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培养探析

2019-06-07 14:59马福霞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知识初中记忆

马福霞

摘 要: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记的史实很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掌握历史知识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知识记忆,如情景教学法,加强历史与實际的联系,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习热情;在进行知识点归纳时,可利用特殊记忆法,如特定年代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知识结构记忆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89-03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太多,更多陌生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学生记住了这个,忘记了那个,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但相比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原因在于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名人、名家、历史事件等,但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来看,由于传统的“满灌式”教学方式还在使用,大多数学生无法对历史课程提起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乡村初中历史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知识记忆

(一)情景教学法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适当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历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实战模拟的教学过程:了解了三国时期的两次主要战争,先讲述官渡之战,然后课堂模拟赤壁之战的情景,这时,多媒体播放三国时长江中下游地形图,公元208年,曹操带了对外号称的80万大军(实际大约20万)南下,诸葛亮向孙权提出,曹操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曹军士兵来自北方,善于在马上作战,水上的战斗力就差了,长途跋涉而来,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的较多。然后8个同学一组,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给出不同的作战方案,点评优劣。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学生非常喜欢,大家讨论热情,人人都好像成了带兵打仗的将军,都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课堂讨论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反映,对这节课内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不宜过多,通过精心设计,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就脱离了基本的教学主题,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二)教学中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结合国内外当代和古代的发展形势,例如,讲到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初期,国家弱小,是七国中综合实力最弱的,秦孝公决心让国家变得强大,力图改革,于是下令招纳贤才,当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入秦,废除秦的旧制度,并提出了“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实行郡县制和实行连坐之法”等变法发展的策略,让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目的是让国家变得强大,实现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的也符合秦国多数人的利益。联系现实,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并逐步实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开放格局。当前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重大举措。因此,历史教学要贴近事实、贴近内容、贴近生活,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三)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老师除了要认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应尽量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历史事件有它自己的特点,很多历史故事不管结局是好还是坏,都对初中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比如,在讲授“洋务运动”时,学生能学习到的内容只是“洋务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等,需要学生一个个去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课上讲,下面学生兴趣不大。这也让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事件就是这样,枯燥无趣,教师可以针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运动派别、推进过程、主要方面、运动结局、相关评价、历史影响、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讲解一些小故事,也可以通过教室中的投影仪播放视频短片或动画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历史事件场景。如此,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学生也愿意主动、自觉地了解历史知识,学会辩证地看待史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利用特殊记忆法

(一)特定年代记忆法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时间,在复习时,以时间为线索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一些特定年代的历史事件编在一起,所谓特定年代表现为年代间隔相等,如: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在1915年,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每个事件相差2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等,每个事件相差1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是公元前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是公元后476年,西欧跟我国相差近1000年;世界近代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差200年。另外一种是多变之年代,如:1861年中外发生的主要大事有: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推动“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等。又如1927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共产党独立领导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召开。

(二) 归纳记忆法

历史事件虽多,但都可以按类归纳并记忆。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均可归类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来记忆。还有农民战争的口号,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政策,世界史中的战役战争等。从这些同类事件中找相似之处,区分它们的细枝末节,印象深刻,容易将一些知识相同,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归纳起来。如中国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创立太平道,用宗教拉拢人心;唐朝后期黄巢起义:流动作战,避实攻虚;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税”口号,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如,同样是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其手段和方法不同,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管理行政事务;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同样是巩固思想统治,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却相反,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初中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