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杨利伟、姜杰和汪涵背后的故事

2019-06-03 12:28王舒颖申超波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汪涵形象大使杨利伟

王舒颖 申超波/文

【导语】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聘请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正式亮相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为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和民进中央委员、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颁发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聘书。

航天英雄、火箭女神、著名主持人,这是公众给杨利伟、姜杰和汪涵贴的“标签”。在这些身份背后,他们又有哪些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杨利伟——独一无二的航天英雄

杨利伟在中国航天人心中的位置,就像加加林在世界航天人心里的位置一样。我们已经习惯在他的名字前,加上“航天英雄”这个标签。

4月24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航天成就展”上,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杨利伟也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个子不高,但身姿笔直,神色刚正,让你总能就在嘈杂的环境中一眼看到他。与我们最熟悉的那张在返回舱中微笑挥手的照片不同,他严肃坚毅的神情,就算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也传达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厚重。

关于这一点,杨利伟的亲密战友、航天员大队原航天员吴杰大校曾经说:“航天员坐的火箭,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我们就是‘坐在火药桶上的职业’。每一位航天员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没有这种气概,就做不了航天员。”

“英雄”二字,何其厚重,它意味着随时准备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

杨利伟比任何人都清楚,成为中国第一名航天员将面临无法预知的艰难与风险。当他乘坐的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急剧抖动,似乎要他的将五脏六腑震碎;当飞船返回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飞船表面防烧蚀层剥落产生的红色白色碎片不停划过,右侧舷窗出现裂纹;飞船落地时,他的嘴唇被头戴式麦克风磕了一下,鲜血一下子流了下来.....

而他终于返回地面时,成功不仅属于他,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在太空期间,他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下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他因此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当之无愧得到国家授予的“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把祖国放在自己生命之前。

1992年夏天,那次让他终生难忘的“空中停车”事故,现在看来可能就是一次预演。在马兰机场,他驾驶飞机执行训练任务,飞机正贴着地面高速前进时突然失控,因为超低空阶段无线电不通,与地面也失去联系。是弃机逃生,还是冒生命危险保住这架飞机?杨利伟没有想过后一种选择。几秒钟之内,他让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做出判断并拿出解决方案。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飞回去”。

等到飞机顺利降落,杨利伟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杨利伟说:“我们不是不珍惜生命,更不是无视风险,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与技术充满自信。”在航天员训练期间,杨利伟把模拟器各舱段内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录了录像,反复观看、随时练习,训练课结束后,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键钮都印在了脑海里,对它们比对自己手上的纹路还熟悉,航天员飞行手册,像一本厚厚的辞典,基本都能背下来。在一次次体能和心理的超负荷训练后,他慢慢摸索到一条规律: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近成功了。

这些付出,人民记得,国家记得。

从太空回来的这些年里,除了积极参与航天工程,杨利伟也努力宣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担任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符合他为航天科普贡献力量的意愿,也符合大众对他的期待。杨利伟说,希望给青少年朋友以及更多的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们好的想法成为科学实验的一部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科技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正如他跟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交流时说那样,“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希望大家一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努力奋斗!”

姜杰——“火箭女神”是怎么炼成的

2019年4月20日深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这是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100次发射,它成功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诞生了。

4天后,也就是4月24日,在湖南长沙,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被聘为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在颁发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聘书现场,58岁的姜杰一身纯白套装,戴着金边眼镜,一头利落短发,目光温和而坚毅。如此温婉优雅,让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难免会惊讶,眼前这个文静女子会是设计火箭的总师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从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姜杰缘定中国航天已近40年,一路从副主任设计师到主任设计师,从型号副总设计师到型号总设计师,再到中国航天领域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院士,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火箭女神”。

投身航天,情定“长三甲”系列火箭

姜杰的父母都是医生,妹妹和弟弟也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姜杰高中毕业时,父亲为姜杰联系了一所护士院校,这在当时是一份让很多女孩都羡慕的职业。然而,大概是姜杰注定要与科学结缘,不到一年后,国家恢复高考。已经在护士学校学习的姜杰得到消息,激动得一宿没睡,她决定考大学。

1979年,18岁的姜杰在国防科技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很多同学开始注意起这个从京城来的小姑娘来:没有一点娇气,学习起来更是个“拼命三郎”。读大学的几年,姜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姜杰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为一名专业火箭设计人员。不久赶上国家为了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长三甲系列卫星研发项目立项。姜杰有幸一开始就参与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研制,并且得到了龙乐豪、邵崇武等前辈的指导,陆续见证了“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等家族系列成员火箭的诞生。

长三甲系列火箭是姜杰一生心血所系。从1994年2月8日长三甲成功首发,在25年的砥砺岁月里,“金牌火箭”实现了从0到100的跨越,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步步壮大的伟大征程,也见证了姜杰从一个初入航天的文静女孩,到从容镇定的“火箭女神”的蜕变。

火箭是第一棒,必须十拿十稳

姜杰担任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以来,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以北斗导航、探月等为代表的70余次火箭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纪录。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姜杰,血液里流淌着“严谨细致”的基因。每次火箭发射前一个月,她都会提前来到发射中心,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五个小时以上。她带领团队模拟火箭发射时可能出现的每一种问题,确保火箭里的上万个零部件运转正常,12层楼高的发射塔架,她更是每天都要爬上去看一看。火箭发射多在深夜,发射成功后,不管多晚,姜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指挥大厅。她要仔细分析火箭飞行参数,总结每次发射工作。

一次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是无比艰辛的付出。姜杰说:“航天人是没有假期概念的,忍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火箭发射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她打了个比方,“火箭就像接力赛中的第一棒,必须十拿十稳才能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以及“高分”系统发挥作用。你说你能失败吗?”发射场的各项准备工作事关成败,容不得半点闪失。

刚柔并济、智慧与美貌并存,“女神”的称号姜杰当之无愧。航天领域含量高技术、工作强度高,女性平衡工作与生活往往要付出更多。姜杰说:“我眼中的航天女性都很聪明、智慧,在平衡与协调上有特殊的能力,她们往往是具有柔性的角色。”作为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她代表的不仅仅是从事火箭研制工作的科研人员,更是广大的女性航天工作者。

汪涵——行走在公益路上的榜样力量

当汪涵站在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从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手中接过“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聘书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首届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中,无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是火箭总师姜杰,都是资深航天工作者,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汪涵似乎有点格格不入。

这大概是因为大部分人对汪涵的认识,还停留在“湖南卫视当家主持”这个标签上。然而,今年已经45岁的汪涵早已兼具多重身份:主持人、制片人、湖南省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每个身份都有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作为主持人,汪涵已驾轻就熟。他主持的《天天向上》与何炅主持的《快乐大本营》,是很多80、90后学生时代的记忆。如果说《天天向上》让观众看到汪涵严肃而活泼的一面,现场直播时的临机应变则让观众认识到汪涵沉稳又睿智的另一面。观众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可能是2015年《我是歌手》决赛直播过程中遇到孙楠突然宣布退赛的事故时,汪涵沉着应对,一段精彩镇定的过渡铺陈,获得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一致喝彩,引来同行和评论员的折服。

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汪涵最关注的是如何让“传统文化这面旗帜飘扬起来”。他认为文化认同要靠文化本身的创新,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教育、影视的传播,利用新媒体方式,让年轻人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让年轻人愿意为传统文化买单。“我愿意牺牲一些收视去成全一些好事,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现在很需要年轻观众为这些舞台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语言保护工程推广大使,汪涵定下一个小目标——致力于语言资源保护。他花500万,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计划,组建了一个团队,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7个点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比主持人更多元,更多地承担时代职责,是汪涵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他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点都不希望别人对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知名的节目主持人,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为中国文化、为这个国家做过一点点事情的人”。

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的身份让汪涵离自己的期望更近了一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今年航天日的开幕式上,汪涵和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红枫合唱团的小朋友们一起,现场演绎了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歌《追寻梦想》:“我要飞翔,带着千年的梦想,迢迢星汉,豪迈远航,飞天登月,华夏辉煌”......他还将航天元素带进了自己最熟悉的电视舞台,带领天天兄弟团推出“新包装”,组成英姿飒爽的航天主题新男团,《天天向上》“家乡的宝藏”航天特辑应运而生,带领观众走进“四大航天城市”之一的四川西昌,一起在航天故事中感受日新月异的太空科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逐梦航天”专题晚会上,汪涵与梁田搭档主持,陪亿万观众一同探索神秘太空,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助力逐梦航天。

在“逐梦航天”的专题晚会上,几位小学生被邀请与航天员同台交流。看到小朋友们讲到自己的航天梦时,眼睛里闪烁的热情和期待,汪涵深切感受到,作为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光荣又艰巨,他将成为航天航天知识、航天精神与青少年之间的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航天,让更多人领略宇宙的美妙,以及探索的美好。

猜你喜欢
汪涵形象大使杨利伟
牛年形象大使
Cloze完形填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杨利伟:飞越群星
汪涵 有的人不需要婚姻
汪涵甘当娱乐圈“隐士”
汪涵 我希望把生活过得干净平静一点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