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逐梦航天
——书写新时代航天人新的荣光

2019-06-03 12:28王舒颖张高翔摄影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湖南

王舒颖/文 张高翔/摄影

4月24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如约而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南大学承办的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开幕。

“逐梦航天,合作共赢”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双手创造。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价值,砥砺奋进的意义。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走过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立于世界航天先进水平之列。

传古承今:充分体现湖湘特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伟人故里举办“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是一种航天情缘的传承,也是一种激励。

湖南自古以来便和航天事业有不解的缘分。古时候,诗人屈原曾在湖湘吟诵“登九天兮抚彗星”“援北斗兮酌桂浆”,孕育了无数湖南人对宇宙苍穹的想象;新时代,人杰地灵的湖南为航天航空事业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专项总师,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等湖南航天人,都在中国航天航空发展的历程上写下了精彩独特的湖南篇章。

随着湖南不断向着航天强省迈进,在航天新材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技术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服务国民经济,增进人民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了湖南力量。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表示,湖南是国家航空航天工业较早布局的重点省份,一贯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湖南将航空航天产业纳入制造强省建设重要内容,以航空航天产业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开放合作,运用航空航天技术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湖南的发展建设,支持湖南承接更多国家重大专项和攻关任务,带动更多人才、资金、技术投入湖南这块战略腹地、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系列活动对推动湖南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作为今年航天日重头活动之一的湖南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促成了23家单位成功签署12个项目的合作协议,总投资近200亿元。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系列活动充分融入湖湘文化特色元素,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合、蓬勃青春与醇厚积淀碰撞的文化盛宴。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国内首台航天题材的电视文艺主题晚会,围绕“逐梦航天”这一主题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承中国航天精神。

许达哲、张克俭致辞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在航天主题晚会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分享探月之旅中的精彩瞬间,曾参与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现场开课对话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晚会上朗诵的“两弹一星”时期中国航天人的热血励志故事,三位亲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老一代航天人讲述的奋斗历程,让无数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潸然泪下,深切感受到航天精神的伟大。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航天成就展上,一张张经典照片、一件件珍贵展品,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和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共赢新篇章。

创新不止丰富的科普活动是航天科技发展的体现

在航天日期间,祖国的各个角落有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逐梦航天 合作共赢。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有350余项航天主题活动精彩上演。

在北京,中华航天博物馆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专展,通过大量的珍贵史料,再现了钱学森同志一生鞠躬尽瘁、奋斗不已,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尖端科技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陕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追梦赤子心 溯源航天情”探访红光沟航天日主题活动,开启重走三线路、再续红光情的溯源、寻根、追梦之旅;

在新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喀什园区举行“中国航天日”开放日活动,喀什大学、喀什二中的师生们观看了相关科普视频、参观了科普展室,详细了解空天信息研究院的相关情况及遥感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应用等相关知识;

在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在香港本部新界大埔地球邀请当地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卫星地球站及卫星运营等场地和设施,聆听航天知识、卫星知识科普,激发学生们探索创新的热情,凝聚力量,放飞梦想;

在澳门,澳门大学师生参观宇宙卫星通信路环卫星地球站,实地考察了地球站最新扩建设施和运作情况......

今年航天日的科普活动更精彩,参与方更多元,这正是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最好体现——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为科普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素材。去年第三届“中国航天日”以来,我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方面取得一批成果,2018年共实施38次宇航发射,其中长征系列火箭37次,成功将104颗卫星发射入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2018年,北斗导航卫星全年成功发射18颗,全球组网卫星基本系统完成部署,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能力。

如今的中国航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日期间举办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助力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包为民院士指出,航天领域正处于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中,即将迈入智能时代。未来还有更多的高峰等待翻阅,更远的深空等待探索。

合作共赢:百花齐放才能春意盎然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向世界各国郑重承诺,“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仅体现中国的科技实力,更书写着国家开放、包容的新篇章。

开幕式现场

张克俭为湖南大学授旗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外空规则制定和全球防灾减灾等国际创新治理,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设置合作议题,持续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成为世界航天界的重要力量。在航天日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说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秉承“逐梦航天,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关心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国际人士一道,并肩同行、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中国航天日开幕式主场活动,来自10多个国际组织、50多个国家航天机构的外宾应邀出席,法国作为主宾国参加活动。5岁的陈瑾萱小朋友将自己画的《我和宇宙中的小生命做朋友》,送给了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西蒙内塔·迪皮蓬。

开幕式后,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的“联合国/中国航天助力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政府部门和10余个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就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航天合作、提升航天国际合作水平和通过革新性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深入学术研讨、政策解读和供需交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相关议题,共话航天技术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趋势与未来,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案和实践,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关于在中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中开展合作的协定》;与土耳其空间技术研究院、埃塞俄比亚科技部签署了航天合作协议;与巴基斯坦航天局更新签署了合作大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广大航天工作者要继续努力奔跑,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加快推动中国航天发展,并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与会领导为“航天重大项目奖”代表颁奖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