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分析

2019-06-04 03:13邓梅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征死亡率病情

邓梅娟

(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冠心病主要引发原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并导致血流阻塞或者血管腔变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昏厥、恶心、寒颤、气促、眩晕以及胸腔疼痛等。该病属于临床高发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品质,一旦患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及早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其预后[1]。此次研究将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5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发病后自行入院接受治疗,将其作为对比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 41-79 周岁,平均(67.3±5.4)岁,26 例患者发病后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后入院接受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40-77周岁,平均(66.4±5.2)岁,排除重度代谢系统疾病患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重度内分泌异常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病情发作后自行就诊或者在其家属陪同下就诊,发病时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入院后接受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吸氧以及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镇痛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2]。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急诊医护人员接听急救电话时需详细询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病史,若患者病情得到初步判定,需指导患者与其家属进行自救,医院需迅速组织救护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治,了解患者病情具体情况以及危重程度,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其口腔以及鼻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防止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为患者提供急救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使其焦虑以及恐惧感得到缓解,防止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救治效果。待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且生命提升基本恢复稳定后为其提供提供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院内治疗[3]。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动作协调、轻柔,防止出现颠簸现象而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波动。运送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确保输液管以及氧气管正常运行。急救医护人员应于入院后向接诊医护人员简单说明院前急救过程以及患者病情,有助于保证后续救治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急诊检查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等救治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4]。

1.3 项目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缓解情况、病情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1.4 疗效评估

改善:患者病情脱离生命危险,胸痛、心绞痛等临床体征得到明显减轻;缓解: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临床表现得到缓解;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1.5 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

对比组共计16例患者病情缓解,总缓解率为66.67%,研究组共计23例患者病情缓解,总缓解率为8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对比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7例,总发生率为29.17%,研究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为3例,总发生率为11.54%,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

对比组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9.17%,研究组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69%,研究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冠心病具有临床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属于中老年人群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复杂以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临床体征包括休克、心衰、血压下降、发绀、出汗、恶心、胸痛等,部分患者首次病情发作时即会引发猝死,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必须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采取救治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并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5]。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急诊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该立即询问患者症状并正确判断其病情,指导患者与其家属正确进行自救,同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抵达急救现场,立即展开救护工作,防止病情恶化和迁延而加大患者死亡风险,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保护措施,确保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若院前急救期间,医护人员无法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应该采取中性治疗方式,确保患者病情以及血压保持稳定,然后进一步观察其病情,待其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再转送至医院进行后续治疗[6]。

此次研究中,对比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66.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17%,死亡率为29.17%,研究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88.4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4%,死亡率为7.6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促进其病情好转,同时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品质。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展开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质可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院前急救可使患者在发病即刻获得有效的救治,有助于缓解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可为临床医生赢得更多的后续治疗时间,从而能够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质并可使其治愈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丰富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使其掌握院前急救相关知识,一旦病情发作能够迅速进行自救,可降低猝死风险并能够使病情治愈率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体征死亡率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