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上寻找新渠道。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德育培养

立德树人应作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最高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務。” 【1】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了解我国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现状,建立健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机制,并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教育效果不良的培养策略进行原因剖析、改正,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健康、持久发展。

一、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现状

就当前现状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的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重点,忽视学生的德育课程教育,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德育培养依旧处于宣传喊口号的初期阶段且并未明确培养受众群体、无良好的培养方式及策略、不具备良好的监察机制。

(一)德育培养依然滞留在宣传推广环节

目前,我国德育培养依然滞留在宣传推广阶段。首先,我国教育体系仍处于传统教学阶段,以教授为主,一味灌输学生书面知识却未曾注重实际应用。我国自义务教育起便推广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部门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只为应付政策,并未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对待,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导致小学生思想启蒙工作处于滞后阶段。

其次,不论义务教育期间或是高校德育教育阶段,对于教育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程,都存在些许抵触心理,对于现代化教育,教育工作者虽有教无类但需差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需要教育工作者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大多因为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课,选择敷衍了事,导致德育教育长期坚持却迟迟不见成效。

最后,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的抵触心理,也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对德育工作要求已久,却依然滞留在宣传推广阶段。

(二)德育培养并未明确培养衡量标准

随着国家德育教育培养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出台,全国的高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德育工作,然目前,我国德育培养并未明确培养衡量标准。德育教育是一个具有指向对象的教育工作,细致的划分受众人群才能实现精准教育的教学理念,虽有教无类但也应差别教学。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学子,也应采取不同的标准。

立德树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对德行高尚之人也素有称颂,但对于德育工作而言,政策中并未给出明确标尺与衡量标准【2】。在以往的教育教育中,总是推崇舍己为人,是以孔融让梨是品德高尚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呗歌颂赞扬。这些案例具有充分的利他性,如若以此为标尺来衡量德育工作的成效,恐怕收效甚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对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导意义,若以道德与法治为标杆,只要依法办事,依照章程不作奸犯科即为德育教育的评判标准,那德育工作又显得避重就轻,不必要大肆宣传推广。

因此,在德育培养中,衡量标准与工作准则的确立是十分必要的。但就目前我国德育工作的推行来看,衡量标准并不明确。

(三)德育培养的方式及策略不具成效

德育培养工作功在千秋,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开展,立德树人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坚持的文化。随着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不断迈进,使得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对德育教育的需求,通过目前高校教育德育教学策略的简单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德育培养的方式及策略成效不彰。

在高校中,不论是高校团委还是各分院的党建工作者、学生自治的学生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各种主题的团日活动,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的主题活动等,但因其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创造,且活动虎头蛇尾者众多,导致学生一方面活动不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参加活动并未产生参与感,体验效果不佳,自然也不会在参加,所以活动的实际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对出于学校的整体思想政治规划,属于不得不开展的活动,教育工作者并未认真策划,并没有实现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高校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对活动所表达的主旨一知半解,活动流于形式,“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仍未深入人心。

(四)完善德育工作无良好监察机制

德育教育有其特殊性,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探究,在实践中由于其特殊性带来了复杂的教学环境和情况,目前我们高校在德育教育监督检查上有着很大的漏洞和欠缺。

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尽早的结合德育教育一线的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使得学生们从理论型人才尽快转变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二、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分析

德育培养工作功在千秋,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开展,立德树人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坚持的文化。因此,为更好的建设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学生的德育必须具有良好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德育培养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党中央十八大政策对我国高校教育做出明确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校德育教育负责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从一而终的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注重学术培养,以授业解惑为主要工作,却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故此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脱离现实。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应积极改变德育培养方式,首先应建立健全高校的德育工作的监察奖励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次,不断改善各院校思政德育工作者的保障机制,确保德育培养工作不受其他环境干扰;再次,促进高校间的交流沟通,保证高校德育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最后,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二)制定合理的德育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不断迈进,使得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德育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对德育教育的需求,通过目前高校教育德育教学策略的简单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德育培养的方式不够明确、培养策略跳脱现实,总体来说成效不彰。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符合国情的德育培养策略来促进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思想教育一直未松懈。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国的大学生们的主流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制定策略时,需不断弘扬社会正能量,确保主流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其次,通过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和出版传媒等方式相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引导积极为学生的健康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最后,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走入大学校园,便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他们没有父母可以依靠,一切全凭自己,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大学生还缺少历练不够成熟,需要我们专业的思想教育团队不断引导他们走入正确的人生轨迹。

(三)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

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枯燥的,对于现代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1.德育培养内容生活化

目前,众多教育工作者依然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督促其学习,固执的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另外,对于道德法制类的学科,晦涩的法律条文很容易产生学生的反感,因此将教育融入生活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许多生活上的素材,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德育培养方式生活化

为了更好的区别于传统教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注重现代学生的需求,了解当代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兴趣,并将这些元素很好的融入与教学方式中。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还原生活场景,对真实案例进行展示,以真实案例提醒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3.德育培养实践生活化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潜移默化的引导。因此短短的理论课程时间并不足以支撑时政教育的快速进行。因此,我们不应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更应积极向课外延伸,从课堂走出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德育教育是有利于自身修养的。以多元化,高效性、丰富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在道德以及自身品德教育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监察奖励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德育工作监察奖励机制,我们也无法评测出各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果。因此,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监察奖励机制,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是十分必要的。

立德树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对德行高尚之人也素有称颂,但对于德育工作而言,政策中并未给出明确标尺与衡量标准,怎样才算合格的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呢?怎样才算高品质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呢?首先,良好的思政工作是需要双方认可的,认真学习的学生与具有独特见地,能为学生解除疑惑的思政老师,都是优秀的德育教育推动者,应对这类人才予以奖励,以提高其在德育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对于衡量标准,应因地制宜,若一概而论可能会导致衡量标准脱离现实的困境,故此各个高校因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奖惩标准,各高校间积极沟通,促进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

此外,奖励制度也应根据校园自身情况出发,不仅在精神上奖励德育工作者作出的贡献,也应在实际上进行馈赠,如奖杯、证书、奖金等,以提高其在德育培养方面的积极性。

三、总结

“立德树人”不是口号标语,是需要潜移默化的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都是随着环境、时间以及知识的积累而变化的,对于渐渐成熟的高校学生而言,尚未具备完整的价值体系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导意义【4】。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做好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是在长期教育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过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其根本任务是将从中寻求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以及检验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依据。在当前历史时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吟画, 苑璞. “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5):76-77.

[2] 仇丽琴. 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8(4): 32-33.

[3] 吴秀清, 王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的实现路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 2014(16):169-170.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青年教师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本任务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