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顾晓蕊:学学草木的智慧

2019-06-03 16:35孙永庆顾晓蕊
初中生·作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永庆草木散文

孙永庆 顾晓蕊

编者按:顾晓蕊,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多篇文章被选入语文教材及中、高考语文试卷。出版散文集《你比月光更温暖》《点亮自己,你就是一束光》等。曾获林语堂散文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等。

孙永庆

《阿桂练阅读》是中学语文核心素养训練丛书,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在这一套教材中,选用了您四篇散文,这充分说明了您的创作能力。能说说您的创作经历吗?

顾晓蕊

我曾是电力企业的一名职员,走上文学之路纯属偶然。我一直很喜欢读书,经常会在空闲时写写文章。2008年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一些刊物投稿,没想到,稿件很快就被采用了。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我开始沉迷于写作,有一些作品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可能是因为我的散文大多带有清丽、明媚的文风,所以经常被选入语文教材和教辅图书。

文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救赎。它为我庸常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让我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财富。人应当心怀梦想,并诗意地活着。是写作让我找到了这种感觉。

孙永庆

顾之川主编的《初中语文漫阅读》这本书,是依照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各单元主题编选的,其中都是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文章,以供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是现行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升华。您的散文《从流水声中寻觅春天》《掌心的阳光》也被选入其中。这两篇散文的题目清新自然,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请您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散文。

顾晓蕊

俗话说:“文由心生。”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同时也是作者人格和情感的展现。作品的主旨应当是“向上、向善、向美”,成为引领他人前行的精神灯塔。好的作品,首先要有好的题目,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时,在文章架构上要尽量避免平铺直叙。有情节、有起伏,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打动读者。结尾时,最好能有点睛之笔,做到首尾呼应,提升主题。

我们在写作时,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就是指发现故事、组织故事的过程——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从生活的渊泽中打捞出真挚感人、触动心灵的细节。至于“怎么写”,考验的则是作者讲述故事的本领——写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忧,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若想让文章出彩,就要用“有情”的心、“有情”的眼,去观察“有情”的世界。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饱满、丰盈,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写出文质俱佳的作品。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不忘初衷,不忘本心”是对于写作的一种高贵的坚守。作品只有观照自我、照亮他人,才能走进读者的内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孙永庆

我发现,好的文章通过朗读以后,更具有感染力。广播台曾播送、朗读您的《更向山水觅知音》一文,可见,学习语文时,朗读的作用不能小觑。

顾晓蕊

我看书时喜欢读出声来。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既可以让自己更专注于书本,又有利于提升阅读水平。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马上查字典。慢慢地,阅读越来越顺畅,语文水平的提升也很快。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我经常观看。听嘉宾们朗读时,我经常落泪不止,可见朗读的魅力之大。朗读时,听众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孙永庆

在《湮没在岁月中的书时光》一文中,您提到,母亲是您读书的导引者。淳朴的家风让您受用终生。您的女儿也是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长大的,就像您在《生活中的无用之美》一文中写的一样。您能具体说说吗?

顾晓蕊

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她只念到高小就辍学了。她虽识字不多,却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她看来,世间事,唯有读书最好。这种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给她买书,让她养成阅读的习惯。

对于一些精品美文,我对女儿说,要慢读、细读、反复读。有时候,文章才读到一半,我就会把书藏起来,让她设想后面的故事情节。她读完全文后,我会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比如:“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跟你的构思有什么不同?”在这一问一答间,女儿更是兴趣盎然。为此,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以记录阅读心得和好词佳句。

我告诉女儿: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因为阅读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慢慢地,她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孙永庆

您曾写道:“书伴随着我,从青涩走到成熟,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书时光,弥漫在我的心灵深处,寂静生香。”请谈谈对阅读的感受,好吗?

顾晓蕊

当我捧起一本书,沉醉在阅读中时,我的心会变得格外沉静、平和。选择阅读,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读书不仅可以让我开拓视野、抬高眼界,也端正了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在举手投足间弥散书墨之香。

曹雪芹的《红楼梦》,我看过很多遍。但我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时,总有不同的感悟。我还喜欢老舍、张爱玲的作品,觉得他们的作品很有张力,语言很独到。《骆驼祥子》和《金锁记》这两篇小说,将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表达得很深刻,文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立体、鲜活的,让我们经年不忘。

孙永庆

我想把《草木智慧》中的这段话送给师生们:“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在黄沙漫卷的荒野大漠,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显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我们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您对这篇文章有何感受?另外想问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作家?

顾晓蕊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人应对世间万物抱有敬畏之心和谦卑之怀。无论写人还是写景的散文,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这篇写景散文正是因为融入了诸多情感,才能做到借景抒情、情景相映成趣。

我想跟大家说,文学或许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它能让我们活得更像自己。我们要静下来、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从阅读中感受世界的辽阔,就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抚慰。写作对人的考验是非常强的,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我们要经常回过头看自己写的东西,不断地寻求突破与突围,避免陷入心灵的困境。一个作家的本领不只是描绘和呈现生活,还要教会读者去认识生活、照亮生活。

每个作家都应追求自己的写作风格,因为我们的人格境界最终会反映到写作视界上去。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就是他心灵的写照。写作者的性格、气质、喜好、情怀等,大都能在其作品中寻到踪迹。因此,写作者要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情怀,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

猜你喜欢
永庆草木散文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不识草木
我与风
寒露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绘心一笑
What Are They Doing?
草木皆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