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画幅美感和镜头语言

2019-06-06 04:19王路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我不是潘金莲镜头语言电影艺术

摘  要: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小说本身具有冯小刚电影的特点,在夸张的幽默外表下,这是对现实社会的嘲弄。电影在运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一定的改编,使得作品不违背原著的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具有典型冯氏电影的艺术特色。本文从电影的方框和镜头语言的应用出发,分析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审美维度。

关键词:电影艺术;方圆画幅;镜头语言

作者简介:王路(1994-),男,汉族,甘肃陇西人,兰州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

一、前言

“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导演在2015年导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李雪莲的女子,她出生于第二个孩子,她的丈夫是“假离婚”。冯小刚在表现社会下层人们的生活时,善用各种影像技术表达主题,甚至该片运用了独特的圆形和方形画幅。事实上,不仅圆形格式,电影的文学改编和镜头语言传达了东方美学的审美特征。在处理“上访”这一主题时,既保持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又展示出冯小刚导演作品的特色。

二、独树一帜的方圆画幅

观看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最直观的方式是电影的方形和圆形框架。整部电影以圆形框架开始。直到影片第127分钟,李雪莲的请愿故事以闹剧的形式结束,伴随着“几年后”的字幕。主角恢复了正常生活,画面从方框改为熟悉的1.85:1画幅。

现代电影的发展不断追求更好的视觉体验。“我不是潘金莲”,采用圆形和方形镜架,而方形和圆形镜架有着狭窄的视野,这显然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观赏效果。相反,它放弃了越来越大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中国画风格”的特点。冯小刚讲故事的叙事,再加上古代绘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东方古典美的世界。圆形图片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宋代的扇子和画面。虽然这部电影讲的是一部现代故事,但这部电影的风味与宋代风格一致。他们看到的是烟雨朦胧,排列着古色古香建筑的遥远地方,并且在圆形遮幅的作用下,它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故事结束时,李雪莲终于放弃了投诉,画面恢复了正常比例,画面上充满了画面,代表了李雪莲命运的变化和思想的突然性。

其中,对于两次去北京的旅行,画面从一个圆圈变了,电影摄影罗潘认为北京是一个政治上强大的城市。有规则,方框的象征意义更符合北京的城市文化。没有规则不是正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代表世界运作的规则,为什么正方形更能代表规则?圆圈更像是精神的规则,广场更像是现实的规则。在广场之间,它引导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现实。

三、镜头语言的表达

普通电影的镜头语言主要包括相机和场景的移动。“我不是潘金莲”因为圆形边框限制,可用的镜头语言大大减少了。当测试胶片时,发现不可能使用平底锅,因为圆圈特别容易感觉像“看起来像一副眼镜。”实际上,该胶片不僅仅是没有平底锅的相机,也不是镜头,镜头等。这让我们想起西方绘画的焦点。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可能带来视觉体验焦点的动作镜头被抛弃了。

移步换景。圆形框架具有窄视场,并且固定镜片不利于角色行走的横向移动。这部电影在处理角色动作时只使用一种技术,即平移。中国传统卷轴画想要达到的是“大大小小”的效果。相反,它在广场上下流动,并将所有场景组织成生动的艺术画面。电影利用人物改变场景,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在表现。

人物形象中正平和。角色是电影的主角,人物拍摄的方式特别引人注目。“我不是潘金莲”在拍摄人物时有着鲜明的风格。不使用任何上下拍摄,所有镜头都与主角平行拍摄。平行拍摄与圆形框架有一定的关系,人物方向的选择可以看作是导演的故意审美取向。拍摄角色时只有三个角度。事实上,电影的一面都在旁边,只有在拍摄李雪莲的前夫秦玉和时,他才用斜边射击。在影片中,秦羽和是一个放弃妻子的负面思想的形象,并利用负面图像的斜边,反映导演对角色的镜头方向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为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应该能够实现“中正和平”,而事件的情绪并不快乐或生气,并且有一种正义。便是儒家所倡导的品德修行。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生活中,成为中国人正确形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雯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东方美学的画面审美.视听.2017.12.

[2]林海曦.刘震云:中国经验的极端叙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文艺争鸣.2014.09.

[3]《我不是潘金莲》:一次数字技术的艺术实验.影视制作.2017.01.

[4]王艳玲.李凡宇.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镜头意蕴.电影文学.2017.03.

猜你喜欢
我不是潘金莲镜头语言电影艺术
论电影艺术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我不是潘金莲》,也不是“秋菊”(聊天室)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我不是潘金莲》
浅析镜头语言中的隐性叙事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我不是潘金莲》:华谊有多需要“神奇票房”
《我不是潘金莲》调档有故事?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