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中“贝多芬”词条音乐资料整理与研究

2019-06-10 12:01王文雅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平罗兰交响曲

文/王文雅

引 言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历经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前后发行时间共78年,出版了27000余篇报道,堪称中国近代之最。《申报》中相当全面地记载了同时期国内外音乐内容,对近现代音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申报》中关于贝多芬相关内容的报道从1925年开始,共485条记录,通过笔者整理后总结为270篇报道。这270篇报道包括对贝多芬生平轶事的介绍、作品的演奏、音乐文章、译著出版等,音乐资料翔实丰富。《申报》在如实报道各种音乐新闻的同时不断地增加一些唱片资料的售换栏目,提升了读者之间的共享性,这也是研究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文将《申报》中关于“贝多芬”词条的音乐资料分为以下三类:有关贝多芬的生平介绍、罗曼·罗兰著的《贝多芬传》、与贝多芬相关的音乐活动内容。

《申报》中对贝多芬生平介绍的音乐资料

在《申报》的音乐资料中,关于贝多芬的生平的介绍的新闻较多,本文仅列举部分资料,如表1所示。

图1 《申报》部分关于贝多芬的生平介绍

从列表可知,在1949年以前中国有关贝多芬的文章多以其生平介绍为主:《贝多芬》(1926)一文将贝多芬的创作时期分为两期,前期从1803年开始至1815年,后期从1815年至晚年,文中对九部交响曲和室内乐有所介绍;《恋爱狂的贝多芬》(1930年)讲述了贝多芬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创作时的痛苦;《乐圣贝多芬的一生》(1940年) 将贝多芬的一生做了简要的概述;《贝多芬的遗著发现》(1929年)报道了贝多芬的一部未发表的遗稿由Auton Diabelli 来印行,至于是否为事实报道中并未多说。这四篇有关贝多芬生平的文章都只是对贝多芬的生平做了简要的叙述,对其音乐的专业分析在《申报》中未查阅到,可见在建国之前有关贝多芬的研究并未涉深。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是法国音乐专家、文学家罗兰·罗兰于1902 编写的人物传记。此书于1927年重版,杨晦在同年7月份完成中文翻译并在国内出版,由于本书影响力巨大,此后傅雷、陈占元、徐蔚南等翻译家都尝试翻译。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序言、贝多芬的遗嘱、书信集、思想录。《贝多芬传》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相当可观,书中在序言部分对此书出版后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申报》中,有关《贝多芬传》这本著作的报道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主要有对罗曼·罗兰的介绍、艺术刊物的发行与售卖、各个版本的译本,以及对本书的读后感想等(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

从《申报》中有关《贝多芬传》这一著作的相关资料可知:在陈占元、傅雷、顾晦、徐蔚南等多个版本的译著中徐蔚南的译著最为受欢迎,各大书局书店里售卖的也是徐氏的版本为主,如1926年11月2日艺术界月刊及1927年2月5日艺术界周刊出版等书报介绍都是徐氏版本的《贝多芬传》。另外,列表中《音乐家之罗曼·罗兰》与《贝多芬传》2篇小文章里,《音乐家之罗曼·罗兰》(1926年)一文讲述了罗曼·罗兰与音乐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其对音乐的深切理解。在文章的最后张若谷先生对如何成为一位音乐家提出了四个最低限度的条件,即审聆、研习、奏演、评论;《贝多芬传》(1946年)一文是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中的部分内容,译者傅雷精通法语、深谙音乐,在对原文进行还原之时在文章中加入了译注以及附录进行补充,从而方便了读者的理解。这两篇文章虽内容不同,但都可以看出《贝多芬传》对贝多芬在中国的音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申报》中的“贝多芬”词条的音乐活动内容

《申报》中有关“贝多芬”词条的音乐活动内容极为丰富,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在中国音乐界有了一席之地,并在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娱乐性的作用。关于音乐活动的新闻比较多,笔者从相关音乐会、唱片资料的售卖以及关于贝多芬百年祭的活动三个方面列举部分资料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音乐会(市政厅音乐会、永和宝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音乐会、工部局音乐会、其他演奏会),如表3所示。

表3

(2)唱片售卖

唱片是中国近代音乐传播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申报》资料可以看出中国唱片业的竞争在当时十分激烈,其中颇具规模的有胜利、高亭、大中华、长城等跨国和国内唱片公司。关于贝多芬的唱片的售卖情况笔者做了整理,在《申报》发行的78年中,只有一家连续三天低价出售贝多芬第一、第九交响曲,《申报》中关于贝多芬唱片售卖资料如表4所示。

表4 《申报》中有关贝多芬的唱片售卖资料

(3)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先生于1827年3月26日逝世,1927年是贝多芬逝世100周年。《申报》记载关于贝多芬百年祭有一篇报道,由音乐评论家张若谷先生执笔。文章分一、二两部分分别于1927年5月28、29日两天报道。文中记载:“为了纪念百年前去世的贝多芬,都市里的音乐队都准备举行音乐会来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百年祭的乐会上一切音乐家皆不分国际的界限。”在1927年的中国,局势动荡,不分国际的界限是十分困难的,故在贝多芬百年祭的乐会上音乐家不分界线足以说明贝多芬在中国的影响力之大。5月29日的报道以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为主要讨论对象,张若谷先生认为“《第九交响曲》为全世界音乐艺术中居帝王的地位”,他将《第九交响曲》的命名、创作时的思想斗争以及以席德的诗《欢乐颂》如何谱曲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肯定了《第九交响曲》于贝多芬来说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除此之外,文章中预告了音乐会的节目顺序:《第九“合唱”交响曲》、《费德里奥》、《“热情”奏鸣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以上内容的整理分析证实了贝多芬在中国有着极大的呼吁力与影响力。

结 语

《申报》的报道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教育与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的音乐资料十分丰富。笔者认为,《申报》作为近现代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报刊,在这些资料里检索、整理与分析贝多芬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将《申报》中“贝多芬”词条的相关音乐资料进行了梳理,在上文里主要体现在有关贝多芬的生平介绍、罗曼·罗兰著的《贝多芬传》、与贝多芬相关的音乐活动内容三个方面,还有部分资料由于篇幅原因没有涉及,如关于贝多芬的诸多译名问题、西洋音乐应如何研究、《文艺茶话》栏目的贝多芬的资料等。最后,笔者认为在这些音乐资料里最为重要的不是作曲家本人,而是作品。《申报》中关于作品的介绍与分析除了1927年5月29日的《贝多芬百年祭二》有所涉及之外,其他并无,这让笔者为之可惜,但结合近代历史地政治、经济状况,便也可以理解。

猜你喜欢
生平罗兰交响曲
傅忠诚教授生平
村庄交响曲
致罗曼·罗兰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曾巩生平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还有一只鸡
泼尽水墨是生平
色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