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19-06-03 02:53姜文文王淑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新时代

姜文文 王淑华

[摘要]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提工匠精神,要想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就要先培育出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师。本文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建议:推进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调整,加强物质保障;优化教师培训内容,添加工匠精神元素;建立良好工作环境,振奋教师的工匠精神;重视使命感召,强化教师的工匠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3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1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的两会上曾经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鲁班。身处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提工匠精神,要想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教师自身就先要具有工匠精神,从而让教师去影响学生,达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的目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只是新时代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具备的修养与精神,也是新时代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高尚素质通行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国内,工匠精神可以说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我国古代推崇的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严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以及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原则。另外根据查阅的文献可知,国外学者将工匠精神定义为敬业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制造工艺质量上乘、专注细致、精益求精。

2016年,工匠精神被历史性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开始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开始进行产业机构的转型及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回到传统手工业,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客运动与此同时也在席卷全球,新时代的互联网手艺人开始不只存在于制造业,还出现在更广泛的领域。新时代的匠人不仅仅是制造者、发明家,还借助电商平台和虚拟货架成了精通经商之道的经营者、企业家。

综上,本文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做出如下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包含匠人们对于产品专注极致、精益求精的追求和严谨、坚持的工作态度,也包括追求个体化差异、凸显人的价值的创新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折射的是新时代实践精神的回归以及新时代人民对于个体自主性的追求。

(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新时代,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一方面,在国外,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工匠精神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德国之所以成为制造强国是因为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促使德国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断学习与创新,对于德国企业和民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姚先国,2016年)。日本有许多的百年老店,更产生了丰田式的精益化管理模式,这也与这个国家匠人们的工匠精神分不开。

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国工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纪录片的播出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而且获得很高的评分。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开始升级转型,我国制造业提出了的“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企业层面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开始重新呼吁工匠精神,发源于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意义。个人层面,从很多国人代购国外的电饭煲、马桶盖、相机等产品,到定制服装,再到私房菜馆可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这种定制和专属性花钱,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还开始追求服务、创意、个性化、审美、价值观等更加多维的附加品。在这个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细分甚至是一对一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呼吁互联网时代新型匠人的出现。

从育人的视角来看,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培育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型匠人,就先要培育出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教师。培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学业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对教师本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自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工匠精神”至今,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鲜有学校重视培育教师的工匠精神。这些为数较少的探索如何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学校在摸索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一)教师的薪酬福利不多,物质保障不足

薪资收入是教师工作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薪资待遇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也是教师收入的一部分。近几年很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薪酬福利上涨较慢,但是这几年的消费水平一直在上涨,这就相当于教师的薪酬福利下降了,导致很多需要买房买车担负养家重任的教师还需要为生计去奔波,从而使得教师们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全身心投入到工匠精神的教学中去。

(二)针对工匠精神的培训较少

要想让教师正确的传播给学生,教师自身就先要准确把握和理解工匠精神的涵义、意义等相关内容,而工匠精神是近几年才开始重新大力宣扬和提倡的,有很多教师还未真正把握和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层涵义和重要意义。大部分学校未曾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训,或者说开展的关于提升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训较少,导致教师没有途径学习、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更不用说到教学实践中去传播、教授工匠精神。

(三)校园文化缺乏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工匠精神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工匠之师们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工匠精神的大力提倡和推行是从2016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才开始的,很多学校还未来得及把工匠精神这一元素添加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去,或者说工匠精神还未被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系统的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导致要致力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教师们不能在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之外的校园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及时、随时地受到陶冶和熏陶。

三、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进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调整,加强物质保障

近两年,国家和某些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革完善了薪酬制度,对工资也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提升,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对现行的薪酬制度不尽满意。大多数需要担负养家重任的男教师感觉薪酬较低,尤其是想在本地买房的男教师。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很多学校唯恐触犯规定,取消了很多本不应该取消的教师福利,间接降低了教师的收入水平。所以,推進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调整,提高福利待遇水平,继续完善薪酬管理势在必行,从而使得教师不必为生计奔波,才能有精力去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进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播中去。

(二)优化教师培训内容.添加工匠精神元素

根据克雷顿·阿尔德弗1969年提出的ERG理论,人的需要有三种: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培训即是成长需要这种高层次需要的一种,能使教师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及时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满足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对老师们定期进行培训,加深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培训教师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把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训内容加入到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以及每学期开展的正规教师培训活动中,并列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加深老师们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让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传播工匠精神。

(三)建立良好工作环境,振奋教师的工匠精神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振奋员工的工作精神,还可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是衍生教师工作动力的加速器,是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我们可以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办公环境和校园环境,在办公室及宣传栏张贴工匠精神的宣传材料;每年进行“工匠之师的评选活动”,选出的教师给适当的奖励。

(四)重视使命感召,强化教师的工匠意识

教师作用和价值的充分发挥,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观需求和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使命感召,不断强化教师的工匠意识,维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匠人的职责就是精心打磨出一个个完美的“零件”,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不只提倡专注极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要以创新创业的精神传承教师使命。在面对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匠人严谨、敬业的态度,并努力找到这种职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享受在育人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快乐。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新时代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