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

2019-06-10 03:0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病灶脑梗死有效率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突发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病突然、病情重等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头痛等,甚至昏迷[1-2]。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一定进展,急性脑梗死致死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压治疗研究越来越多,认为血压控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降压治疗时机选择仍存在争议[3]。本次研究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究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2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心源性脑栓塞,严重心肺功能、肝肾功能障碍,处于昏迷状态,认知功能严重障碍。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前64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后64例患者分入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12±7.50)岁,梗死部位:脑叶、脑干、基底节区分别为13例、40例、11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15±7.51)岁,梗死部位:脑叶、脑干、基底节区分别为14例、40例、10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诊治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进行降压治疗前,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平衡酸碱,营养神经、吸氧、保护脑等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发病后1~3天内接受降压治疗,试验组患者发病后4~7天内接受降压治疗,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生产企业: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31)进行降压治疗,初始剂量2.5 mg/次,1次/d,之后根据具体降压效果调整剂量,但最高不能超过每天5 mg。当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分别控制在90 mmHg、140 mmHg内后,维持给药,适当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促使患者在4周内血压缓慢将至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46%~90%,18%~45%,<18%,及未达以上标准分别代表基本治愈、进步明显、进步、无变化、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进步明显率+进步率。(2)无事件生存率,不良事件(脑梗复发、死亡、并发症)发生率。(3)将无事件生存患者分入良好预后组,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分入不良预后组,比较分析影响预后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预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9.06%,无事件生存率为82.8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预后良好有93例患者,预后不良有35例患者,比较发现,良好预后组年龄≥60岁,NIHSS评分≥15分,发病后1~3天内降压,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所占比例低于不良预后组患者(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预后情况比较 [例(%)]

表2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的突发性脑组织坏死,病因复杂,与高血压、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影响较为持久[5]。据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病情[6-8]。

在不同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取得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9]。在本次研究中,在发病后4~7天内启动降压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9.06%,无事件生存率为82.8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是因为发病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能都会加重梗死组织损害程度,4~7天降压治疗能避免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损害加重,可以保护缺血的神经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病情[10-11]。据孔艳玲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发病后4~7天降压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能获得较好的预后,降压治疗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12]。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中,比较发现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发现,良好预后组年龄≥60岁,NIHSS评分≥15分,发病后1~3天内降压,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所占比例低于不良预后组患者(P<0.05)。这提示年龄、NIHSS评分、降压治疗时间、病灶直径等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年龄越大,病灶直径越长,导致梗死组织损伤难以控制,加重损害程度,使得预后不良。而高血压会导致患者脑血管受损,导致血管变性,加重病情,在最佳时机采取降压治疗改善患者脑水肿,能有效减轻患者脑血管损害。

综上所述,病灶直径、NIHSS评分、降压治疗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因素,在患者发病后4~7天内行降压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病灶脑梗死有效率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